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2319
1700752320
后期:余热不退,脓痰渐净,身疲气短,苔薄质红而瘦,脉细弦小数。治以甘寒养阴,活血通络,可用下方。
1700752321
1700752322
南北沙参各30克 麦冬10克 贝母10克 桔梗10克 生甘草6克 生黄芪12克 苡仁30克 赤芍10克 地骨皮10克 桑白皮10克 丹皮10克。
1700752323
1700752324
(3)燥热伤肺
1700752325
1700752326
【临床表现】 发热头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燥,甚则痰中带血,喘息气急,鼻燥咽干,心烦口渴,胸胁疼痛,少气乏力,舌尖边红,苔薄黄而干或少苔,脉数。
1700752327
1700752328
【病机分析】 本证是燥热盛而气阴两伤之候。燥热伤肺,热盛于里,故发热。热邪上蒸清空,则头痛。燥热壅肺,肺失清肃,上逆而致咳喘气急。燥热灼津,肺津受损,故干咳少痰。燥咳伤及肺络,可见痰中带血。燥热壅肺,气机不畅,乃致胸胁作痛。肺津亏损,不能上润,则口燥渴,鼻干、咽干。热扰心神,则心烦。燥热耗气,故少气乏力。舌尖边红,苔薄黄而干或少苔,是燥热伤津之象。脉数为肺中燥热之征。
1700752329
1700752330
【治法】 清肺润燥
1700752331
1700752332
【方药】 清燥救肺汤(《温病条辨》)
1700752333
1700752334
石膏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 霜桑叶三钱 人参七分 杏仁(泥)七分 胡麻仁(炒研)一钱 阿胶八分麦冬(不去心)二钱 枇杷叶(去净毛,炙)六分
1700752335
1700752336
水一碗,煮六分,频频二三次温服。痰多加贝母、瓜蒌;血枯加生地黄;热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黄。
1700752337
1700752338
【方论】 方中石膏辛寒以清肺热。桑叶质轻性凉,宣透燥热邪气。炙杷叶、杏仁味苦,肃降肺气,四药共奏清宣燥热,止咳平喘之功。麦冬、阿胶、麻仁滋阴生津润燥。燥热邪气不但消耗肺津,而且消耗肺气,故用人参、甘草以益肺气,即《黄帝内经》所谓:“损其肺者,益其气”。甘草又有调合诸药之功。若痰多者,加贝母、瓜蒌清化热痰。燥甚津伤而血枯者,加生地以生津养血。热甚者,加犀角、羚羊角或牛黄清其大热,以防深入营分。
1700752339
1700752340
本证与桑杏汤证比较,虽均为温燥伤肺,但桑杏汤证是燥热初袭肺卫,属卫分证;本证是单纯肺中燥热,属气分证。桑杏汤证干咳,恶风寒而病程短;本证干咳,不恶寒而病程较长。桑杏汤证是单纯燥热;本证属燥热甚而气阴两伤。
1700752341
1700752342
【文献选录】
1700752343
1700752344
“诸气郁,诸痿喘呕之因于燥者,喻氏清燥救肺汤主之。”(《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五十八条》)
1700752345
1700752346
【按语】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这两句指出多种喘息气急,气滞胸闷的证候及痿证,和上焦肺的关系甚为密切。吴鞠通更进一步明确指出肺燥可以导致喘息气急,气滞胸闷,也可导致痿证(包括肺痿),这一类肺燥证候,应以喻嘉言所组创的清燥救肺汤治疗。喻氏的清燥救肺汤,从临床实践上充实了《黄帝内经》的理论,对后世治疗燥热伤肺的证候有很大指导意义。
1700752347
1700752348
【验案】 燥热伤肺
1700752349
1700752350
袁某男 37岁 1953年9月25日初诊
1700752351
1700752352
时当秋令,久旱无雨,发热头痛,体温38.3℃,干咳痰少,今晨痰中带血,鼻干咽燥,心烦欲饮,自觉乏力短气,自服橘红丸12丸(每日4丸,连服3日),病情益增。证属秋感燥热,肺津受伤,本当用甘寒清润之法。但自服橘红丸,其方本为燥湿化痰,宜用于老年痰湿患者。今误服燥热之药,更伤阴分,燥咳伤于肺络,故见痰黏稠而带血渍,脉象细小弦数,舌绛干裂,仿喻昌清燥救肺法,润燥兼止其血。
1700752353
1700752354
北沙参25克 浙川贝母各10克 晚蚕砂12克 杏仁10克 淡豆豉10克 炒栀皮6克 前胡3克 鲜茅根30克 黛蛤散12克(布包) 鲜梨1个(连皮去核切片入煎) 三剂
1700752355
1700752356
二诊 1953年9月29日
1700752357
1700752358
连服清燥润肺止咳之药,两天来咳血已止,鼻咽干燥亦轻,夜已成寐,咳嗽痰黏成块,仍觉乏力,口干渴饮,身热头痛皆止,体温37℃,两脉弦细,数势渐缓,舌绛苔较润。此燥热渐减,阴伤少复,仍议甘寒润燥方法。
1700752359
1700752360
生桑皮10克 地骨皮10克 肥玉竹10克 麦门冬10克 南北沙参各15克 川贝母6克 炒山栀6克 黛蛤散10克(布包) 鲜茅芦根各30克 冬瓜子30克 三剂
1700752361
1700752362
三诊 1953年10月3日
1700752363
1700752364
节日饮酒之后,咳嗽痰血又发,身热又重,体温38.1℃,舌红口干,咳嗽胸痛较重,X线透视:“两侧肺纹理增重,支气管炎现象”,两脉弦滑而数。素体阴伤热盛,时值久旱雨少,燥热较重,咳嗽痰中带血初愈,燥热始退,阴伤未复,节日饮酒过多,且吃辛辣油腻,有助热而伤阴,再以甘寒育阴,泄热止红。饮食当慎,百日忌酒,防其咳血加重。
1700752365
1700752366
鲜生地30克 苏子6克 川楝子10克 黄芩10克 大小蓟各10克 炒槐米10克 黛蛤散10克(布包) 鲜茅根30克 北沙参30克 焦三仙各10克 云南白药1瓶(分4次药送下) 二剂
1700752367
1700752368
四诊 1953年10月6日
[
上一页 ]
[ :1.7007523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