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72752e+09
1700772752
1700772753 若肺肾久虚时,可加人参粉1克、蛤蚧1克(研冲)。
1700772754
1700772755 痰饮(九法)
1700772756
1700772757 痰为稠黏之饮,饮为清稀之痰,二者皆因脾胃运化失职,水饮内停而致病。痰与饮同出一源,本同标异。前人认为:痰属阳多热,饮属阴多湿。今分痰与饮两方面讨论如下。
1700772758
1700772759 (一)疏风解表,宣肃化痰
1700772760
1700772761 痰湿内蕴,风邪外袭,胸胁满闷,时或烦躁,咳痰清稀,多是泡沫,时时恶风汗出,面部发青,舌苔白腻,脉象弦滑。用疏风解表,宣肃化痰方法。
1700772762
1700772763 前胡6克 浙贝母12克 紫菀6克 杏仁10克 陈皮10克 半夏10克 南星10克 钩藤10克
1700772764
1700772765 加减法:
1700772766
1700772767 若表邪未解,尚有寒热,甚则头项强痛,必须重用疏表,方中加苏叶6克,或麻黄3克、葛根6克。
1700772768
1700772769 若痰多苔厚,可加化痰之品,佐以消导,并须注意饮食。
1700772770
1700772771 (二)苦泄其热,肃降化痰
1700772772
1700772773 痰热蕴肺,心烦,口干思凉,面赤唇焦,阵阵汗出,咳嗽,痰稠成块,甚则痰黄,大便干,小溲黄少,舌红苔黄根厚,脉洪滑数。用苦泄其热,肃降化痰法。
1700772774
1700772775 黄芩12克 栀子10克 前胡6克 生石膏25克(先煎) 杏仁10克 莱菔子12克 冬瓜子30克 瓜蒌30克 大黄6克 芦根30克
1700772776
1700772777 加减法:
1700772778
1700772779 若属痰热较重,或兼肝热阴伤之时,可加黛蛤散3克(布包),或青黛3克(冲服)。
1700772780
1700772781 若属痰实火热,当加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或再加葶苈子3~6克以泄肺热。
1700772782
1700772783 (三)甘寒育阴以滋其燥,苦甘泄热兼祛痰火
1700772784
1700772785 阴虚热盛而成燥痰,痰火郁热为时已久,肺阴受伤,气粗喘促,痰白成块,或胶黏如米粒,舌瘦质红尖绛,脉象细弦小数。用清燥救肺法。
1700772786
1700772787 沙参15克 麦冬12克 生桑皮12克 地骨皮12克 玉竹10克 生海石12克 黛蛤散12克(布包) 旋覆花10克(布包) 风化硝1.5克(冲) 瓜蒌霜18克(布包)
1700772788
1700772789 加减法:
1700772790
1700772791 若肺热较重,可加黄芩10克、苏子10克、冬瓜子30克、甜杏仁10克。
1700772792
1700772793 若属肺阴不足,阴虚热灼,干咳痰稠而少,甚则痰中带血,加阿胶10克(烊化)、远志10克、天冬10克、南百合10克、白芍15克。
1700772794
1700772795 (四)宣肺气以化痰湿,和其胃清肃止咳
1700772796
1700772797 体肥面白,湿邪素盛,痰湿不化,肢体沉重,嗜卧乏力,脘腹胀满,咳嗽,朝暮为甚,舌苔白腻,脉象滑濡。用宣肺和胃,化痰肃降法。
1700772798
1700772799 苏梗10克 半夏10克 橘皮10克 枳壳10克 白术6克 远志12克 茯苓12克 炙草3克
1700772800
1700772801 (五)温阳散寒,以祛寒饮
[ 上一页 ]  [ :1.7007727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