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24602e+09
1700724602 “电磁场身体”作为许多整体医学的一个共同基础
1700724603
1700724604 从“电磁场身体”的角度来看,许多整体性医学,如中医、针灸、印度医学、顺势疗法等,就比较容易理解多了。或者说,许多从“化学身体”的角度无法解释的现象,就可以从“电磁场身体”的角度来找到解释了。
1700724605
1700724606 例如,针灸中的“全息现象”,尤其是“微经穴”和病理情况下全身相应各级穴位的同步变化,是无法从“化学身体”的角度来解释的;但从电磁驻波干涉图的角度来看,那就是必然现象了;感传线路的可变性也是无法从“化学身体”的角度来解释的,但从电磁驻波干涉图的角度来看,那就是理所当然了。感传的慢速度也是难以从神经的角度来解释的,但从波的“群速度”来看,也就很好理解了。
1700724607
1700724608 起源于德国的“顺势疗法”(homoeopathy)也是无法从“化学身体”的角度来理解的。顺势疗法的药物是十倍十倍地稀释下去的,经过几十次这样的稀释,事实上,溶液中已经几乎没有这种分子了。然而,只有这种溶液,才能起作用,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1700724609
1700724610 然而,从“电磁场身体”的角度来看,“顺势疗法”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因为从电磁波的角度来看,药物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共振效应来工作。任何药物都是一个复杂的分子或原子结构,而分子和原子又总是不停地振动,发射出许多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温度在70℃以下时,这种电磁波信息可以储存在水中。而这种药物的电磁波信息,又可与电磁场身体的电磁波信息相互作用,把人体内的错误信息带走。而电磁共振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双方振子(oscillators)的相似性。这就是“顺势疗法”中神秘的“相似性原理”(principle of similarity),也就是当药物浓度高时,要能引起与病症相似的药物反应。另一方面,电磁共振使能量从振幅大的振子向振幅小的振子转移,这就是“顺势疗法”理论中神秘的“潜能法则”(potency rule),即药物浓度越低,潜能越高。
1700724611
1700724612 在古老的印度医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光轮”(chakras)。根据印度医学理论。在人体的中轴线上,有7个主要的“光轮”,它们的大小、色彩和形状都受到人体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附带说一下,在这7个主要的“光轮”中,有3个被中国人称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不过在印度医学中,除了这7个主要的“光轮”之外,在肩部、肘部、膝部、指尖等地,还有许多微小的“光轮”。用解剖的方法,我们是看不到这种“光轮”或“丹田”的。但是,从“电磁场身体”的角度来看,这些却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些区域就是大大小小的电磁波聚焦中心。想到这儿,我们也真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
1700724613
1700724614 在古典的中医理论中,所有疾病的根源只有两个:一是七情六欲,二是内外不和。在传统的西医眼中,这是很奇怪的理论。因为在传统的西医的观念中,“人是机器”,所以,七情六欲是不重要的。然而,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西医中也出现了“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这一新的分支,认为有1000多种疾病,包括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因为“七情六欲”的不良积累而形成的。于是,心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就更紧密了。
1700724615
1700724616 长期以来,许多心理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心理现象的生物学基础。可是,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生物学自身还局限于“化学身体”和“粒子图像”之中,于是,心理学家也就只能在化学物质和粒子的层面上,努力寻找心理学的基础,例如激素的分泌、神经元的活动等等,以便为一些心理现象找到生理学解释、客观指标和测量手段。
1700724617
1700724618 现在,生物学开始将对“化学身体”的认识深化到对“电磁场身体”的认识。于是,这又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更新的思路、更全面的客观指标和更灵敏的测量手段。
1700724619
1700724620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老实地说:从“化学身体”的认识到“电磁场身体”的认识,只是为真正认识心理学提供了更好的手段,使认识深化了,而不是终极的认识基础。在这儿,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古印度哲学中的七层身体思想。从这一个哲学观来看,现代生物学所研究的“化学身体”只是人体七层身体中的第一层;而本书所讨论的“电磁场身体”,则可能只是人体七层身体中的第二层。所以,在“电磁场身体”之后,科学家也会逐步认识到第三层、第四层……第七层的身体。只有到那时,也许我才能真正认识到生物学(biology)的真谛、“生命”(bio)的所在以及心理学(psychology)的真谛、“灵魂”(psycho) 的所在。
1700724621
1700724622 虽然,我们目前离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真正目标还很遥远,但是,只要我们真正本着科学精神,努力寻找真理,一步又一步,一代又一代,脚踏实地,就一定会找到。
1700724623
1700724624
1700724625
1700724626
1700724627 看不见的彩虹:人体的耗散结构 [:1700722400]
1700724628 看不见的彩虹:人体的耗散结构 第四篇 生物学中的“场”和“波”
1700724629
1700724630 看不见的彩虹:人体的耗散结构 [:1700722401]
1700724631 第十章 “共振”的威力:通过“共振”来传递能量与信息
1700724632
1700724633 近年来,我们经验的扩展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过去那种简单化、机械化思维的局限性。其结果使我们对过去观察的解释,也就是我们认识的基础,都产生了怀疑。
1700724634
1700724635 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
1700724636
1700724637 共振的秘密
1700724638
1700724639 在物理学中,“共振”早已不是一个新鲜东西;然而在生物学和医学中,“共振”却还是一个很新鲜的话题。在被“粒子图像”和“化学身体”统治了上百年的传统的西医界以及药物工业中,“共振”是丝毫不起作用的角色,这也就是为什么生物学家和大夫们对“共振”这个名词如此陌生,更说不上感受到“共振”的神奇魅力了。
1700724640
1700724641 然而,从“波动图像”和“电磁场身体”的角度来看,“共振现象”在许多生命过程中就有着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地位。所以,如果生物学家和大夫,能更多地了解“共振”,就会对有机体中许多迷人的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1700724642
1700724643 对“共振现象”观察和研究得最多的,也许还是声学界和音乐界。所以,我们可以从声学开始,来学习和了解“共振现象”和“共振原理”,因为这些现象和原理也都适用于电磁波。
1700724644
1700724645 积累能量
1700724646
1700724647 “共振”的神奇功能之一就是可以把非常小的、微不足道的能量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少成多,办成了我们所想不到的大事。这就是“共振”一大秘密武器。
1700724648
1700724649
1700724650
1700724651
[ 上一页 ]  [ :1.7007246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