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75875
加减法:
1700775876
1700775877
湿病早期,无寒、热之偏盛者,即以宣肺利三焦为法,使气行则湿化矣。
1700775878
1700775879
若湿邪郁久化热,根据热郁的程度、部位,酌情用药。在上焦可加防风6克、桑叶6克、菊花6克,兼以清上;在中焦以黄芩10克、黄连6克、栀子6克,以清化中焦湿热;若在下焦,即加黄柏6克、木通6克。
1700775880
1700775881
若体质阳虚,气分不足,可加温化益气之品,如桂枝3克、干姜3克、细辛2克。若寒湿日久,阳气大虚,又当以温寒化饮为主,加附子6克、干姜6克。若确为气虚,参、芪亦可重用。
1700775882
1700775883
(六)疏气导滞,以开其郁
1700775884
1700775885
情志不遂,运化失调,消化欠佳,饮食积滞不除,中脘闷满且胀,舌苔厚腻,脉象弦滑。用疏调气机,佐以消导方法。
1700775886
1700775887
苏叶6克 神曲10克 山楂10克 莱菔子10克 槟榔10克 枳壳6克 鸡内金10克 青、陈皮各6克
1700775888
1700775889
加减法:
1700775890
1700775891
若食滞蕴久化热,可加川军粉1~2克(冲)。
1700775892
1700775893
若食积气滞,脘腹胀甚者,加木香3克、香附10克、大腹皮10克。
1700775894
1700775895
体质不足,中气已虚,可用香运疏通方法,如香砂枳术丸之类。
1700775896
1700775897
(七)疏肝理气,以缓胁痛
1700775898
1700775899
恼怒之后,胸胁刺痛,脘闷嗳气,胃纳不甘。用疏肝解郁方法。
1700775900
1700775901
南柴胡6克 当归6克 白芍9克 茯苓10克 香附10克 陈皮6克 佛手10克 薄荷2克(后下) 藕节15克
1700775902
1700775903
加减法:
1700775904
1700775905
若肝郁化热,心烦汗出,大便干结时,可加苦泄疏气之品,药如川楝子10克、郁金6克。
1700775906
1700775907
若气滞不舒,嗳噫脘胀时,加木香3克、砂仁3克、娑罗子6克。
1700775908
1700775909
若胁痛较重,脉见弦滑,可用橘叶6克、绿萼梅6克,甚则用白檀香3克、紫降香3克。
1700775910
1700775911
若属气机不畅,胃气上逆者,方中加旋覆花6克(包)、苏梗6克、片姜黄6克。
1700775912
1700775913
(八)清泄肝热,理气缓痛
1700775914
1700775915
肝郁日久,邪已化热,口苦胁胀,中脘堵满,溲黄便干,脉象弦滑略数。用清泄肝热、理气缓痛方法。
1700775916
1700775917
丹皮10克 炒山栀6克 柴胡6克 黄芩10克 川楝子10克 赤芍12克 茯苓10克 旋覆花10克(包) 代赭石10克
1700775918
1700775919
加减法:
1700775920
1700775921
若肝木横伐脾土,脾不运化水湿,湿邪阻遏者,方中去代赭石、赤芍、黄芩,加陈皮6克、半夏曲10克、杏仁10克。
1700775922
1700775923
若舌苔黄厚,滞热内蕴,加保和丸15克(布包)。
1700775924
[
上一页 ]
[ :1.7007758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