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8901e+09
1700758901
1700758902 舌苔:老黄,舌中有红点,且干裂。
1700758903
1700758904 舌面:少津,干。
1700758905
1700758906 舌质:绛。
1700758907
1700758908 病机:热邪深入阴分,耗伤血中津液,故身热夜甚,口反不渴。津伤则舌瘦干裂。老黄乃热郁阳明,腑气不通。脉象多细弦,甚则细滑数。
1700758909
1700758910 治法:清营透热,养阴生津,少佐通腑。
1700758911
1700758912 参考处方:犀角1克(磨汁兑入)(广角3克代用) 生地黄15克 玄参15克 竹叶3克 麦门冬10克银花15克 连翘15克 瓜蒌20克 茅芦根各10克
1700758913
1700758914 营分12:温病营阴已伤,气营不足,多见于老年温病之后期,用药以育阴为主。
1700758915
1700758916 舌形:薄,瘦。
1700758917
1700758918 舌苔:无苔。
1700758919
1700758920 舌面:偏干。
1700758921
1700758922 舌质:光绛,红。
1700758923
1700758924 病机:温病营阴已伤,舌瘦无苔,光绛且干,脉细小弦数,故身热夜甚,心烦躁扰,口亦不渴,甚则神志欠灵,此气营皆属不足,多见于老年温病后期。
1700758925
1700758926 治法:用甘寒育阴,少佐益气。
1700758927
1700758928 参考处方:鲜生地20克 麦门冬10克 丹皮10克 竹叶3克 沙参20克 玄参15克 连翘10克鲜茅芦根各15克
1700758929
1700758930 营分13:温病日久,营分大伤,邪热乍退,而阴伤未复,当以育阴而佐益气。
1700758931
1700758932 舌形:偏瘦。
1700758933
1700758934 舌苔:无。
1700758935
1700758936 舌面:看之似潮润,扪之干燥无津。
1700758937
1700758938 舌质:红,柔且嫩,光亮如镜。
1700758939
1700758940 病机:温病日期较久,营阴大伤,邪热乍退,而阴伤未复,正气又衰,故舌偏瘦而舌面似潮润,纹理柔嫩,脉象必细小力弱。
1700758941
1700758942 治法:育阴益气,甘寒泄热,宗三才汤。
1700758943
1700758944 参考处方:天门冬10克 生地黄15克 沙参20克 太子参6克 玄参15克 鲜石斛10克
1700758945
1700758946 (四)血分舌象及用药法则
1700758947
1700758948 血分证是温病发展的最后阶段。血分证舌象变化特点,多是舌形与舌质的改变。舌质呈紫绛色,是由红、绛、紫,甚至成瘀斑或瘀点。舌形多是干瘦、干枯、龟裂、起刺、短缩、软、卷缩,舌体歪斜等,为真阴耗竭所致。具体舌象今分述之于后:
1700758949
1700758950 血分1:温病延久未愈,肾阴大亏,心火独亢,虚热上灼。
[ 上一页 ]  [ :1.7007589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