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7615e+09
1700757615 又服三剂而愈。
1700757616
1700757617 附:治疗湿热病的常用方法
1700757618
1700757619 1. 芳香宣化法(上焦)
1700757620
1700757621 暑热之邪袭于外,湿热秽浊蕴于中。
1700757622
1700757623 症见:头晕身热,周身酸沉乏力,胸中气塞,脘闷咳嗽,小便黄赤,舌苔白腻而滑,脉濡滑。
1700757624
1700757625 此湿温初起之证,宜芳香宣化方法。
1700757626
1700757627 鲜佩兰10克(后下) 大豆卷10克 鲜藿香10克(后下) 嫩前胡3克 川郁金6克 白蒺藜10克 姜竹茹10克 制厚朴5克 川黄连3克(研冲) 通草3克
1700757628
1700757629 2. 芳香疏解法(上焦)
1700757630
1700757631 暑热外受,表气不畅。
1700757632
1700757633 症见:形寒头晕,周身酸楚,身热肌肤干涩,中脘满闷,恶心呕吐,腹中不舒。舌苔白腻,脉濡滑,按之濡软略数。
1700757634
1700757635 芳香疏解,退热定恶。
1700757636
1700757637 佩兰叶12克(后下) 广藿香10克(后下) 陈香薷5克(后下) 大豆卷10克 制厚朴6克 白蔻仁5克 煨鲜姜3克 杏仁6克 太乙玉枢丹1克研细分冲。
1700757638
1700757639 3. 芳香化浊法(上、中焦)
1700757640
1700757641 暑热湿滞、互阻中焦。
1700757642
1700757643 症见:身热泛恶,呕吐痰水,心烦急躁,两目有神,口干不欲饮水。胸腹中阵痛,大便欲解不得。舌白苔腻,脉象濡数,按之弦滑且数。
1700757644
1700757645 以芳香化浊法定呕降逆折热。
1700757646
1700757647 佩兰叶10克(后下) 藿香6克(后下) 制厚朴6克 半夏曲12克 川连3克 佛手10克 大腹皮10克 煨姜3克 保和丸12克(布包) 赤芍12克 焦麦芽10克
1700757648
1700757649 上落水沉香末1克、白蔻仁末1克,二味共研,装胶囊,分两次汤药送下。沉香末以降其气逆,蔻仁末以化开湿郁,治若不当,即可转痢。
1700757650
1700757651 4. 轻扬宣解法(上、中焦)
1700757652
1700757653 暑温蕴热,互阻肺胃。
1700757654
1700757655 症见:身热头晕,咳嗽痰多,胸脘痞闷。舌红苔白腻,脉弦滑略数,右脉濡滑且数。
1700757656
1700757657 热在肺胃,法宜宣解;湿浊中阻,又当轻扬。
1700757658
1700757659 香豆豉12克 炒山栀6克 嫩前胡3克 象贝母10克 杏仁泥10克 枇杷叶12克(布包) 保和丸15克(布包) 鲜芦根30克
1700757660
1700757661 5. 宣肃疏化法(上、中焦)
1700757662
1700757663 暑湿热郁,蕴阻肺胃
1700757664
[ 上一页 ]  [ :1.70075761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