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73914e+09
1700773914
1700773915 脓溃以后,早期以化瘀和血为主;中期应调和气血;最后以调和脾胃收功,此乃肠痈恢复期的一般治疗方法。
1700773916
1700773917 早期脓将净时,可加丹皮10克,若无热象,亦可加黄芪15克促其愈合。
1700773918
1700773919 在收口恢复阶段,可加珍珠粉1~3克(冲)、三七粉1克(冲),以促其收敛生肌。
1700773920
1700773921 若在后期,诸症已除,唯胃纳欠佳,则以调养脾胃为主,如香砂六君子汤之类。若苔黄略厚时,加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以助其消导。
1700773922
1700773923 积聚(六法)
1700773924
1700773925 积聚是指腹内有病块的疾病。根据病块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积与聚两类。积为痛有定处,固定不移;聚乃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积为有形,渐积成块,病在血分;聚为无形,触之阵发,病在气分。聚病较轻,积病较重。笔者认为:积病,可能一部分是脏器本身的肿大,或者是脏器病变的现象;再一部分,可能是肿瘤一类的疾病,如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宫外孕、肠系膜淋巴结核、肾下垂、肠功能紊乱、机械性肠梗阻、幽门梗阻等。聚病多是内部脏器痉挛,所以发则有形,移时又无形。其辨证治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700773926
1700773927 (一)疏调气机,以缓胀痛
1700773928
1700773929 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气不调达,横逆两胁,故两胁胀痛,攻窜不定,时聚时散,善太息,胸闷食少,其发作每与情志有关,苔薄白,脉弦细且滑。治用疏调气机方法。
1700773930
1700773931 柴胡6克 苏梗9克 半夏10克 厚朴6克 茯苓9克 青、陈皮各10克 片姜黄6克
1700773932
1700773933 加减法:
1700773934
1700773935 若脉数心烦时,加川楝子6克、元胡粉0.5克(冲)。
1700773936
1700773937 若气郁明显者,加绿萼梅6克、橘子叶6克。
1700773938
1700773939 若肝郁化火,呕吐酸水,舌红苔黄,心烦口渴,于方中加左金丸(吴萸1克、黄连6克)。
1700773940
1700773941 (二)养血调气,缓痛散聚
1700773942
1700773943 素体血虚,肝失所养,络脉拘急,故两胁刺痛而少腹掣痛不舒,时而抽聚成块,舌瘦质红,脉弦细。治当养血调气方法,以缓其痛而散其聚。
1700773944
1700773945 柴胡6克 当归10克 白芍12克 木瓜10克 茯苓10克 川楝子10克 青、陈皮各10克 炙草3克 生牡蛎20克(先煎)
1700773946
1700773947 加减法:
1700773948
1700773949 若血少阴亏日久者,当加生地1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丹参12克、料豆衣6克。
1700773950
1700773951 阴血虚而肝阳亢者,可加潜镇之品,如生石决明20克(先煎)、生蛤壳15克。
1700773952
1700773953 若肝阴虚而火旺者,可于方中去青、陈皮,少佐苦泄肝热之品,如黄芩3克、龙胆草3克。
1700773954
1700773955 (三)温寒拈痛以治其标,养血柔肝从本调理
1700773956
1700773957 素体肝郁血虚,筋脉失养,又感寒邪,以致寒凝肝脉,少腹阵阵拘急作痛,脉象沉紧弦细。法当温寒拈痛,养血柔肝,标本兼顾。
1700773958
1700773959 柴胡6克 当归10克 炒白芍12克 炙草6克 炒小茴香5克 炒官桂5克 炮姜5克 木香6克
1700773960
1700773961 加减法:
1700773962
1700773963 若寒又兼湿者,加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
[ 上一页 ]  [ :1.7007739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