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30623e+09
1700730623
1700730624 又:按上四种温病,喻氏《尚论篇》已辨其妄,且此系叔和杜撰之文,愚因起而删之,免致后学于脉上寻此四病,又欲于仲景坏病条,求治温之方,徒增疑惑耳。
1700730625
1700730626 [按语] 成注随文解释,并引《内经》、《难经》言脉的内容,可供参考。四种温病的病因是否一定为重感异气?《伤寒例》之外还未见到相同的记载,多数注家皆持怀疑、否定态度,不独喻、汪二氏。重感变病的说法,理由确实不足,但由此提示病因的复杂性,尚有一定启发意义,应当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至于汪氏引用《伤寒论》由误治所造成的“坏病”来否定本条所说的“坏病”,其意似指四种变病不得称为坏病。其实“坏病”的含义,不过是指证候变乱复杂罢了,所以没有固定的治法和方剂。《伤寒论》中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与本条的“当依后坏病证而治之”,以及“脉之变证,方治如说”,两者精神是一致的,都是指的治疗原则,而不是具体方法和方剂。由此可见,汪氏这一责难并不确切。
1700730627
1700730628 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①,以成痼疾②,小儿女子,益以滋甚③。时气不和④,便当早言,寻其邪由⑤,及在腠理⑥,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脏,则难可制。此为家有患,备虑之要。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如或差迟,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96)
1700730629
1700730630 词解 ①隐忍冀差:“差”同“瘥”,对疾病隐瞒忍耐,希望能自己好转病愈。
1700730631
1700730632 ②痼疾:顽固不愈的久病。
1700730633
1700730634 ③滋甚:更加严重。
1700730635
1700730636 ④时气不和:指感受时令不正之气而身体违和。
1700730637
1700730638 ⑤寻其邪由:寻找致病的原因。
1700730639
1700730640 ⑥腠理:指肌肉皮肤间的纹理。
1700730641
1700730642 [校勘] “如或差迟”,成本作“若或差迟”。
1700730643
1700730644 [语译] 大凡有了疾病,应该即时治疗,如果不能即时求医诊治,而隐瞒着、忍耐着,希望侥幸自愈,往往因此而酿成积久难愈的病。尤其是小儿与妇女,更容易拖延不治,使病势更加严重。如果因外受时令之邪而身体不适,就应当及早告诉家里的人,请医生诊治。寻找致病原因,乘病邪还在腠理的时候,及时进行治疗,很少有不愈的。如果病人隐瞒忍耐,过了许多日才说,病邪已经侵入脏腑,那就难于制止了。这是家中发生患病的人,应当考虑注意的要点。凡须制作汤药,不可拘泥时间的早晚,一旦感到有病,就应立即延医治疗,只有这样,才容易治愈。如或稍有拖延,病情就会发生变化,这时虽然要求医治,一定难于收效了。
1700730645
1700730646 [提要] 患病应当早治,切忌拖延。
1700730647
1700730648 [浅释] 本条针对患者有病拖延不治,希望侥幸获愈的心理,提出患病必须早治的意义,及失治的严重后果。有许多疾病,因为未能及时治疗,以致病邪日深,病势日重,而成为难以治愈的沉疴痼疾;尤其是小儿和妇女,由于小儿不能诉说病情,妇女多隐疾难言,因而失治的后果更为严重。因感受时令不正之气而发生的疾病,病势发展很快,更应当注意早期治疗,以免病邪向里传变,酿成难以救治的危局。在服药方面,也不可拘于早晚,一感觉有病,就应随时医治,随时服药,只有这样,才能很快痊愈。否则,病情恶化以后,再去求医服药,就难于为力了。
1700730649
1700730650 [选注] 成无己:凡觉不佳,急须求治,苟延时日,则邪气入深,难可复制。《千金》曰:“凡有少苦,似不如平常,即须早道,若隐忍不治,冀望自差,须臾之间,以成痼疾。”此之谓也。小儿气血未全,女子血室多病,凡所受邪,易于滋蔓。腠理者,津液腠泄之所,文理缝会之中也。《金匮要略》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邪客于皮肤则邪气浮浅,易为散发,若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矣。《金匮玉函》曰:“主候常存,形色未病,未入腠理,针药及时,服将调节,委以良医,病无不愈。”邪在皮肤则外属阳而易治,邪传入里则内属阴而难治。《内经》曰:“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昔桓侯怠于皮肤之微疾,以致骨髓之病,家有患者,可不备虑。《千金》曰:“凡始觉不佳,即须治疗,迄至于病,汤食竞进,折其毒势,自然而差。”
1700730651
1700730652 [按语] 成注极佳,足以证明早期治疗的重要意义。
1700730653
1700730654 服药不如方法,纵意违师,不须治之。(97)
1700730655
1700730656 [语译] 服药不能依照规定的方法,任意违背医嘱,那就不必治疗。
1700730657
1700730658 [提要] 服药应当遵循医嘱。
1700730659
1700730660 [浅释] 临床治疗除了医家处方用药必须符合病情,是愈病的条件外,在煎药用水方面,煎药时间方面,投药先后方面,服药时间方面,药后调护方面等都有一定的法度,这需要病家的密切配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否则,不仅难以收效,甚至发生其他变化。本条所述,正是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具体内容详见于《伤寒论》,这里从略。
1700730661
1700730662 [选注] 成无己:《内经》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不必治,治之无功矣。”
1700730663
1700730664 王朴庄:……作汤药者,指麻桂青龙三方言之,伤寒与热病初起,不外此三方也,方后有煎法、服法,皆不可忽。
1700730665
1700730666 [按语] 王氏注“服药不如方法”,专属之麻桂青龙三方,反而缩小了原文意义,欠妥。
1700730667
1700730668 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未有温覆①而当,不消散者,不在证治。拟欲攻之,犹当先解表,乃可下之。若表已解而内不消,非大满,犹生寒热,则病不除。若表已解而内不消,大满大实坚,有燥屎,自可除下之,虽四五日,不能为祸也。若不宜下而便攻之,内虚热入,协热遂利②,烦躁诸变,不可胜数,轻者困笃③。重者必死矣。(98)
1700730669
1700730670 词解 ①温覆:服药后用衣被覆盖,使周身温暖,以利于汗解。
1700730671
1700730672 ②协热遂利:指表证因误下而邪内陷,致发生下利,称为协热利。
[ 上一页 ]  [ :1.7007306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