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6477
【按语】 本条论述积粉苔的辨治。
1700756478
1700756479
积粉苔多见于温疫病,而温疫病又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暑燥疫,一类为湿热疫,此节是湿热疫的舌诊。湿热疫的舌苔为苔白如积粉而水滑,但舌质是红绛的,说明湿热秽浊之邪郁于膜原。苔白如积粉是湿遏,舌质红绛是热伏,病变部位是膜原,属半表半里。治疗应开泄透解,如达原饮。这种疫证,病情险恶,变化多端,不及时治疗,往往内传阳明而成腑实。
1700756480
1700756481
以上从第十条到第二十六条都是论述舌诊,小结如下:
1700756482
1700756483
1. 舌主五脏: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肝脉络于舌;脾脉连舌本散舌下;肾脉挟舌本。一般说来,舌尖部候上焦,舌中部候中焦,舌根部候下焦。
1700756484
1700756485
2. 察舌时要舌质与苔分开来看,合起来分析。舌质是察正气的盛衰,舌苔是察病势的深浅。舌形有胖、瘦、歪、卷、颤、弄之别;舌苔有色、厚、薄、干、润、滑之异。舌面是否有津?舌苔是否有根?舌质老嫩如何?舌苔腻垢怎样?均必须全面了解,仔细观察,综合分析。
1700756486
1700756487
3. 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叫舌苔,如白苔、黄苔、灰苔、黑苔。苔上的一层浮着物叫浮苔,如浮白苔、浮黄苔。再上面的一层叫罩苔,如薄白罩黄苔。舌质有淡、红、绛、紫的不同。一般说来,舌苔反映卫、气的病变,脏器功能发生障碍,多反映在舌苔的变化上;舌质反映营、血的病变,脏器实质发生病变,多反映在舌质的变化上。干、润反映津液伤失的程度;老、嫩反映正邪盛衰的情况。浮罩者非苔,纯属气蕴之象。
1700756488
1700756489
4. 舌面之干润:阴液足则舌润,阴不足则舌干;气分虚则舌面多润,气分热则舌面干;湿邪盛则舌面多滑润,火热盛则舌面多干燥。
1700756490
1700756491
5. 舌之胖瘦与厚度:胖大边有齿痕,是中气不足的征象。舌肿大而红,是火热之象。舌瘦是肝肾阴虚火旺之象。舌瘦焦枯,是阴分过伤,多预后较差。舌肿胀而痛者,是热毒极盛,用紫雪散外敷效果较好。
1700756492
1700756493
6. 舌之老嫩;从舌的纹理来看,实热内盛,舌多糙老,甚则有粗点。阳气不足,舌多嫩润,甚则嫩细欲裂。阴虚则往往舌光绛而质嫩润,似有势将破裂之感,是说明阴虚血少的基础上,又有元阳不足的一面。
1700756494
1700756495
7. 舌之花剥与中剥:舌面薄苔全部剥光或部分剥光,像新剥皮的鸭肉,多属脾胃受伤,或为过服攻泄之药。又有素质较差,营养不良者,有时也见花剥苔。
1700756496
1700756497
8. 舌苔及舌质的分类:
1700756498
1700756499
1700756500
1700756501
1700756502
1700756503
1700756504
1700756505
总之,察舌要看四点:①脏腑功能的盛衰。②病邪深浅的程度。③阴精津液的情况。④病因、病机及发展阶段。
1700756506
1700756507
二十七、【原文】 凡斑疹初见,须用纸拈照看胸背两胁,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或云头隐隐,或琐碎小粒者为疹,又宜见而不宜见多。按方书谓斑色红者属胃热,紫者热极,黑者胃烂,然亦必看外证所合,方可断之。
1700756508
1700756509
【按语】 本条是论述斑和疹的鉴别及斑的病机。
1700756510
1700756511
斑是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之上,拂之不碍手。疹是点小细碎,高出皮肤,拂之碍手。斑疹的出现标志着邪气有外达之势,一般属于好的现象。但是斑疹宜见而不宜多见,斑疹过多、稠密,说明热毒盛,这是从形态上来看。从斑疹的色泽上,也能反映病情的轻重,如方书上所说的:“色红者属胃热,紫者极热,黑者胃烂”。这是根据斑发阳明立论的,因温病发斑乃阳明热盛,内迫于血所致,所以斑的红、紫、黑可以反映阳明热邪的轻重,也反映血分热毒的深浅。当然要全面综合分析,方能作出诊断,所以叶氏指出“然亦必看外证所合,方可断之”。
1700756512
1700756513
二十八、【原文】 然而春夏之间,湿病俱发疹为甚,且其色要辨。如淡红色,四肢清,口不甚渴,脉不洪数,非虚斑即阴斑。或胸微见数点,面赤足冷,或下利清谷,此阴盛格阳于上而见,当温之。
1700756514
1700756515
【按语】 本条论述阴斑的辨治。
1700756516
1700756517
斑之成因有寒热虚实之分,故在临床上有阳斑、阴斑之别。凡阴斑阴疹,一般多呈淡红色,数量不多,只在胸腹部见数点,四肢发凉,口不渴,脉不洪数。阳斑阳疹,一般呈鲜红色,数量较多,身热,面色赤,口渴,脉洪数。阴盛格阳于上,也可见阴斑,多于胸腹部见数点,面赤而足冷,舌胖而滑润,舌质淡嫩,脉虚数或沉弱无力,或下利清谷,不要认为面赤而误诊为阳斑,要从脉、舌等多方面综合起来分析,治疗必须用温药。
1700756518
1700756519
原文“湿病俱发疹为甚”的“湿病”,可能有误,当是“温病俱发疹为甚”。
1700756520
1700756521
二十九、【原文】 若斑色紫,小点者,心包热也;点大而紫,胃中热也。黑斑而光亮者,热胜毒盛,虽属不治,若其人气血充者,或依法治之,尚可救;若黑而晦者,必死;若黑而隐隐,四旁赤色,火郁内伏,大用清凉透发,间有转红成可救者。若夹斑带疹,皆是邪之不一,各随其部而泄。然斑属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发出宜神情清爽,为外解里和之意;如斑疹出而昏者,正不胜邪,内陷为患,或胃津内涸之故。
1700756522
1700756523
【按语】 本条继续论述阳斑的诊断、治疗及斑疹的顺逆,其内容可归纳如下表:
1700756524
1700756525
1700756526
[
上一页 ]
[ :1.7007564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