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3449e+09
1700753449 刘某男 60岁 ××中学教员 1963年5月6日初诊
1700753450
1700753451 素来嗜好烟酒,形体瘦弱,工作过于劳累,一周前曾感冒,至今未愈。从5月1日开始发热头痛,恶寒,咽痛,面部略红,曾有医生诊为外感,予服辛温解表药:桂枝6克、白芍10克、炙甘草3克、生姜3克、大枣七枚。一剂后即面目红肿,体温升至39℃,咽红肿痛,病势沉重。即请某医诊治,诊为大头瘟,用普济消毒饮原方,未加减:升麻3克、柴胡3克、连翘10克、薄荷3克、马勃3克、牛蒡子6克、芥穗6克、僵蚕6克、元参15克、银花10克、板蓝根10克、苦梗6克、甘草6克。一剂药后发热更重,体温39.3℃,面目红肿加剧,滋流黄水,皮肤作痒,咽红肿痛,嗜睡,夜间神志欠清,舌红口干,苔黄且腻,两脉洪滑且数,大便未通,小便短少色深。此温毒蕴热挟湿,误服辛温之桂枝汤,又服升、柴、芥穗之升阳疏风,致使热势鸱张,病已深重,防其神昏致厥。姑以清气热兼以解毒,凉血分而化其湿,辛辣荤腥皆忌。
1700753452
1700753453 紫草10克 地丁草10克 连翘30克 金银花30克 黄连6克 黄芩10克 赤芍10克 蚤休10克僵蚕6克 片姜黄6克 二剂,外用赛金化毒散15克油调外敷(或如意金黄散醋调外敷)。
1700753454
1700753455 二诊 1963年5月9日
1700753456
1700753457 服上方二剂后,体温降至37.6℃,两脉洪滑,数象已退,面目红肿亦减,仍有黄水,但量不多,皮肤作痒,咽红口苦,夜寐稍安,大便通而不畅,小溲黄少。温毒蕴热渐减,湿邪仍在,再以疏风燥湿,凉血解毒。
1700753458
1700753459 蚤休10克 蝉衣6克 赤芍10克 黄芩10克 黄柏6克 苍术3克 片姜黄6克 僵蚕6克 银花25克 白鲜皮10克 焦三仙各6克 三剂,另用如意金黄散10克,外敷
1700753460
1700753461 三诊 1963年5月13日
1700753462
1700753463 前药连服三剂之后,身热退净,面肿已消,滋流黄水亦止,两脉弦滑,舌红苔白,胃纳已开,二便如常,皮肤痒势已退,再以凉血疏风,化湿止痒。
1700753464
1700753465
1700753466 连翘10克 忍冬藤25克 赤芍10克 黄芩10克 黄连4.5克 地丁草10克 川萆10克 花槟榔 地肤子各10克 焦三仙各10克 三剂
1700753467
1700753468 上药又连服三剂之后,身热已退净,面目肿势已退而滋流黄水未作,饮食二便如常,嘱其忌荤腥鱼肉等类,后半月恢复正常。
1700753469
1700753470
1700753471 【按】 大头瘟一证,多因风温时毒引起,治疗常以普济消毒饮为主方。岂不知此方有升散之品,反易助邪热上升,不利于病情,故当去之。另外,本例有一特点,就是在病因上除风温时毒外,还兼有湿滞,故单纯疏风清热解毒其力不足,还需要佐以化湿之药,后又加入黄芩、黄柏、苍术、萆则效果立著。这充分说明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1700753472
1700753473
1700753474 (2)烂喉痧,毒壅气分
1700753475
1700753476
1700753477 【临床表现】 高热口渴,烦躁不安,痧密布肌肤,咽喉红肿,腐烂疼痛,舌红苔黄,脉数。
1700753478
1700753479
1700753480
1700753481 【病机分析】 本证乃热毒壅滞气分,窜扰营分形成烂喉痧之证。温毒邪气自口鼻内侵肺胃,热毒壅滞气分,消灼津液,故高热口渴。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气分热毒壅滞,窜扰营分,血热充斥,弥漫肌肤,则肌肤潮红(名曰)。血郁于肌肤,不得宣畅,瘀阻肤表血络之中,乃致于潮红肌肤之上,密布细如针尖,高出皮肤,压之退色之痧点。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热毒上攻,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甚则腐烂。舌红苔黄,脉数,均为气分热炽之象。
1700753482
1700753483 【治法】 清透热毒
1700753484
1700753485 【方药】 余氏清心凉膈散(内服)(《温热经纬》)
1700753486
1700753487 黄芩(三钱) 生栀子(一钱) 生石膏(一两) 连翘(三钱) 竹叶(二钱) 薄荷(五分) 桔梗(一钱)生甘草(一钱)
1700753488
1700753489 注:本方原书无剂量,括号内剂量系我们根据临床常用量所补入。
1700753490
1700753491 锡类散(吹喉)(《金匮翼》)
1700753492
1700753493 象牙屑三分(焙) 珍珠三分(制) 青黛三分(飞) 冰片三厘 壁钱二十个(泥壁上者) 牛黄五厘 焙指甲五厘
1700753494
1700753495 共研细末,密装瓷瓶内,勿使泄气,每用少许,吹于患处。
1700753496
1700753497
1700753498 【方论】 本证乃热毒壅滞气分所致,故宜清气透热,使热毒有内清外达之机。清心凉膈散方乃余师愚于凉膈散方中去大黄、芒硝,加桔梗、生石膏组成。方中黄芩、生栀子、生石膏寒凉清热,功专清解气分热毒。生石膏又有解肌达热出表之功。连翘、竹叶能清里热,配少许薄荷,又轻清宣透,使气热有外达之机。桔梗配生甘草,泄火利咽喉而止咽痛。本方诸药相配,共奏清透气分热毒之功。气分热毒一解,则痧退而咽喉之肿亦消。
[ 上一页 ]  [ :1.7007534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