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6377e+09
1700756377 舌紫且暗,扪之潮湿,是温热之邪挟瘀血在胸中。温热入于营血,热与血搏,瘀阻不通,故舌紫绛而暗,素有瘀血,故扪之潮润。此与温热入血伤津,而见舌紫绛干燥起芒刺者截然不同,其鉴别的要点在于一润,一燥。
1700756378
1700756379 在临床上见到舌紫绛而润者,就要在治温热的基础上加入散血化瘀之品,如琥珀、丹参、桃仁、丹皮之类。如热邪与瘀血互结,瘀热阻遏清窍,扰乱神明,而出现如狂、发狂等证,当以犀地清络饮一类方剂治疗。
1700756380
1700756381 犀地清络饮是治疗温热内陷心包,又兼血络瘀滞而引起的发热夜甚,神昏谵语,如狂发狂,但欲嗽口不欲咽,舌绛紫晦,望之若干,扪之尚湿,脉象细数而涩等症,和单纯热陷心包不同,其鉴别的要点就在瘀血见证上。
1700756382
1700756383 舌紫绛而肿大,是酒毒冲心的结果,急以葛花解酲汤治之。再有温病后期,热邪深入下焦,肝肾之阴大伤,这时也可见紫绛舌,多为紫而晦暗,是肝肾的真脏色外露的表现,预后多为不良。
1700756384
1700756385 从现在的观点看,很多病可以见紫舌,如:心力衰竭、末梢循环障碍、缺氧等。因此,在诊断时先要搞清紫舌的时间长短?是否伴有发热?舌之津液多少?从而分出阴阳虚实寒热,不能一见紫舌就活血化瘀。阳虚寒凝者要温阳散寒;气虚不运者要益气通络,不可拘于一点,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1700756386
1700756387 十七、【原文】 舌色绛而上有黏腻似苔非苔者,中挟秽浊之气,急加芳香逐之。舌绛欲伸出口,而抵齿难骤伸者,痰阻舌根,有内风也。舌绛而光亮,胃阴亡也,急用甘凉濡润之品。若舌绛而干燥者,火邪劫营,凉血清火为要。舌绛而有碎点,白黄者,当生疳也;大红点者,热毒乘心也,用黄连、金汁。其有虽绛而不鲜,干枯而痿者,肾阴涸也,急以阿胶、鸡子黄、地黄、天冬等救之,缓则恐涸极而无救也。
1700756388
1700756389 【按语】 本条再论绛舌的辨治。
1700756390
1700756391 1. 舌绛有黏腻苔,是营分热盛,挟有湿浊,气分不畅之象。治疗必须清营之中加入芳香之品,如:清营汤中加鲜藿香、鲜佩兰、鲜荷叶、鲜薄荷等。
1700756392
1700756393 2. 舌绛不能伸出,是因舌短、舌硬而致,乃痰热内阻,引动肝风之兆,治当涤痰熄风,如:羚羊角、钩藤、川贝、竹沥等。
1700756394
1700756395 3. 舌绛而光亮无苔,如猪肾者,是胃阴大伤,急用甘寒濡润之品,救其已亏之胃阴,药如:麦冬、玉竹、花粉之类。
1700756396
1700756397 4. 舌绛而干燥者,是气营两燔,营热炽甚,耗灼营阴,治应凉血清热,可用生地、生石膏之类。
1700756398
1700756399 5. 舌绛兼有舌面白黄碎点者,当生口疳,是热毒攻心之象;若大红点者,是热毒之重证,治疗急用苦寒泄热方法,如:黄连、金汁之类,或用泄火解毒之剂,如:导赤散、凉膈散及导赤承气汤之类。
1700756400
1700756401 6. 舌绛而干枯痿缩,是肾阴将竭,虚多邪少,病已危笃,应大剂滋补肾阴,如:阿胶、鸡子黄、生地黄、天冬,甚则可用龟板、鳖甲之类。否则精气涸竭,危局便难挽回。
1700756402
1700756403 十八、【原文】 其有舌独中心绛干者,此胃热心营受灼也,当于清胃方中,加入清心之品,否则延及于尖,为津干火盛也。舌尖绛独干,此心火上炎,用导赤散泻其腑。
1700756404
1700756405 【按语】 本条论述绛舌的另两种见证。
1700756406
1700756407 本条与十五条色绛而舌中心干者不同。十五条论舌绛是舌通体皆绛,中心独干;本条是通体不绛,唯独中心绛干。十五条是病邪已入营,为气营两燔之候,故宜犀角、生地、黄连、石膏两清心胃,此则胃热灼津,邪热在胃,重在清胃热,使心营不受胃热燔灼,所以在清胃方中加入清心之品,可用白虎汤加生地、黄连、竹叶等。如津亏火旺时,可酌用沙参、花粉、石斛。舌尖干绛,是心火炽盛上炎,用导赤散泻小肠之火,以导心火外出。
1700756408
1700756409 十九、【原文】 再舌苔白厚而干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舌白而薄者,外感风寒也,当疏散之。若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花露、芦根汁等轻清之品,为上者上之也。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防其就干也,勿忧之,再从里透于外,则变润矣。初病舌就干,神不昏者,急加养正透邪之药;若神已昏,此内匮矣,不可救药。
1700756410
1700756411 【按语】 本条是论述白苔的类型及其治法。
1700756412
1700756413 白苔类型甚多,病机各异,临床必须仔细观察,结合脉症全面分析,才能辨证施治,才能推敲用药,提高疗效。
1700756414
1700756415 舌的变化,不是单纯的看苔色,如白、黄、灰、黑。更重要的是观察其情况如何:苔是薄白?白腻?白厚?有无津液?干燥的程度如何?白苔之上罩有其他颜色否?(如:浮罩略黄、略灰、略黑等)。苔的情况是腻润?是粗糙?是垢厚?舌形如何:是瘦?是胖?是斜?是颤?尖部怎样?中部怎样?根部怎样?舌的纹理是糙老?是嫩润?舌质如何:是红?是绛?是紫?有无瘀点?等等情况,必须细致观察,再做结论,分析标本,给予治疗。
1700756416
1700756417 1. 舌苔白而薄者,外感风寒,其舌必润,舌质无变化,口中津液多而不渴,再参以恶寒体痛,咳嗽脉浮紧,即为风寒外束之象,治以辛温解表之品,以除风寒,如:轻者九味羌活汤,重者麻黄汤。
1700756418
1700756419 2. 舌苔薄白而边尖红者,外感风热之邪,其舌必稍干,咽部多红,口中津液较少而渴,再参以发热较重,恶寒较轻,干咳,脉浮数等,即为风热伤卫,治以辛凉清解,如:银翘散之类。若略有表气不宣,无汗体痛,酌加疏散之品,如:防风、大豆黄卷少许。切不可用辛温发汗,防其耗阴动血而助热。
1700756420
1700756421 3. 舌苔薄白而干者,肺卫之邪未解,而肺津已伤,治以辛凉清解之中加入清润之品,如:麦冬、花露、芦根等。不可过度滋腻,否则恋邪,影响解表,延长病期,所谓“上者上之”,就是指病在上,用轻清宣上之品治之。
1700756422
1700756423 4. 白苔厚而干燥,是胃燥气伤的结果。白厚是湿浊不化,干燥是胃津受伤,故治宜甘寒之品,先润其燥,如:麦冬、花露、芦根。继用化湿之品,并加入甘草。因甘草有益气守津之功,扶脾之力,又能缓冲化湿之品的辛燥,故杏、蔻、橘、桔之中加甘草是有特殊意义的。
1700756424
1700756425 见这种舌苔时,用几分之润,几分之燥,是关键的一环。过润则有助湿之弊,过燥则有伤津之害,酌情用药,先后循法,方不致出现流弊。
1700756426
[ 上一页 ]  [ :1.7007563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