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86857
病属暑热外迫,湿阻中、上焦,气机不畅。法当芳香宣化,辛开苦泄。
1700786858
1700786859
鲜佩兰10克(后下) 鲜藿香10克(后下) 大豆卷10克 半夏10克 制厚朴6克 陈皮6克 川连3克 六一散10克(布包) 1剂
1700786860
1700786861
二诊:1936年8月12日。
1700786862
1700786863
药后遍体小汗,身热渐退,头晕已减,身酸楚亦轻。但中脘仍闷,略有恶心,舌白苔腻,脉象濡滑,再以前方增损之。
1700786864
1700786865
原方加草豆蔻1克、杏仁10克。连服3剂而愈。
1700786866
1700786867
2. 凉遏
1700786868
1700786869
周某,女,57岁,1941年9月3日初诊。
1700786870
1700786871
平素脾胃虚弱,内停蕴郁之湿,复感暑热之邪,身热头晕,胸脘满闷,口渴,医不察内湿蕴郁遂进白虎。服后即觉胸脘满闷异常,少腹因之不舒,舌苔白滑而腻,脉象濡软力弱。素体阳气不足,辛凉重剂戕伤中阳,中焦运化失灵,腹中隐隐作痛,辛、微温以化湿邪,佐芳香兼以缓痛。生冷皆忌。
1700786872
1700786873
苏叶6克 藿香梗10克(后下) 大豆卷10克 半夏10克 厚朴6克 白蔻仁3克 煨姜2克 木香5克 茯苓皮10克 2剂
1700786874
1700786875
二诊:前进芳香疏解,辛、微温以化湿之后,中脘满闷渐解,腹中隐痛未作,脉仍濡软,力量略增,再以芳香疏调,治在中焦。
1700786876
1700786877
苏梗6克 藿梗6克 半夏曲10克 陈皮6克 厚朴花6克 白蔻仁3克 鲜煨姜3克 焦麦芽10克 2剂而愈。
1700786878
1700786879
3. 寒凝
1700786880
1700786881
鲍某,男,21岁,1947年8月25日初诊。
1700786882
1700786883
连日炎热,突然患感,身热头晕,心烦口渴,暴吃冰棍六七支,又过多吃生冷瓜果,移时觉胸中堵满,憋闷,呼吸粗促,腹中胀,小便短少,少腹作痛,遂来应诊,面色青暗,舌白淡腻润多液,脉沉涩不畅。
1700786884
1700786885
此暑热外受,暴进生冷,阳气郁遏,湿为寒凉凝涩而成寒凝之证。宜先以辛香微温,宣郁缓痛,温解寒凝,使寒化、凝开、湿去,再行清化方法。
1700786886
1700786887
陈香薷5克(后下) 藿梗10克 苏梗10克 白芷6克 煨姜6克 桂枝尖2克 草豆蔻3克 木香6克 白蔻仁2克 半夏10克 2剂
1700786888
1700786889
二诊:1947年8月27日。药后遍体小汗出,身热、头晕皆减,胸满、憋气堵闷见轻,呼吸粗促已解,面色略暗,小便甚畅。舌仍淡腻,两脉已渐转滑利。前方去陈香薷、桂枝尖、草豆蔻,又服2剂而安。
1700786890
1700786891
4. 冰伏
1700786892
1700786893
张某,女,40岁,1948年8月23日初诊。
1700786894
1700786895
近日患感,觉头晕,身热、恶心、胸闷、全身酸软无力。昨日自服安宫牛黄丸2丸,次日即胸闷异常,呼吸气粗,下肢浮肿,全身无力,四肢逆冷,面色苍白且浮,切诊两脉沉伏,按之涩而不畅,舌白质淡,苔滑润液多,小便不爽,精神萎靡。此乃暑湿蕴热,过服寒凉,邪被冰伏于中。急以辛温通阳,芳香祛湿,解冰伏,散寒邪,开郁通闭。
1700786896
1700786897
桂枝10克 干姜6克 香薷6克 半夏10克 厚朴6克 草豆蔻3克 炒川椒6克 生姜6克 1剂,水煎服。
1700786898
1700786899
二诊:1978年8月24日。
1700786900
1700786901
药后遍体小汗,身热已退,胸闷大减,呼吸正常,面目、四肢浮肿皆退,两脉渐起,脉象濡滑,四肢转温,舌润质略红。此寒去冰解,改用芳香宣化方法。
1700786902
1700786903
藿香10克 半夏10克 厚朴6克 草豆蔻3克 陈皮10克 苍术6克 生姜6克 茯苓10克 冬瓜皮20克 又服3剂而愈。
1700786904
1700786905
第5节 冠心病的治疗体会
1700786906
[
上一页 ]
[ :1.7007868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