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9113e+09
1700759113
1700759114 舌苔:黄腻垢厚,干裂。
1700759115
1700759116 舌面:干。
1700759117
1700759118 舌质:绛。
1700759119
1700759120 病机:温病日久,已入血分,肝肾阴亏,痰浊内阻,内风扰动。
1700759121
1700759122 治法:滋养肝肾,以定风动,化其痰浊兼退虚热。
1700759123
1700759124 参考处方:干地黄20克 生白芍20克 麦冬15克 阿胶10克(烊化) 麻仁10克 生牡蛎15克(先煎) 生鳖甲24克(先煎) 生龟版30克(先煎) 钩藤10克(后下) 僵蚕10克 羚羊角粉1克(冲)
1700759125
1700759126 血分12:温病日久,肝肾之阴将竭,正气已衰。
1700759127
1700759128 舌形:痿软不能伸出,即伸也不能过齿。
1700759129
1700759130 舌苔:灰黑,干涩,暗浊。
1700759131
1700759132 舌面:干,无津。
1700759133
1700759134 舌质:绛。
1700759135
1700759136 病机:温病日久,消耗过度,正气已衰,肝肾之阴将竭,热邪未退,势将正不胜邪。
1700759137
1700759138 治法:急滋肾水,兼祛虚热。
1700759139
1700759140 参考处方:生白芍20克 阿胶10克(烊化,兑入) 生龟版12克(先煎) 干地黄20克 麻仁5克 五味子5克 生牡蛎12克(先煎) 麦冬20克 炙甘草10克 生鸡子黄二枚(冲) 生鳖甲12克(先煎) 西洋参粉3克(冲)
1700759141
1700759142 血分13:温病末期,阴阳两衰,气阴将竭,正气难复,病势深重,大有本不胜病之感。
1700759143
1700759144 舌形:卷缩。
1700759145
1700759146 舌苔:灰黑。
1700759147
1700759148 舌面:无津。
1700759149
1700759150 舌质:紫青暗,无光泽。
1700759151
1700759152 病机:温病久治未愈,阴阳两衰,气阴将竭,病情危重。
1700759153
1700759154 治法:育阴增液,兼以益气。
1700759155
1700759156 参考处方:白芍20克 阿胶10克(烊化,兑入) 生龟版12克(先煎) 干地黄20克 麻仁5克 五味子5克 生牡蛎12克(先煎) 麦冬20克 炙甘草10克 生鸡子黄二枚(冲) 生鳖甲12克(先煎) 西洋参10克(研冲)
1700759157
1700759158 三、验齿
1700759159
1700759160 验齿包括检验牙齿和观察齿龈两个部分。它是温病学独特的诊断方法之一,是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发明的。他在《外感温热篇》中指出:“再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不(初)燥胃津,(久)必耗肾液”。明确指出了验齿查龈在温病诊断中的作用。中医的认识,齿为骨之余,肾家所主。胃之络脉通过齿龈,故曰龈为胃之络。由于生理的密切联系,病理上当然相互影响,温病热邪伤胃津,而肾主五液,久病则肾液必耗,胃热上灼则牙龈肿痛,胃津久伤则肾气受损,所以说都可以从齿龈和牙齿反映出来。因此,临床上通过验齿,可以判断病位之所在,邪热之轻重,肾液之存亡,从而辨病之虚实。总之验齿是考察先后天精血阴液伤失的程度,为检验温病的胃热及肾阴虚衰的重要办法。
1700759161
1700759162 (一)验齿
[ 上一页 ]  [ :1.70075911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