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2003e+09
1700752003
1700752004 【按】 例二为一误治病案,温病忌汗,尤其忌辛温发汗,这方面吴鞠通论述颇详,确为后世医家的戒律。本例即是误治后的变证,出现卫气之热不解,内迫于营的现象,结果改用升降散去大黄加味治之,一剂则神志得开,再剂则热退咳减而渐愈。如若见神昏,不用升降散透转气分之热,反用安宫牛黄清热,势必把温邪冰伏于内,加重病情发展。
1700752005
1700752006 2. 风热犯肺
1700752007
1700752008 【临床表现】 但咳,身不甚热,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
1700752009
1700752010 【病机分析】 本证乃风热邪气侵犯于肺,使致肺失宣降,上逆而咳。但因邪气轻微,故身热不甚。温病初起伤津不重,故口仅微渴,或只口干。舌苔薄白,脉浮是邪浅病轻之候。
1700752011
1700752012 【治法】 辛凉宣肺
1700752013
1700752014 【方药】 桑菊饮(《温病条辨》)
1700752015
1700752016 杏仁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薄荷八分 桑叶二钱五分 菊花一钱 苦梗二钱 甘草八分 苇根二钱
1700752017
1700752018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犀角一钱;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1700752019
1700752020 【方论】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轻清宣透,疏散肺卫风热。桔梗宣肺,杏仁降气,一升一降以调肺气之失常,使其宣发肃降功能恢复而咳止。生甘草泄热,且调和诸药。芦根清热生津止渴。本方系辛凉与微苦之药相配,力轻而平和。故吴鞠通称之为“辛凉轻剂”。
1700752021
1700752022 若气粗似喘,为热邪渐入气分,加生石膏、黄芩、贝母以清气化痰定喘;如舌绛夜热甚,为邪渐入营,加犀角、元参清营凉血;如邪有入血之势,恐耗血动血,则去薄荷之辛散,改芦根为茅根,加麦冬、生地、玉竹、丹皮凉血养阴散血;肺热甚加黄芩以清肺热;渴甚者加花粉以生津止渴。
1700752023
1700752024 银翘散与桑菊饮二方,虽同为辛凉之剂,但二者功用略有差别:银翘散中用芥穗、豆豉,配银花、连翘重在清解表热;桑菊饮以桑叶、菊花配桔梗、杏仁清轻宣透,宣降肺中风热。银翘散证病变重点在卫,桑菊饮证病变重点在肺。银翘散证以热重,桑菊饮证以咳重。
1700752025
1700752026 【文献选录】
1700752027
1700752028 ①“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八条》)
1700752029
1700752030 ②“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五十五条》)
1700752031
1700752032 【按语】 “但咳”,是以干咳少痰为主。外感风热或温燥之邪,初起一般都是刺激性干咳,是肺气不宣的结果,若燥甚者,可于原方加沙参。过数日则多见咳嗽黄痰,此时非桑菊饮所能胜任。“身不甚热”,言感邪不重。
1700752033
1700752034 【验案】 例一:风温犯肺(腺病毒肺炎)
1700752035
1700752036 张某男 二岁 1959年3月10日
1700752037
1700752038 因发热三天住某医院。
1700752039
1700752040 住院检查摘要:血常规化验结果为白细胞总数27000/mm3(27×109/L)、中性粒细胞76%(0.76)、淋巴细胞24%(0.24),体温39.9℃,听诊两肺水泡音。诊断:腺病毒肺炎。
1700752041
1700752042 病程与治疗:住院后曾用青、链、合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会诊时:仍高热无汗,神昏嗜睡,咳嗽微喘,口渴,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乃风温上受,肺气郁闭,宜辛凉轻剂,宣肺透卫,方用桑菊饮加味。
1700752043
1700752044 桑叶3克 菊花6克 连翘4.5克 杏仁4.5克 桔梗1.5克 甘草1.5克 牛蒡子4.5克 薄荷2.4克 苇根15克 竹叶6克 葱白3寸 共进二剂
1700752045
1700752046 药后得微汗,身热略降,咳嗽有痰,舌质正红,苔薄黄,脉滑数,表闭已开,余热未彻,宜予清疏利痰之剂。
1700752047
1700752048 苏叶3克 前胡3克 桔梗2.4克 桑皮3克 黄芩2.4克 天花粉6克 竹叶4.5克 橘红3克 枇杷叶6克 再服一剂
1700752049
1700752050 微汗续出而身热已退,亦不神昏嗜睡,咳嗽不显,唯大便二日未行,舌红减退,苔黄微腻,脉沉数,乃表解里未和之候,宜原方去苏叶加枳实3克、莱菔子3克、麦芽6克。
1700752051
1700752052 服后体温正常,咳嗽已止,仍未大便,舌中心有腻苔未退,脉滑数,乃肺胃未和,拟调和肺胃,利湿消滞。
[ 上一页 ]  [ :1.70075200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