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875606
1700875607
20世纪的经济增长使得许多人的生活水平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尽管在2000年,发展中国家仍有1/3的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但仍有许多人得到了此前想都不敢想的营养、健康、教育水平以及旅行机会。
1700875608
1700875609
1700875610
1700875611
1700875612
水体富营养
1700875613
1700875614
施入农田的化肥,一般情况下约有一半氮肥未被利用。流入地下水或池塘湖泊的过量营养物质促使水域中的浮游植物,如蓝藻、硅藻以及水草的大量繁殖,形成一层“绿色浮渣”,有时整个水面被藻类覆盖。藻类死亡后沉积于水底,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批死亡。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1700875615
1700875616
21世纪,全球平均预期寿命翻了一倍还多,从原来的31岁涨到了66岁。从人类角度来讲,这是个惊人的成就。
1700875617
1700875618
当然,经济和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食物供应的大幅度增加。农业上的创新使食品增加成为可能。其中主要的创新包括,20世纪早期开始制造化肥,60年代出现了“绿色革命”,人们通过使用人造化肥,并通过选种等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德国化学家菲里茨·哈伯(Fritz Haber,1868—1934)利用大气中的氮和氢合成氨,制造出肥料。这一化学反应过程需要高温,会消耗大量的石油。氨被制成硝酸盐类化肥,使得土地更为高产。化肥的大规模生产有可能为世界上额外的20亿人提供充足的食物。
1700875619
1700875620
但是,化肥会被排入到湖泊和海洋中,使得水生植物和细菌疯狂生长。当这些植物和细菌死后,它们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由此导致附近的其他生物死亡,使得湖泊和海洋中出现了一些死亡地带。
1700875621
1700875622
20世纪的成功政府推动了经济增长。这种增长依赖于化石燃料(埋藏在地下、储存了上百万年的太阳能)的使用。化石燃料简直就是现在从过去那里赢来的大乐透,人类在20世纪之后疯狂消耗它。
1700875623
1700875624
过度使用化石燃料的后果是什么?这些化石燃料还可以供人类继续使用多长时间?这些问题将引领我们进入下一章的内容。
1700875625
1700875626
世界历史学家是怎样工作的
1700875627
1700875628
只要一个个的文明仍然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形式,历史学家就会把历史描述成单独的、独立的文明的故事。即使是在撰写世界史的时候,他们依然这么做。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查阅一些20世纪历史学家,如H·G. 韦尔斯(H. G. Wells)、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和阿诺德·斯宾格勒(Arnold Spengler)等的作品。
1700875629
1700875630
随着文明转变成国家,而且世界变得更加全球化,寻求一种描绘世界史的新方式显得尤为必要。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国历史学家威廉·H. 麦克尼尔便担当起了这样的重任。他关注的是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和交换。他写了第一部真正的世界史,并且他慷慨地支持大历史研究,为大历史开辟了道路。
1700875631
1700875632
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历史学家?对威廉·麦克尼尔来说,其实十分简单。他的父亲约翰·T. 麦克尼尔(John T. McNeill)是一位历史学家,研究欧洲新教。他的儿子也追随他,不过研究范围更为广泛。
1700875633
1700875634
麦克尼尔的父亲在加拿大东海岸的爱德华王子岛上的一座农场里长大。他被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录取,之后搬到了西海岸的温哥华,在那里他认识了来自温哥华岛的奈塔·哈迪。他们结婚后,麦克尼尔在温哥华出生。之后全家搬到了多伦多,在这里,麦克尼尔能够在夏天的时候到位于爱德华王子岛的祖父母家的农场里玩耍。
1700875635
1700875636
麦克尼尔10岁的时候,他们家搬到了芝加哥,麦克尼尔的父亲在那里的芝加哥大学神学院教书。这使得麦克尼尔有机会进入约翰·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建立的著名的实验学校。麦克尼尔在芝加哥大学读完了本科,当时的校长是罗伯特·哈钦斯;学校的课程主要以哈钦斯和莫蒂默·阿德勒教授的2年研讨班为基础,这给这位年轻的历史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700875637
1700875638
麦克尼尔10岁的时候就在尝试把更大尺度的历史综合在一起。他认为人类历史一定存在某种循环模式,而他想找到这种模式。在大学里,他选修了一门人类学课程,这门课让他知道了平原印第安人是如何通过从西班牙人那里借来的马匹建立了一种新的文化。从陌生人那里借来东西,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融合在一起,这一想法对他来说就是历史变迁的正确模式。
1700875639
1700875640
麦克尼尔在纽约伊萨卡的康奈尔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博士第二年的时候,他读了阿诺德·汤因比所写的《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的前3卷,这是他读过的最引人入胜、最值得一读的作品。汤因比的作品为麦克尼尔打开了历史的新窗口。
1700875641
1700875642
麦克尼尔正准备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内容是马铃薯在爱尔兰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此时,他被征召入伍,参加二战。他入伍后,被派驻世界各地,持续5年零2个月——他先后到过夏威夷、波多黎各、库拉索岛(委内瑞拉北部海岸附近、加勒比海南部的一座岛屿)、开罗和希腊。这些经历有助于他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历史学家,让他认识到他要写的大历史著作,需要囊括世界上所有的文化,而不只是西欧的文化。
1700875643
1700875644
1700875645
1700875646
1700875647
威廉·H. 麦克尼尔
1700875648
1700875649
2010年,奥巴马总统授予麦克尼尔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表彰他作为教师和学者做出的突出贡献。
1700875650
1700875651
二战结束后,麦克尼尔在康奈尔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之后开始在芝加哥大学教授《西方文明》。他的脑海里一直构想着大历史书,并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执笔写作。他放弃了自己先前一直在追寻的循环模式,转而强调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换所带来的创造性效果。这本书出版于1963年,名为《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尽管这本书对于非洲历史和太平洋岛屿历史所论不多,但仍不愧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通史。
1700875652
1700875653
麦克尼尔继续写作了一系列书,对历史学家来说都十分重要。2003年,时年85岁的麦克尼尔和他的儿子约翰·R. 麦克尼尔(John R. McNeill)共同写作了一本书,名为《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The Human Web: A Bird’s-Eye View of World History)。这本书是向大历史迈进的一大步。“人类之网”这一概念与万维网(World Wide Web)遥相呼应,它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视作网络。这些网络,从早期农业时代稀疏的本地域网络,变成了更为密集、交互性更强的土地文明的城市网,然后又演变成如今的全球网,复杂性不断增加。
1700875654
1700875655
95岁时,麦克尼尔仍在种植马铃薯,他于2016年去世,享年98岁。他为理解人类的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认为20世纪主要的智力成就是:“与前人相比,建构了对宇宙和人类历史的更为充分的了解。”(麦克尼尔,2005,vii,前言)
[
上一页 ]
[ :1.7008756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