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78937e+09
1700778937 (三)痰湿壅肺
1700778938
1700778939 主症:湿痰素盛,壅阻肺窍,呼吸不利则喘咳、痰多、胸闷,痰色白且黏,咳出不爽,恶心纳呆,大便不畅,苔垢厚,脉濡滑略弦。
1700778940
1700778941 治法:化痰利窍,肃肺平喘。
1700778942
1700778943 方药:苏子10克 白芥子6克 冬瓜子12克 莱菔子10克 甜葶苈6克 大红枣5枚
1700778944
1700778945 加减法:
1700778946
1700778947 (1)喘促气短,神疲乏力,面萎不华者,中气不足,体质薄弱。治宜健脾化痰,主方减药量并加二陈汤。
1700778948
1700778949 (2)恶寒发热头痛者,此为表邪未消。治宜疏散表邪,化痰宁喘。主方加苏叶、茅根。
1700778950
1700778951 (3)气粗声浊,痰稠浊,舌红苔垢厚,溲黄口干,脉滑数者,此为痰郁化热。治宜清热化痰。主方加黄芩、杏仁、前胡、款冬花、生海石、生蛤壳。
1700778952
1700778953 (4)痰色黄稠难咳,面胀红,气难出者,痰热壅阻,方中加黛蛤散、川贝,重者加礞石、大黄。
1700778954
1700778955 (5)咳痰腥臭,苔黄腻厚,脉滑数有力,此为热毒夹痰伤肺。治宜清热解毒,化脓排痰。主方加鱼腥草、茅根、芦根、瓜蒌、黄芩。
1700778956
1700778957 (6)喘促胸闷,胃脘痞满,呕恶纳呆,苔黄垢厚者,此为食滞于中。治宜消食导滞,化痰平喘。主方加焦三仙、保和丸。
1700778958
1700778959 (7)喘促心烦,夜不成寐,口苦者,痰热上扰。治宜清化痰热。主方加竹茹、枳壳、菖蒲。
1700778960
1700778961 (四)肝郁肺胀
1700778962
1700778963 主症:平素忧思气结,复因精神刺激,肝气上逆犯肺,肺金肃降失司,胸中气满,则呼吸短促而喘,咽中不适,甚则胸胁作痛,常伴有心悸、不寐,苔薄舌红,脉弦。
1700778964
1700778965 治法:疏肝解郁,降气平喘。
1700778966
1700778967 方药:苏梗10克 枳壳6克 川楝子12克 沉香3克 杏仁10克 木香6克 大腹皮10克 大腹子10克 台乌药6克
1700778968
1700778969 加减法:
1700778970
1700778971 (1)气逆而喘,面红喉干,咳引胸痛者,此肝郁化火。治宜清泄肝热。主方去沉香、台乌药加青黛、黄芩、柴胡、瓜蒌仁。
1700778972
1700778973 (2)眩晕欲仆者,此为肝郁化热,上攻头目。治宜解郁疏肝泄热。主方加菊花、蝉衣、珍珠母、夏枯草。
1700778974
1700778975 (3)脘腹胀满,食入不化者,此为饮食积滞。治宜消食导滞、理气化痰。主方加莱菔子、鸡内金。
1700778976
1700778977 (4)心烦不寐,舌红,脉弦者,此为肝热上扰神明。治宜解郁泄热平肝。主方加炒枣仁、远志、生龙骨。
1700778978
1700778979 二、虚证
1700778980
1700778981 (一)气阴两虚
1700778982
1700778983 主症:肺虚不能纳气,故呼吸急促,言语乏力,自汗畏风,或咽喉不利,夜寐不安。肺虚卫阳不固,腠理不密,外邪易犯机体,气候骤冷时尤为明显。宿痰内伏之人,每易导致哮喘发作。肺虚作喘,舌多胖嫩,脉微弱。
1700778984
1700778985 治法:益气养阴,补肺定喘。
1700778986
[ 上一页 ]  [ :1.7007789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