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9001
1700759002
舌苔:黄,略黑,干裂根厚。
1700759003
1700759004
舌面:干燥。
1700759005
1700759006
舌质:紫,有瘀斑。
1700759007
1700759008
病机:温热病,热伏血分,血络阻滞,郁热灼津,阴津受损,脉象多变沉细小数。
1700759009
1700759010
治法:甘寒育阴,活血通络兼以通腑。
1700759011
1700759012
参考处方:沙参10克 生白芍15克 麦门冬10克 茜草10克 杏桃仁各6克 枳壳6克 大黄粉1克(冲) 僵蚕10克
1700759013
1700759014
血分5:温邪深入血分,毒热极盛,热极动风,痉厥之渐,防其抽搐。
1700759015
1700759016
舌形:干,瘦。
1700759017
1700759018
舌苔:暗黄,有芒刺,状如杨梅。
1700759019
1700759020
舌面:干,糙老,暗浊。
1700759021
1700759022
舌质:紫。
1700759023
1700759024
病机:温邪毒热,深入血分,热极动风,脉多弦细小数。
1700759025
1700759026
治法:清气凉营,泄火解毒,以清瘟败毒饮加减。
1700759027
1700759028
参考处方:生石膏15克(先煎) 鲜生地40克 黄连6克 鲜石斛6克 栀子6克 黄芩10克 知母10克 赤芍10克 玄参10克 竹叶3克 犀角粉0.5克(冲) 如无货以广角6克研冲代用
1700759029
1700759030
血分6:温病日久,肝肾皆亏,热极化火,深入血分。
1700759031
1700759032
舌形:干瘦,龟裂。
1700759033
1700759034
舌苔:暗,糙老。
1700759035
1700759036
舌面:干焦,无津。
1700759037
1700759038
舌质:紫暗。
1700759039
1700759040
病机:温病日久阴伤,肝肾皆属不足,热极化火,深入血分,将成痉厥。
1700759041
1700759042
治法:用甘咸寒以滋水熄风而制火热。
1700759043
1700759044
参考处方:生牡蛎20克(先煎) 生鳖甲20克(先煎) 生地黄20克 白芍15克 麦冬10克 阿胶10克(烊化)
1700759045
1700759046
血分7:温病日久,已入血分,阴津伤损过重,肝肾阴亏已极,势将虚风内动。
1700759047
1700759048
舌形:短缩,偏瘦。
1700759049
1700759050
舌苔:黑,干,厚。
[
上一页 ]
[ :1.7007590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