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86668e+09
1700786668
1700786669 身热不退,神志昏沉,大便作泻,色黄气臭,小便黄少,舌裂,苔焦黄唇燥,脉细数。
1700786670
1700786671 辨证:此为暑热久蕴入营,蒙蔽心包,且积滞互阻,湿热下迫,气热复炽,营阴已伤。治宜清营养阴,开窍退热。
1700786672
1700786673 处方:葛根4.5克 黄芩9克 黄连4.5克 甘草3克 生石膏30克 竹茹6克 菖蒲4.5克 郁金6克 鲜石斛5克 紫雪丹3克(分服) 2剂
1700786674
1700786675 二诊:1958年8月20日。
1700786676
1700786677 药后热退泻止,神志转清,溲黄,舌干红,苔已渐化,脉弦滑略数。以扶正养阴,清泄余热而愈。
1700786678
1700786679 按语:本证为重证并发剥脱性肠炎,属中医暑热夹湿,暑热久蕴,营阴已伤。热势深重,蒸湿炼液为痰,蒙蔽心包,且气热炽盛,积滞互阻,湿热下迫,上则内窍诸闭,下则湿热阻滞于肠,气机不畅;又因气热复炽,热邪源源不断由气直涌营中。故以白虎清气热,葛根芩连清利肠热,菖蒲、郁金配紫雪丹清心涤痰开窍,甘草、滑石、竹叶通利三焦,以排除造成营热不能外达的原因,使气机通畅,开营热外达之路。服后热退、泻止、神清,为营热外透。舌干红、溲黄,为营阴既伤,余热未清,故以养阴清泄余热法而愈。
1700786680
1700786681 3. 暑温湿热逆传心包
1700786682
1700786683 吴某,男,15岁。1953年9月7日初诊。
1700786684
1700786685 发热4~5天,两天来加重,体温39.7°C,头昏恶心,呕吐项强,神昏谵语,大便已两日未通,舌绛苔黄厚,小便短少,两脉沉滑濡数。此暑温湿热逆传心包。故以芳香化湿,凉营开窍泄热方法。
1700786686
1700786687 佩兰12克 藿香9克 生石膏24克 连翘9克 竹叶6克 竹茹6克 菖蒲6克 郁金9克 黄连6克 银花15克 半夏12克 六一散12克 紫雪丹3克 2剂
1700786688
1700786689 即刻煎服1剂。随后送医院检查,并做腰穿,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当晚又服第2剂汤药。
1700786690
1700786691 二诊:1953年9月8日。
1700786692
1700786693 今晨大便通畅两次,且色深气臭甚多,身热已退,神志转清,体温正常,想吃东西。舌微黄质红,脉濡滑。停药,9日出院。
1700786694
1700786695 三诊:1953年9月10日。
1700786696
1700786697 身热已退,体温正常,无恶心呕吐,舌苔已化,浮而略黄,脉濡滑且弱,再以养阴清热兼助消化方法。
1700786698
1700786699 北沙参24克 麦门冬9克 连翘9克 玄参9克 焦三仙各9克 鸡内金9克 茅根24克 芦根24克 服3剂后已愈。
1700786700
1700786701 按语:本案为暑温湿热逆传心包。因湿热阻滞,气机不畅,郁热日深,热蒸湿浊,遂成痰热,外阻气机,内闭心包,且大便两日未通,腑气不畅,心包之热外达之路不通。欲使营热外透,急当宣畅气机,故以紫雪丹清心开窍,且通腑泄热。又以芳香之品化湿开郁,宣畅气机,辛凉清气而透热外达,使内窍开而腑气通,湿化而气机畅,气得展布,心包之热便下泄外透而去,故神清、热退、知饥,再以养阴清热调理而安。
1700786702
1700786703 4. 湿温过服寒凉滋腻
1700786704
1700786705 王某,男,15岁。
1700786706
1700786707 据其家属代述病情:患者自1938年4月5日开始发热头晕,恶心欲吐,胸中满闷不适,曾服银翘解毒丸8丸,其热不退,8日经本街某医诊为春温,即服清解方剂,药为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玄参、沙参、芦根、石膏,2剂后病势加重,胸闷如痞,夜不能寐,饮食不进,且已卧床不起,小便黄少,大便略稀,又延某医往诊,时4月11日。医谓:此乃温病因日久深重,方用玄参、知母、石膏、生地、地骨皮、青蒿等,并加安宫牛黄丸,服2剂。4月14日因病势日重,身热不退,神志不清,七八日未能进食,胸中满闷异常,大便稀,4月15日,医谓病势沉重,原方改安宫牛黄为紫雪丹1.5克,继服2剂,病势危重。
1700786708
1700786709
1700786710 4月17日上午,邀余往诊。时身温39°C,高热不退,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胸中白已渐退,周身干热,大便溏稀,两脉沉濡略数,舌白腻而滑,舌质边尖红绛。此湿温之证。过服滋腻、寒凉,乃湿阻不化,遂成冰伏之势,逼热邪入营。非通阳温中并宣化疏解之法不能开闭通灵,今已12日,用辛温开闭及畅气机,芳香宣解而通神明,病势甚重,诸宜小心,饮食当慎,防其增重。
1700786711
1700786712 香豆豉12克 炒山栀3克 前胡3克 藿香叶9克 菖蒲9克 郁金6克 厚朴3克 半夏9克 杏仁9克 白蔻仁0.9克 淡干姜末0.9克 后两味同研装胶囊,分两次随药送下。2剂。
1700786713
1700786714 二诊:1938年4月20日。
1700786715
1700786716
1700786717 连服辛开温化宣阳疏调之剂,身热已退,体温37.2°C,遍体小汗,下至两足,面色润,神志已清,语言清楚,舌苔渐化,胸中白基本消失,小溲较畅,大便未通,两脉中取滑濡,冰伏渐解,寒湿得温渐化,气机宣通,仍以辛宣兼化湿方法。
[ 上一页 ]  [ :1.7007866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