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873691
1700873692
纵观宇宙历史,此时,引力开始走向舞台中央。引力是一种吸引物体的力。物体质量(物质的量)越大,物体间的距离越小,引力越大。如果每个原子与其他所有原子之间的距离都完全均等的话,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那样的话所有的物体受到的引力完全均等。
1700873693
1700873694
但是确实发生了某种事件。在某些区域,引力将大量的氢原子和氦原子吸引到一起,形成巨大的团簇,而区域之间则留下了大量空间,几乎没有任何物质。在物质密集的区域中,星系和恒星出现了。
1700873695
1700873696
我们至今都无法全然理解星系的形成。这里面的问题是:引力还不够强大,不足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物质吸引到一处。科学家认为,在把普通物质吸引到一起形成星系的时候,暗物质兴许搭了把手。(想了解有关暗物质的更多信息,参见下文“知识前沿的疑问”。)
1700873697
1700873698
很显然的是,大约131亿年前星系就开始形成了。有利于星系形成的环境只维系了大约13亿年的时间。过去的118亿年中,星系继续存在,但没有新的星系形成。
1700873699
1700873700
星系是由上千亿颗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团,恒星通过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聚拢在一起。星系之间是广阔的空间,几乎一粒原子都没有。现在,星系中还包括恒星残余、气体云和尘埃云,而且还有暗物质晕环绕四周。似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黑洞,那里物质致密,引力相当大,周围的一切物质甚至是光子,都无法逃离。科学家认为这些黑洞对于星系的凝聚起了一定的作用。
1700873701
1700873702
多数星系都呈旋涡状。有时星系与星系相撞,形状发生变化,变得更椭圆,或更像鸡蛋的形状。所有星系均绕其中心旋转。星系收缩加速了旋转,就像溜冰选手双手越是紧抱身体,旋转速度就会越快一样。旋转的星系呈现圆盘状,就像中间凸起的“宇宙比萨”。
1700873703
1700873704
1700873705
1700873706
1700873707
银河系
1700873708
1700873709
从上方看,银河系就像一张平面的圆盘,中间有个“突起”,恒星组成的“旋臂”向外延伸。
1700873710
1700873711
宇宙大爆炸后7亿年到20亿年之间,星系形成,也是只有在那段时间才形成了星系。当时的宇宙,只相当于现今大小的6%左右。只有那个时段存在有利于星系形成的“金发女孩条件”,一切都“刚刚好”。对人类来说,虽然不再有新的星系形成,但幸运的是,星系一直存在至当下。
1700873712
1700873713
银河系
1700873714
1700873715
“星系”(galaxy)一词来自希腊语,意为“牛奶圈”(希腊语中“gala”指牛奶)。我们所处的星系叫银河系,对应的英文是“Milky Way”,这是从拉丁语“via lacteal”的字面意思转换过来的,意为“牛奶路”。所以银河系的英文名字“Milky Way galaxy”,就等于是双料的牛奶星系了。
1700873716
1700873717
人类无法看到银河系的全貌,只能看到其侧面。肉眼看到的银河系,就像是乳白色的雾,中间有明亮的繁星点缀,纵贯几乎整个夜空。城市里的灯光太亮,夜空中往往看不到银河系。你要是从未见过银河系,一定要弥补这个缺憾,选个晴朗的夜晚,走出城市,去到乡下,地球上最让人惊叹的景致就会呈现在你眼前。
1700873718
1700873719
古罗马人觉得,这条繁星构成的大河看起来就像母乳一样洒在夜空。于是罗马神话中便有一个说法:一位女神把不认识的婴儿从身边推开,乳汁从乳房里流出,洒在天空。
1700873720
1700873721
据估计,银河系中约有2000亿~4000亿颗恒星,直径约有10万光年。离它最近的星系是仙女座星系,两者之间相距250万光年。(提示:1光年约为太阳系直径的500倍。)
1700873722
1700873723
关于恒星在星系中的位置,我们来想象一个具体的模型:想象太阳系像一枚25美分的硬币那么大,直径大约2.5厘米(1英寸)。在这样的比例下,太阳就像一粒尘埃。而银河系的直径,则相当于美国国土的宽度。比邻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也把它想象成一枚25美分的硬币。在此比例下,它到太阳的距离,就相当于两个足球场那么大,而这也是银河系中恒星的典型距离。(参见http://www.cfa.harvard.edu/seuforum/howfar/howfar.html)
1700873724
1700873725
现在,回到银河系最近的邻居——仙女座(两者之间相距250万光年),这两个星系同属一个星系团,叫作“本星系群”,里面约有40个星系,它们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变得越来越远。实际上,仙女座正在朝银河系移动。据天文学家估计,约40亿年后,两个星系会撞在一起。因为每个星系中大部分都是空间,所以不会有太多恒星发生相撞事件,但引力很有可能会重新布置里面的恒星。
1700873726
1700873727
星系团横跨2000万光年之多,每个星系团包含10到几千个星系。星系团又隶属于超星系团,跨度达5000万光年。虽然星系团中的星系有吸引到一起的倾向,但由于宇宙不断膨胀,星系团之间和超星系团之间则越来越远离彼此,一连串超星系团之间存在巨大的真空区。
1700873728
1700873729
要想想象这个尺度的宇宙,需要想象穿过一堆肥皂泡沫。一层肥皂膜可能包含了一堆肥皂泡。这片肥皂膜相当于超星系团,而肥皂泡则相当于超星系团之间的空间。
1700873730
1700873731
随着天文学家正在对越来越深的宇宙进行测绘,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地址上添加一些新的名词。我们居住在拉尼亚凯亚(Laniakea)超星系团之本星系群之银河系内。拉尼亚凯亚是夏威夷语,意为“广阔无垠的上苍”。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有10万多个星系,跨度约5亿光年。(登录www.vox.com/2014/9/4/6105631/map-galaxysupercluster-laniakea-milky-way,见识其复杂外形。)
1700873732
1700873733
恒星的形成
1700873734
1700873735
在凝结形成星系的气体云中,相对较小区域内的气体凝结成为恒星,恒星各自分离,早期宇宙中,恒星之间的距离较近,现在则大了很多。
1700873736
1700873737
恒星的形成是这样的:有的地方,氢原子和氦原子相距比其他区域的氢原子和氦原子要近,引力把它们越拉越近。原子之间的碰撞导致温度上升。随着温度上升,电子与质子分离,原子分裂,重新形成等离子态或类似气体的状态,由于温度太高,原子无法形成。氢质子以极大的力量、极高的速度相撞,最终4个质子克服了正电荷的排斥,聚变形成氦核。
1700873738
1700873739
在聚变成氦核的过程中,4个质子中有2个质子性质不变,剩下2个质子失掉正电荷,变成中子。正电荷分离出去,成为正电子(一种反粒子),与电子相互湮灭,释放出能量。这种碰撞就是恒星以及氢弹能量的来源——在氢弹中氢质子也发生聚合。最初4个质子的一部分质量转变成核能。
1700873740
[
上一页 ]
[ :1.7008736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