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86307e+09
1700786307
1700786308 方药:虫痛剧烈时,先宜用乌梅丸安蛔止痛。痛止后宜驱蛔,用驱虫汤。药用:胡黄连10克 使君子6克 乌梅10克 雷丸10克(研冲) 槟榔10克 鹤虱6克 川椒5克 水煎一次服,小儿酌减。
1700786309
1700786310 如单味使用使君子,易致呃逆,用者慎之。善后调理用健脾助运方法,以香砂六君子汤化裁。
1700786311
1700786312 (二)绦虫
1700786313
1700786314 本病起因是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囊虫吸附在肠壁上,颈节逐渐分裂形成体节。《金匮要略》指出:“食生用,饱饮乳,变生白虫”。
1700786315
1700786316 主症:上腹部或全腹部隐隐作痛,或有肛门作痒,大便或衬裤上时见白色节片。
1700786317
1700786318 治法:驱除绦虫。
1700786319
1700786320 方药:
1700786321
1700786322 (1)槟榔120克 雷丸10克(研冲) 木香10克 使君子6克 大黄5克 共煎汤(约2小时),俟冷备用。
1700786323
1700786324 服法:先备好座桷(或痰桷)1个,冲洗净,一定要在早晨服药,药后1~2小时,令患者服营养丰富的热稀食物,俟腹中痛,将座桷内放些开水,令热气熏蒸肛门,以助大便通畅,便后可以找出完整的绦虫(有头足者,头上有吸盘),临床多次试用有效。
1700786325
1700786326 (2)槟榔60克与南瓜子30克同煎。槟榔对绦虫的头部及前段有瘫痪作用,对链状绦虫疗效甚佳,治愈率可达90%以上。南瓜子主要是使绦虫中、后节片瘫痪,对头无作用,若与槟榔合用,可使整个虫体变软,借小肠蠕动随粪便将绦虫排出体外。
1700786327
1700786328 (三)蛲虫
1700786329
1700786330 蛲虫病是由于吞入蛲虫卵引起的。成熟的雌虫在夜晚10~11时由肠道移行至肛门附近产卵,因此症见肛门发痒、睡眠不安,儿童多于成人。晚间肛门发痒时,可在肛门周围见到细小蠕动的白色小虫,妇女可引起外阴瘙痒、阴痛等症,男女皆可引起肛门湿疹,久病有腹胀、纳减等症。
1700786331
1700786332 治法:驱虫止痒。
1700786333
1700786334 方药:百部煎剂灌肠。取百部30克、乌梅15克,加水两碗,煎成一碗,每晚作保留灌肠,10天为1个疗程。
1700786335
1700786336 使君子粉1.5~2克,每日3次,连服3天。
1700786337
1700786338 外用法:每晚洗净肛门,将雄黄百部膏、10%鹤虱油膏、20%白降汞软膏或10%氧化锌油膏,涂在肛门四周,可杀虫止痒。
1700786339
1700786340 【小结】
1700786341
1700786342 所谓诸虫,乃感染寄生虫所致也。因其所感染的寄生虫种类不同而各异其治。诊断虫证,须掌握各自临床特征,并宜结合现代医学的实验室检验结果,治疗应首选特效驱虫药。中药配方应注意攻补兼施,使驱虫而不伤正。还应告诫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防患于未然,避免寄生虫的重复感染,也是防治虫证的重要一环。
1700786343
1700786344
1700786345
1700786346
1700786347 赵绍琴医学全集 [:1700751242]
1700786348 赵绍琴医学全集 下篇 医论选粹
1700786349
1700786350 第1节 “在卫汗之可也”并非应用汗法
1700786351
1700786352 一般温病初起,邪在肺卫,当用辛凉轻清疏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早有“在卫汗之可也”之明教,但其所谓“汗之”,并非应用汗法之意,现就“在卫汗之”谈谈个人的认识。
1700786353
1700786354 (一)对“在卫”的认识
1700786355
1700786356 温邪初感,自口鼻而入,即叶天士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而肺主气属卫,所以温邪郁于肺卫均称为在卫,亦即卫分温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论述卫分证时说:“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从脉象上来看,卫分证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既不同于太阳中风,亦不同于太阳伤寒。卫分证的一般证候是: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咳嗽,咽红或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应如何理解卫分证的脉证呢?吴又可说:“阳气通行,温养百骸。阳气壅闭,郁而为热。”(《温疫论·服寒剂反热》)温邪犯肺,肺病则气必贲郁,肺主卫,卫阳之气宣发受阻,故发热。卫分证之发热,为热邪郁阻于肺卫,实属郁热;因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而恶寒,正如吴鞠通所说:“肺病先恶风寒者,肺主气,又主皮毛,肺病则气贲郁不得捍卫皮毛也。”(《温病条辨·原病篇》)但温为阳邪,温邪犯肺(卫),不是风寒外束之表闭,所以其发热、恶寒也是发热重而恶寒轻,或恶寒时间短暂,常不为病者所重视。温邪郁于肺卫,肺气失宣,阳气郁闭,所以卫分证常可见无汗。但若郁热较重,热蒸迫津液外泄,有时也可见少汗或头面汗出,这是热迫津出之邪汗,并非正常之汗出。所谓正常之汗,当是营卫通、三焦畅、气机调、津液至的自然微微汗出。咳嗽为火克金也,热邪迫肺,肺失宣降,轻则咳嗽,甚则作喘。咽喉乃肺胃之门户,热郁于肺,则咽喉被灼,红肿疼痛,甚则白腐。温为阳邪,热变最速,易于伤阴劫液,故温病初起,邪虽在卫分阶段,亦可见口微渴之症。郁热鼓动故脉浮而数。
[ 上一页 ]  [ :1.7007863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