打字猴:1.700724055e+09
1700724055 人体内的能量分布是肉眼不可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用解剖刀找不到,所以我们称它为“看不见的彩虹”。在本书的序言中,我们已经描写了这个彩虹的形状。
1700724056
1700724057 在后面的章节中,也就是本书的第三篇,我们将讨论这种能量分布的形成。其实,这也是一种“结构”。现代物理学把它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的概念在物理学中也是比较新的,它产生在20世纪70年代。“耗散结构”是一种动态的结构,它要依靠不断的能量供应才能存在。而人体内的这种能量分布是由电磁波形成的“耗散结构”。对这种“耗散结构”结构的认识,会使我们对针灸中的“全息现象”、“循经感传的慢速度”、“经穴的低电阻现象”、“经络是光通道”、“经络是微波通道”、“经络是声通道”、“经络是同位素通道”等等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所有这些现象,又都是难以从现有生理学中找到答案的。所以,“经络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不单单是对中国的这种古典医学作一些现代科学的诠释。其意义还要深远得多,事实上,这一研究的结果已经开辟了生理学的一个新篇章,会使整个生理学、生物学和医学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700724058
1700724059 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耗散结构”这一新概念。
1700724060
1700724061
1700724062
1700724063
1700724064 看不见的彩虹:人体的耗散结构 [:1700722396]
1700724065 看不见的彩虹:人体的耗散结构 第三篇 “结构”概念的发展
1700724066
1700724067 看不见的彩虹:人体的耗散结构 [:1700722397]
1700724068 第七章 科学中的“新大陆”:耗散结构
1700724069
1700724070 哥伦布跪吻土地,感谢上帝。然后,海军大将站起来,宣布发现了到印度的新航线。
1700724071
1700724072 人人都知道发现新大陆的重要性。没有这一重要的发现,也就没有美国,没有加拿大,没有墨西哥,没有巴西,也没有阿根廷……因为它们不在欧洲,不在亚洲,也不在非洲。它们并不在这些古老的大陆上,而是在当时还不知道的“新大陆”上。
1700724073
1700724074 同样地,如果科学家没有发现“耗散结构”这一种新的结构,也就不可能找到与经络系统“功能”有一些对应关系的独特“结构”。
1700724075
1700724076 到处都可以看到“耗散结构”
1700724077
1700724078 虽然“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这个名词很新,并带着很重的学究味,但其实早在科学家发明“耗散结构”这个名词之前,我们就看到过这种“结构”,并且还几乎是天天看到(图7-1)。
1700724079
1700724080
1700724081
1700724082
1700724083 图7-1三种常见的“耗散结构”:瀑布、龙卷风、火焰
1700724084
1700724085 例如,瀑布就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瀑布是一种动态结构,它只有当高水位的水不停地供应时才能存在,一旦高水位的水流停止,瀑布也就消失。瀑布这种结构存在的先决条件就是不停地耗能,所以称为“耗散结构”。
1700724086
1700724087 蜡烛上的火焰也是典型的“耗散结构”,因为也只有不停地耗能,火焰才能存在,一旦能量供应停止,火焰也就马上消失。
1700724088
1700724089 天然的泉水、人工的喷泉、河中的旋涡、龙卷风以及天上美丽的卷云都是“耗散结构”。转瞬即逝的闪电也是“耗散结构”。闪电耗能太快,所以寿命也短。
1700724090
1700724091 与“耗散结构”相对的是“静态结构”(static structure)。“静态结构”当然包括那些不会运动的房子、山脉等,但也包括那些跑得很快的汽车、火车、飞机、火箭等等。因为汽车、火车、飞机、火箭等也与房子、山脉等一样,在没有能量供应时也不会自动消失,并且在封闭环境中反而保存得更好。
1700724092
1700724093 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耗散结构”根本就不能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不论是瀑布、火焰、泉水、喷泉、旋涡、龙卷风,还是闪电,都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存在,一旦环境封闭,这种结构马上就会消失。
1700724094
1700724095 所以,“耗散结构”是一种活的结构,而“静态结构”则是一种死的结构。尽管这种活结构就在我们的眼皮下,天天可以看到,但科学家们却花了整整一百年的时间,才清楚地、理性地认识到它。这中间凝结了好几代科学家的心血。
1700724096
1700724097 美丽的“永动机”之梦
1700724098
1700724099 “耗散结构”的发现可追溯到工业革命的初期。那时,人们还不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所以,许多发明家就想造出一种机器,不需要能量,但却能不停地工作,并称这种机器为“永动机”(perpetual motion)。那时,发明“永动机”还真是一种潮流,人们提出了上千种不同的设计方案。现在,发明“永动机”已远不像当年那么时髦了,但是美国专利局每年还是能收到几份“永动机”的专利申请。
1700724100
1700724101 当然,多数“永动机”的发明人都是聪明人,他们所提出的设计方案也都是聪明透顶的。看着设计图,您就会相信,这台机器一定会永远转下去。可惜,就是没有一台机器真的会这样不花能量并永远地转。经过了上百年无数次的失败,科学家终于总结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至今为止,人们还找不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例子。
1700724102
1700724103 寻找“第二类永动机”
1700724104
[ 上一页 ]  [ :1.7007240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