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31962
1700731963
钱天来:此示人以用药之活法,当据理合法加减,不可率意背理妄加也。言凡作桂枝解肌之剂,而遇有气逆喘急之兼症者,皆邪壅上焦也。盖胃为水谷之海,肺乃呼吸之门,其气不利,则不能流通宣布,故必加入厚朴杏仁乃佳。
1700731964
1700731965
[按语] 新感引发旧病,临床上并不少见,在治外感病的同时,兼顾旧病是完全必要的,本条证治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诸注均恰,钱氏指出“此示人以用药之活法”,尤为精当。
1700731966
1700731967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1700731968
1700731969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1700731970
1700731971
1700731972
[方解] 吕村:表未解仍宜从表治,主桂枝解表,加朴、杏以下逆气。本草厚朴、杏仁主消痰下气,故又曰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也。
1700731973
1700731974
[按语] 本方桂枝汤解肌散邪,加杏仁宣肺降逆,厚朴下气消痰,适用于原有咳喘而又因感冒新邪者。但其见证,必具桂枝汤证而兼有喘息者,方为适宜。
1700731975
1700731976
[本方应用范围] 本方不仅用于喘症,对子感冒引起的气管炎咳嗽都有较好疗效。尤其是老慢支咳嗽而有痰湿阻遏,肺胃不和的,用之有卓效。
1700731977
1700731978
[医案选录] (1)病人女性,44岁。感冒二日,微发热(T37.7℃),自汗,恶风,头痛,肢倦,咳嗽,痰稀白,鼻塞流清涕。舌润,苔薄白,脉浮缓。治拟疏解宣降:川桂枝10克,赤芍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剖开),厚朴6克,杏仁10克。服一剂,汗减,头痛肢倦除,咳嗽减少。续服两剂愈。(录自《伤寒论方运用法》)
1700731979
1700731980
(2)马某,男,3岁。从婴儿时起常患感冒,两岁时,曾高热咳嗽,服药后热退,但咳嗽未愈,迁延至三岁。近因新感,病势加重,发为喘逆,哮鸣之声,邻室可闻。
1700731981
1700731982
一诊:咳嗽气喘,喉间痰鸣,痰清稀,白沫较多,咳时微汗出,遇风咳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白滑。此为太阳表虚证哮喘。法宜解肌祛风,降逆平喘,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主之。
1700731983
1700731984
处方:桂枝6克,炙甘草3克,白芍6克,生姜10克,大枣15克,厚朴4克,杏仁6克,紫菀6克,防风3克。五剂。
1700731985
1700731986
二诊:服上方五剂,咳喘明显减轻,夜能安睡。早晚遇风仍咳喘,痰多,汗出。风邪未尽,湿痰尚盛。上方加茯苓、陈皮、法夏以除湿化痰。以下从略。(录自《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1700731987
1700731988
按:①案为感冒咳嗽,②案为外感引发哮喘,病虽不同,但证都属风寒表虚,所以都用本方。前者药进3剂即愈,后者虽未愈,也收到显著效果,足证辨证论治理论的正确。
1700731989
1700731990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19)
1700731991
1700731992
[校勘] 《玉函经》、《千金翼方》无“凡”字“也”字。
1700731993
1700731994
[语译] 凡是服用桂枝汤而发生呕吐的,以后可能会吐出脓血。
1700731995
1700731996
[提要] 里有蕴热的,禁用桂枝汤。
1700731997
1700731998
[浅释] 本条亦属于桂枝汤禁例,但没有从正面提出,而是提出服桂枝汤的反应,及以后可能发生的后果,从而得出这是里有蕴热的缘故。虽然还未至“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的地步,但吐脓血的后遗症也是相当严重的了。这就意味着里有蕴热,切不可用桂枝汤。
1700731999
1700732000
[选注] 方中行:桂枝辛甘大热,胃家湿热本甚者,复得桂枝之大热,则两热相搏于中宫,搏则必伤,甘又令人中满壅气而上溢,所以胃不司纳,反上涌而逆出也。然胃属土,土者金之母,肺属金,金者土之子,母病固传子,胃家湿热甚,则必传之肺,肺受胃之湿热,与邪热搏郁而蒸,久热为火,肺为金,脓血者,金逢火化也。
1700732001
1700732002
柯韵伯:桂枝汤不特酒客当禁,凡热淫于内者,用甘温辛热以助其阳,不能解肌,反能涌越,热势所过,致伤阳络,则吐脓血可必也。所谓“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者”以此。
1700732003
1700732004
恽铁樵:此连以上两条,皆属误用桂枝,酒客不过得之而呕;若阳盛得桂枝,胃不能受而呕,则其后当见血。可疑处在“脓”字,当是讹字。
1700732005
1700732006
[按语] 方氏柯氏注释基本一致。恽氏提出“脓”字当是讹字,亦有理致。但是其后热郁化脓,脓血并出,亦有可能,或者宿有痈脓,误服桂枝汤,以致吐脓血,更有可能。“必吐脓血”乃逆料推断之词,不是绝对的,因此也不可绝对看待。总之,里热素盛,误用桂枝汤会导致吐血,这是事实。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就有这样的记载:“周,34,屡屡失血,饮食如故,形瘦面赤,禀质木火,阴不配阳,据说服桂枝汤治外感,即得此恙。”徐灵胎也有这样的经历,“风嗽夹火者,服桂枝汤必吐血,百试百验”。编者对于因误服桂枝汤而变成吐血的,也曾遇到数例,正足以证明《伤寒论》是一部理论结合实践的著作。
1700732007
1700732008
太阳病,发汗,遂漏①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②,四肢微急③,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1700732009
1700732010
词解 ①漏:渗泄不止的意思,在这里是形容汗出不断。
1700732011
[
上一页 ]
[ :1.70073196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