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8451
1700758452
舌形:正常。
1700758453
1700758454
舌苔:从已进入黄色而成正黄。
1700758455
1700758456
舌面:由逐渐略干,已形成略干且燥。
1700758457
1700758458
舌质:从接近正红而看出舌质纹理偏老。
1700758459
1700758460
病机:温邪入气分,气分热炽,灼伤胃津,症见高热恶热,面赤心烦,大渴引饮,蒸蒸汗出,舌苔黄燥,脉洪大而数。
1700758461
1700758462
治法:可用辛凉重剂,清热生津,以达热出表。
1700758463
1700758464
参考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 知母10克 生甘草10克 粳米30克 大青叶15克 天花粉15克芦根20克
1700758465
1700758466
气分4:温病热在阳明气分,由于腑实积滞,蕴郁化热。
1700758467
1700758468
舌形:基本正常,或偏瘦。
1700758469
1700758470
舌苔:老黄,根部厚。
1700758471
1700758472
舌面:舌面上已渐干且燥。
1700758473
1700758474
舌质:正红,舌纹理偏老。
1700758475
1700758476
病机:温病热在阳明气分,由于腑实积滞,蕴郁化热,高热,汗出,腹胀,便秘,溲黄少,两脉洪滑有力,关部尤甚。
1700758477
1700758478
治法:清胃热兼以通腑导滞。
1700758479
1700758480
参考处方:生石膏12克(先煎) 知母6克 薄荷2克(后下) 山栀6克 连翘10克 前胡6克 杏仁10克 川大黄粉2克(冲)
1700758481
1700758482
气分5:温热病,热在气分,阳明实热内结。
1700758483
1700758484
舌形:正常。
1700758485
1700758486
舌苔:苔色焦黄,状如沉香,棕黄色,尖部起刺。
1700758487
1700758488
舌面:干。
1700758489
1700758490
舌质:红,舌纹理糙老。
1700758491
1700758492
病机:温热病,热在气分,阳明实热与积滞内结,高热,口渴,有汗,腹胀,矢气恶臭,小溲黄少,大便干结。
1700758493
1700758494
治法:用通腑清气方法。
1700758495
1700758496
参考处方:生石膏15克(先煎) 知母6克 炒栀子6克 连翘10克 黄芩10克 薄荷2克(后下) 芦根15克 元明粉2克(冲) 大黄粉2克(冲)
1700758497
1700758498
气分6:温病热在阳明气分,积滞未化,热灼津液。
1700758499
1700758500
舌形:正常,中有裂纹。
[
上一页 ]
[ :1.7007584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