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75540
1700775541
本方力量较重,不可久服。并应嘱告病人,忌酒、荤及一切刺激性食物。
1700775542
1700775543
(六)宣窍涤痰,求其能言
1700775544
1700775545
体丰,湿痰素盛,痹阻络脉,中风半身不遂,四肢麻木沉重,言语謇涩,面白痰多,舌苔白腻,脉象滑濡。用宣窍涤痰方法。
1700775546
1700775547
制南星12克 枳实6克 橘红9克 钩藤12克 茯苓15克 半夏曲12克 远志10克 生海石15克 莱菔子6克 冬瓜子30克 菖蒲6克 郁金10克
1700775548
1700775549
加减法:
1700775550
1700775551
若痰湿渐化,必须控制饮食,尤宜少进荤腻及糖类食物,并应增强锻炼,减少体重,练习说话,亦可配合针灸治疗。
1700775552
1700775553
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入活血化瘀通络及消食醒胃药物。
1700775554
1700775555
(七)调气血,化瘀浊,兼疏通经络
1700775556
1700775557
中风后期,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两手时常麻木或颤抖,自觉疲乏无力,舌胖苔白,脉象沉濡。用补气活血方法以通其经络,并宜刻苦锻炼。
1700775558
1700775559
生黄芪40克 当归6克 川芎20克 赤芍12克 桃仁6克 炒地龙15克 丝瓜络10克
1700775560
1700775561
加减法:
1700775562
1700775563
若属血分郁滞,气机不畅时,减黄芪之量,加行气开郁之品,如:香附、郁金、元胡等。
1700775564
1700775565
若气虚较甚,络脉不和者,可加重黄芪之用量,并可加入人参须1~3克。
1700775566
1700775567
(八)补益气血,调理阴阳,扶正固本
1700775568
1700775569
素体气血不足,阴阳两虚,中风之后,行走不利,言语謇涩,精神疲倦,心悸气短,懒言无力,小溲清长,脉象虚弱或细弦。用扶正固本方法,补益气血方剂与调理阴阳药物交替服用。
1700775570
1700775571
上午服:(每早空服一煎)
1700775572
1700775573
人参须1克 黄芪20克 党参10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炙草6克 木香6克 砂仁3克 茜草10克
1700775574
1700775575
下午服(或每晚睡前服):
1700775576
1700775577
六味地黄丸或下方:
1700775578
1700775579
熟地黄10克 丹参10克 赤芍10克 茯苓10克 山萸肉10克 芡实10克 菟丝子10克 黑桑椹10克 鬼箭羽10克 补骨脂10克
1700775580
1700775581
惊悸、怔忡(五法)
1700775582
1700775583
惊悸多是因惊而悸,怔忡多是无惊而心动不安。一般说来,因惊恐而心悸不安者,病位浅;无外界因素而心动不宁者,病位较深。总的说,全是心中悸动不安一类疾病。
1700775584
1700775585
(一)养血安神,以定心悸
1700775586
1700775587
心血不足,心失其养,血不舍神,心神不安,夜寐不宁,面色不华,时或心悸自汗,脉象细弱。用养血安神方法。
1700775588
1700775589
党参10克 天麦冬各10克 五味子10克 熟地12克 远志10克 当归10克 合欢皮12克 生牡蛎30克(先煎) 炒枣仁10克
[
上一页 ]
[ :1.7007755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