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863269
1700863270
* * *
1700863271
1700863272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并非是完全的可被远程监测的医学境况的详尽名单,在此仅作列举。
1700863273
1700863274
独居老人
1700863275
1700863276
无线监测的概念也建立起“智能化”的医学家庭,对于特定的老年人,这能让他们待在家里,并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95%以上的被调查者,几乎所有的老年人想要待在自己的家里,而不是有辅助设施或看护的养老院。自然而然,会存在很多风险:在美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40%每年至少跌倒一次,换句话说,每年会跌伤30万次。而骨折往往伴随着高比例的死亡率,跌倒是老年人意外死亡的重要构成部分。
1700863277
1700863278
《经济学人》近期报道了一种植入传感器的鞋子,这种鞋子可以增强个人的感知能力,降低摔倒的可能。这种无线传感器检测到步态不稳后,可以悄无声息地让人避免摔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开发的“智能拐杖”,配备了力量感应器、动作传感器,以及加速计,给用户提供帮助,老年人使用了这种“智能拐杖”后收效明显,其他使用拐杖的人也想要试试这种拐杖。
1700863279
1700863280
“个人应急反应系统”能够帮助受伤老人呼叫救援。有位老人对《纽约时报》说,“要是没有这些(传感器),我早就死了。”其他用于独居老年人且带有无线传输功能的产品包括:摄像机、动作传感器、带有标记的能够提升依从性的药丸、床垫与门上的传感器以及生命体征监测仪。最难的问题在于将不同厂商各自独立开发生产的传感器整合在一起。各种传感器产自不同厂商,功能各异又各有各的局限,传送信号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标准,这是限制无线传感发展的大问题。大家正在努力解决整合传感器数据的问题,这将要求所有厂商的通力合作。
1700863281
1700863282
用药依从性[5]
1700863283
1700863284
大约有50%的药物并未按照医嘱服用,很大一部分是病人过早地停止服药,这并非是说他们忘了。近来,经济低迷让一些患者难以按照药方配药。这种情况在慢性病领域尤其突出。比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美国每年住院及再住院的首要病症。每年光这来回折腾的医疗支出就超过37亿美元,大部分是住院期间的费用。这些患者常常不按时服药,这也是65岁以上的患者再入院比例高的原因,这些患者中,出院30天内再入院的比例高达27%,出院6个月内再入院的比例高达50%。
1700863285
1700863286
无线技术可通过多个方面提高用药的依从性,从简单的打电话或发短信提醒,到皮下植入式无线发射器。如同Glow Caps之类的无线智能药瓶,当它的盖子被拧开时它就会发送信号。更优雅的方式是将可消化的传感器植入药片之中,传感器在接触到消化液时就被激活发送信号,附着在患者身上的传感器接收到信号后,通过互联网将信号发送到手机上。于是,我们就能获知确切的药物消化的时间。普罗特斯生物医药公司(Proteus Biomedical)正在针对一系列依从性差的疾病(结核病、高血药、心衰、糖尿病和抑郁症)进行几项小型试验。活跃于无线传感器和无线系统开发领域的飞利浦电器公司也已经推出智能药品iPill,iPill能够在消化道内的特定部位被无线激活,释放药物。不久的将来,无线技术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的疗效。
1700863287
1700863288
新兴国家和手机试验
1700863289
1700863290
在许多新兴国家,手机已相当普及。在非洲撒哈拉以南进行的一项有关手机短信的大型随机试验中,将同手机短信相结合的传统医疗模式与完全的纯粹的传统医疗模式相对照,短信的方式大幅提升了艾滋病抗逆转病毒疗法的依从性。不仅如此,抑制HIV病毒的临床疗效也得到显著改善。实验中所得到的有效经验也会向其他疾病的治疗推广。
1700863291
1700863292
现在已有许多实验室正在开展对芯片实验的多项研究,他们将手机的SIM卡作为生物传感器,用以检测疟疾、性病以及其他传染病的病原体。SIM卡也能用来检析血液成分,检测血电解质或执行血常规检查[6]。还有许多研究正致力于远程诊疗。比如说,有一款手机应用能够鉴别你的咳嗽是由肺炎还是心衰引起的。也有的研究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手机平台分析唾液、汗液、呼吸和尿液。你还可以使用“皮肤扫描”应用对皮肤病灶简单地拍张照片,经过应用复杂的计算,帮你分辨这究竟是黑痣还是黑色素瘤,迅速简便地帮你抉择是否需要去进行一次活体检测[7]。将呼吸进行数字化分析,同我们当前用来检测酒精的呼吸分析仪相比,其敏感度提高了10亿倍,呼吸传感器已经被试着用于侦测肺癌及追踪小儿哮喘。
1700863293
1700863294
无线医疗的挑战
1700863295
1700863296
尽管技术革命的趋势令人鼓舞,仍然面临许多险峻的挑战:信息泛滥、安全与隐私、临床验证、费用以及等待被医学界采纳。即便是对于一个人的多种生理指标进行远程监控,也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必须经过软件处理加工才能使用。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用来提醒医生数据跌出“安全”范围的系统,当同时检测成百上千名患者,计量十几种不同的数值时,也会产生洪水般的数据洪流。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这些数据来自于不同的传感器,它们的格式不尽相同,难以被整合汇总。统一标准也有助于隐私保护。只有当电子数据再也不被黑客或是人为失误所困扰,无线医疗产业才能够被承认,并制定严格安全的保障措施。
1700863297
1700863298
未来的就诊咨询
1700863299
1700863300
通过远程监测和视频对话,不久之后,虚拟的就诊咨询可能就会代替常规的就诊咨询。敢于开拓创新的Hello Health(“你好,健康”)公司开展了电子化和视频化的接诊咨询尝试。患者付费后,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视频对话等方式会见医生,而不用前去与医生当面交流(平均每年不到一次)。在其他城市,如旧金山市,也开始试运行了类似的系统。2009年,《快公司》登载的专题文章《未来医生》(Doctor of the Future)中这样写道:“(信息)一部分来自于电子病历,一部分来自于临床管理系统,一部分来自于社交网络。医生与患者的信息借此在这里汇聚,并且隐私可以得到保障。”我将在第九章为大家就此作进一步的讨论。
1700863301
1700863302
车中的无线传感器
1700863303
1700863304
通用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以及福特汽车公司等汽车制造商,目前都在研发监测驾驶员生理状态的传感系统,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对于有心脏病史尤其是心律不齐的驾驶员,通过在方向盘及驾驶员座位上设置传感器,监测心律。通过自动检测呼吸、自动读取酒精浓度,以及无间断的血糖监测仪数据整合。一旦驾驶员心律不齐或者血糖过低时这些资料可以提醒汽车关掉引擎,并警告驾驶员,让其靠边停车。无线健康传感系统将无处不在,它对生活的作用也日渐重要。
1700863305
1700863306
1700863307
1700863308
1700863310
颠覆医疗:大数据时代的个人健康革命 第五章 生物学
1700863311
1700863312
——基因测序
1700863313
1700863314
就如同人们最初刚刚拥有几台计算机时,无法想象个人数字技术能够引发怎样的经济、社会和科学领域的变革;当人们确定最初几个基因组时,应该期待和准备迎接同样的变化。
1700863315
1700863316
——乔治·丘奇(George)
1700863317
1700863318
2010年12月,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五岁男孩尼古拉斯·沃尔克(Nicolas Volker)已经承受了百余次手术,且由于反复感染一直无法出院。他出现了之前没有的胃肠道症状,实际已经命悬一线。当他的DNA测序被确定后,医生发现了基因突变的罪魁祸首。运用这一发现实施正确的治疗,现在尼古拉斯已经康复。尽管这只是医学领域中关于人类基因组拥有拯救生命的力量的最早最典型的例子,但不可否认这项研究将会在未来的医学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争论认为相关治疗将会面对更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健康保险对指定病种的基因组测序费用。
[
上一页 ]
[ :1.7008632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