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875783e+09
1700875783 另一位名叫尤金·F. 斯托默(Eugene F. Stoemer, 1934—2012)的教授才是真正创造英语中“人类世”这个术语的人。他在密歇根大学教授生物学。克鲁岑利用自己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誉使这一术语在国际科学界广为人知。他之所以想到人类纪元这一观点,是因为每当他想要研究纯自然的时候,他发现无论他选择哪个课题,都会在某一方面涉及人类。世界上好像根本就不再有什么纯自然了。
1700875784
1700875785 克鲁岑提出,“人类世”应属于地质术语,因为对地球的大时间跨度命名的是地质学家。我们现在所处的地质年代叫“全新世”(1.17万年前至今)。(可在下列网址查看地质年代的简化版本:www.stratigraphy.org。)
1700875786
1700875787 “人类世”这个词要想成为正式术语,地质学家需要在其学术组织中使用它。最终决定权属于国际地层委员会,其上级组织是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
1700875788
1700875789 目前“人类世”这个词仍然只是个广泛使用的非正式术语,至于它起自何时尚无一致意见。地质学家要正式采用这个术语,那么他们就必须确定该时期始于何时,以及自然材料中的哪些标记可以用于记录这一时期。他们将这种标记叫“金色道钉”。
1700875790
1700875791 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标记?克鲁岑和其他人认为工业革命可以作为标记。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循序渐进的,很难形成一个确切的时间标记。
1700875792
1700875793 也有些人认为1964年可以作为时间标记,这一年核武器测试造成的放射性坠尘达到峰值。地质学家可以在许多沉积物中找到放射性的痕迹。虽然这是一种好的标记,但是核武器测试还算不上改变地球面貌的事件——尽管核战争毫无疑问是可以改变的。
1700875794
1700875795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在最近的研究中指出(《自然》,2015年3月),1610年可能是合适的年份。他们认为地球两个半球间的联系始于1492年,随之而来的动植物以及疾病的交换,是改变地球的事件。他们发现了一个能标记“人类世”的“金色道钉”——南极冰芯记录下来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出现了显著下降。这种下降是欧洲人抵达美洲引起的,仅在几十年间,欧洲人带来的天花便使5000万原住民丧命。农耕的衰退和森林的再次繁茂,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显著降低,产生了一个“金色道钉”,他们将其命名为“奥比斯道钉”(奥比斯[orbis]是一个拉丁词,意为“世界”)。
1700875796
1700875797 这一观点能说服国际地层委员会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1700875798
1700875799 此外,科学家还告诉我们,人类对地球上的资源进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导致其他物种的大灭绝。灭绝的物种种类非常多,使得这一次大灭绝算得上是5.5亿年以来第6次物种大灭绝。据估计每年约有25000种物种消失,平均每天超过50种。过去40年间,地球上约有一半的动物物种已经灭绝了。气候变化、有毒的化学物质和塑料废弃物、拖网捕鱼,所有这些都危及海洋生态,使得海洋生物体系趋于崩溃。
1700875800
1700875801 怪不得许多人都给这个时期起了一个新的地质学名称——人类世(Anthropocene),意为人类成为主导力量的时代。
1700875802
1700875803 合情合理的短期情况
1700875804
1700875805 我们如何把找到的趋势投射到未来?那让我们从人口数量谈起吧。
1700875806
1700875807 全球人口的增长率正在减慢。据预测,如果人口在增长过程中未受限制,那么到2050年,全球人口达到90亿后会趋向平稳。这种稳定似乎与日益加速的城市化、方便获得的避孕用具、妇女进入职场、提供养老金来赡养老人而不是“养儿防老”等方面息息相关。但对于2050年后的情况,人们各执一词。有些人认为到2075年,世界人口达到峰值,约为94亿人,然后开始下降;还有些人预测人类人口有80%的可能达到123亿;另外还有人认为2050年后人口将会开始衰减。
1700875808
1700875809 我们正处于5.5亿年以来的第6次物种大灭绝阶段,我们预计这种灭绝的趋势还会继续发展下去。最终,北极熊、黑猩猩、老虎、熊猫、大象和座头鲸都注定会灭绝。这个过程会多么快?人类作为食物链顶层的哺乳动物,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1700875810
1700875811 气候变化的速率比此前的诸多预测都要快。没人知道未来的速率会怎样——循序渐进,还是由于正反馈起作用发生骤增。
1700875812
1700875813 乐观主义者认为,人类最终会利用可持续能源,找到打破当下危机瓶颈的办法,从而迈向未来。但想要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惊人的创新力、全球人口数量的减少、低水平的消费、控制碳排放、从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变为使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诸多因素的相互结合。
1700875814
1700875815 乐观主义者观点的另一个例子取自莱斯特·布朗的书(Lester Brown)《伟大的转变:从化石燃料到太阳能和风能》(The Great Transition: Shifting from Fossil Fuels to Solar and Wind Energy,2015)。布朗曾是一位种植番茄的农民,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在1974年成立了“世界观察研究所”(World Watch)。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就世界现状和人类需要做的事等主题定期发布报告。
1700875816
1700875817 在《伟大的转变》一书中,布朗提出能量的转变正在进行。这是全球经济的大规模重组,从基于煤炭和石油的经济转换到以太阳能和风能为驱动的经济。他说,为避免发生不可控的气候变化,我们必须将半个世纪才能做出的改变压缩到下个十年之中完成。他认为政府需要做出努力,启动这一转变,但是自由市场已经在推动这一转变了。
1700875818
1700875819 1954年,新泽西的贝尔实验室已经率先造出了第一个太阳能光伏电池。现在,中国生产了全世界2/3以上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这种电池的制造成本下降迅速,布朗认为能量转换比我们预期的要快。他认为关键的问题,是这一转换是否足够快,使世界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
1700875820
1700875821 另有一些人预测说当前创新的爆发仍会继续,带来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而且最终人与机器会相互融合。(这是一种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想了解人工智能方面的更多信息,可以参照“知识前沿的疑问”这一部分。
1700875822
1700875823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劳伦斯·M. 克劳斯(Lawrence M. Krauss)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较为悲观的情况:
1700875824
1700875825 “全球可能会发生爆炸式人口增长,加上资源愈发匮乏、全球变暖、污染严重等问题,另外再加上迷信可能战胜逻辑和理性,这些会导致灾难性的战争频繁发生,或是神权国家出现,压制科学思想。而这一切,很可能发生在科技远未达到我所描述的阶段之时。(这一阶段人们创造出了智能化,具备自我意识和自我编程能力的电脑。)”
1700875826
1700875827 引自:克劳斯(2001),《原子:一个氧原子从大爆炸到地球生命……的历程》(Atom: A Single Oxygen Atom’s Odyssey from the Big Bang to Life on Earth … and Beyond)。波士顿:利特尔,布朗,249。
1700875828
1700875829 最悲观的预测是人类已经破坏了当前的气候稳定,而且人类无法避免气温上升,这种变化对人类文明来说是灾难性的。英国独立科学家詹姆斯·拉夫洛克的预测便属于这一类,不过到了2014年,他改变了想法。
1700875830
1700875831 短期来看,我们的主要问题是人类能否找到在地球系统中可持续生存的方式。如果我们使用可再生能源,那么与现在相比,富裕社会能使用的资源就会很有限。所有人都会同意生活在这种最适宜的限度之内吗?富裕社会中的人们会改变他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吗?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我们能否做出改变?
1700875832
[ 上一页 ]  [ :1.7008757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