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807016e+09
1700807016 我前面提过,埃博拉病毒在人群中暴发的地理规律是有争议的。每个人都知道规律什么样,但专家就其含义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争议尤其集中在埃博拉病毒上,五种当中唯一一种出现频率、出现的地点在非洲、每次引起的死亡和恐怖都多到能形成需要解释的连续效应。从其第一次被发现到现在,从扬布库(1976年),到坦达拉(1977),到伊温多河上游的金矿营(1994),到基奎特(1995),到马依布2村(1996),到博韦(1996年后期),到加蓬和刚果共和国北部边境(2001~2002),到牧博莫区(2002~2003),到牧博莫复发(2005),然后到现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开赛河(Kasai River)最近的两次暴发(2007~2009),埃博拉病毒似乎在中非地区玩跳房子游戏呢。什么情况?这规律是随机的,还是有起因呢?如果有,那起因是什么?
1700807017
1700807018 出现了两派思想。我把他们分为波派和粒派,这是我个人对光子的波性或粒性难题的拙劣仿效。如果你记忆力好,能回想起高中物理学到的,17世纪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提出光由波组成,而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说光是由粒子组成的。他们各自都有实验证明自己是对的。大约两个世纪后,量子力学解释了波和粒并不是绝对二分的,而具有难以形容的二象性,或至少是一种不同观察手段所分辨不出的假象。
1700807019
1700807020 埃博拉病毒的粒派观点认为它是一种中非森林中相对古老和普遍的病毒,每个人的发作都是独立事件,主要是由直接起因导致的。比如:某人捡到了被感染的黑猩猩尸体;尸体被感染,是因为黑猩猩捡到了一块水果,而这块水果之前被宿主咬过。人类中的后续暴发是由当地偶然性事件引起的,因此每个暴发都代表一个粒子,与其他不连续。埃里克·勒罗伊是这观点的领头支持者。“我认为病毒是一直存在其宿主中的,”他告诉我,“并且有时会从宿主到其他物种间传播。”
1700807021
1700807022 波派观点则认为埃博拉病毒并没有长期存在于中非,相反,这是种新病毒。或许从扬布库地区的某个病毒始祖演变而来,之后到达其出现的地方。地方性暴发并非独立事件,而是整个波现象的一部分。病毒在近几十年扩大范围,在新地方感染了更多数量的宿主。这个观点中,每次暴发都代表由更大起因引发的地方事件,这个起因就是病毒波到达了。波派观点的主要拥护者是彼得·D·沃尔什(Peter D. Walsh),美国生态学者,常在中非工作,专门研究生态现象中的数学理论。
1700807023
1700807024 当我问沃尔什病毒在哪里且如何传播时,他说:“我认为它从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间传播。”另一次谈话是在利伯维尔,这个曾经热闹的加蓬城市,变得宁静异常,是所有埃博拉研究者都要去的地方。“也许宿主数量巨大,不经常迁移。至少,不会把病毒传播得非常远。”沃尔什声称并不知道宿主的身份,但一定是某种数目巨大但相对定栖的动物。啮齿类?一种小鸟?一种非迁徙类蝙蝠?
1700807025
1700807026 虽然都不太确定,但两方的证据都是多样的,且具有启发性。其中一种证据是埃博拉病毒不同种系间的基因变异,这是从它们被发现时或在不同时间地点取样到的留在人类受害者、大猩猩和其他动物中的痕迹得出的。整体来讲,埃博拉病毒的突变率可以与其他RNA病毒相比(也就是说突变的速度相对比较快),但在埃博拉病毒和其他种系中检测到的突变对从时间和空间上寻找它们的根源还是非常重要的线索。彼得·沃尔什,与另外两位合著者在200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将这样的基因数据与地理分析结合起来,得出所有埃博拉病毒变种都是从一种非常像1976年扬布库病毒的始祖演变而来的。
1700807027
1700807028 沃尔什的合作者有莱斯利·雷亚尔(Leslie Real),来自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德高望重的疾病生态学家和理论家,还有一位聪明的年轻同事,叫罗曼·别耶克(Roman Biek)。他们一起发布了地图、图像和家谱,来说明三种距离间的强关联性:离扬布库的距离英里数,1976年事件时间上的距离,与类扬布库始祖的基因区别的距离。“综合起来,结果都指向一个结论,那就是埃博拉病毒从1970年代中期以扬布库附近为起点,开始逐渐传播到中非地区。”他们这样写道。他们的标题是“埃博拉病毒的波状传播”,如实地说明主旨。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种新的病原体,至少在这些地区是新的病原体。(最近发表的其他证据显示线形病毒可能已经有了几百万年的历史了。)有情况发生,而且是非常近期发生的,使病毒重塑,释放到了人类和猿猴类身上。“这种情形下,明显的系谱结构、暴发日期和离扬布库距离之间的强关联性,以及基因和地理距离间的关系,都可以被诠释为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持续移动波的结果。”他们论述说,该移动波的一个结果,就是猿猴的高死亡率。一些地区的种群几乎灭绝了,如明克比森林、罗西保护区和莫巴贝周围的大猩猩,埃博拉像海啸一样席卷了它们。
1700807029
1700807030 波派假设就这么多。粒派假设涵盖许多同样的数据,理解不同,就得出独立传播的版本,而非移动的波传播。埃里克·勒罗伊团队也收集了更多数据,包括在人类暴发点附近采集的大猩猩、黑猩猩和羚羊的肌肉和骨骼标本。在一些尸体(特别是大猩猩的)里,他们发现了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证据,在不同动物体内的病毒有很小但却有意义的基因差别。同样,他们查看了2001~2003年间一些从加蓬和刚果暴发时收集来的人体标本,识别出8种不同的病毒变体。(这些的区别比5种埃博拉病毒亚种之间的区别要小。)他们提出,这些不同的病毒变体应该放在埃博拉的基因特性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说。病毒变体之间的不同,说明不同区别间的长期分离,而非一个新滚动波到达,因为那应该是更统一的病毒。“这样,埃博拉可能不像别人所说的那样,是整个刚果盆地单独暴发的病毒,”勒罗伊团队写道,暗暗指代沃尔什的假设,“而是由宿主传播的多重偶然性感染。”
1700807031
1700807032 我认为,勒罗伊和沃尔什假设的明显矛盾反映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分歧。这种分歧可能是由私下沟通、相互之间的竞争,以及他们发表文章中的歧义中产生的。沃尔什所指的,最简单地概括为,是一波埃博拉病毒以感染新宿主或宿主们的方式横扫中非。从他最近在宿主物种问题的成就可以看出沃尔什认为病毒是在各处传播,传到猿猴和人类族群中。那个过程的结果就表征成一系列的人类暴发,与成群大猩猩和黑猩猩死亡巧合,差不多好像病毒席卷中非猿猴群一样。但在利伯维尔谈话中,沃尔什坚持他从未提出过有个大陆大猩猩死亡波,从一群传播到另一群。他解释,他说的埃博拉病毒波主要在宿主群体间传递,而不是在猿猴间传递。猿猴死亡无数且广泛,是的,一定程度上被猿猴到猿猴式传染所扩大,但大规律反映了某一其他种群的动物中有病毒持续不断入驻,这个种群至今未知,是应该与猿猴经常接触的。另一方面,勒罗伊呈上了他的粒子假设“多重独立引入”,作为猿猴群中持续波理念的反向补充,而不是对这里所陈述的沃尔什观点的补充。
1700807033
1700807034 换句话说,一个叫:苹果!另一个回答:不是橘子,不是!他们可能都对,也可能都不对,但无论怎样,他们的争论并不是针锋相对的。
1700807035
1700807036 所以……光是波还是粒子?量子力学含蓄的现代回答是:是的。那彼得·沃尔什的埃博拉病毒理论对,还是埃里克·勒罗伊的对?最佳答案可能又是:是的。最终沃尔什和勒罗伊合著一文,罗曼·别耶克和雷斯·雷亚尔作为调解人,在他们各自对埃博拉病毒变体系谱(都演变自扬布库)、锤头蝙蝠和其他两种蝙蝠是(较新)宿主的观点基础上进行逻辑整合。但就算是这篇文章也留有一些问题未解决,包括:如果蝙蝠最近才感染埃博拉病毒,那为什么它们不显示症状?
1700807037
1700807038 这四位作者的确在其他两个基本点上达成一致。首先,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宿主,但不一定是唯一宿主。或许牵涉到其他动物,更加古老的宿主,已经长期适应了病毒。(如果这样,那种生物藏在哪里?)第二,他们同意:死于埃博拉病毒疾病的人不在少数,但死的人没有大猩猩多。
1700807039
1700807040 22
1700807041
1700807042 在刚果西北的莫巴·贝附近追踪无果后,我和比利·卡雷什和大猩猩带路专家普洛斯波·贝罗,以及团队其他成员,乘独木舟顺蒙比利河而下走了三个小时。我们没有取得任何冷冻大猩猩血样,但我还是很高兴有机会过来一看。从蒙比利河下游,我们沿着其中一个支流向上游驶去,由马达船带到码头,然后沿一条土路开向牧博莫镇,2002~2003年在该地区中心的埃博拉病毒暴发中,有128人丧生。
1700807043
1700807044 牧博莫就是巴里·休利特在四位老师刚被砍死后到达的地方,在那里他遇到无数居民彼此的猜疑,认为埃博拉是巫术所致。我们停在一家小医院前,一个U型的低水泥楼,圈成一个泥土院子,像个简陋的汽车旅馆。每个房间都很小,像牢房一样,通过一扇百叶门通向院子。我们站在闷热的院子里时,阿兰·奥德扎伊告诉我牧博莫的首席医生,凯瑟琳·艾森艾达可医生(Dr. Catherine Atsangandako)曾在一年前将一个埃博拉病人关在其中一间病房,通过板条缝给他送食物和水,轰动一时。那病人是个猎人,因处理某种形式的野兽肉而疑似感染。他在百叶门内死去,孤独地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但医生严格的隔离措施被大加赞誉,因为这样的做法防止了疾病在更大的范围里传播。
1700807045
1700807046 凯瑟琳医生本人今天不在镇上。她强硬手腕的唯一证据就是一个用红字母写的标志:
1700807047
1700807048 ATTENTION EBOLA
1700807049
1700807050 NE TOUCHONS JAMAIS
1700807051
1700807052
1700807053
1700807054 NE MANIPULONS JAMAIS
1700807055
1700807056
1700807057
1700807058 LES ANIMAUX TROUVES
1700807059
1700807060
1700807061
1700807062 MORTS EN FORET
1700807063
1700807064
1700807065
[ 上一页 ]  [ :1.7008070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