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888268
10.(6)光武帝建武十七年二月乙未晦,日有食之,在胃九度。
1700888269
1700888270
公元41年4月19日。按:《资治通鉴考异》云:“帝纪乙亥晦。袁纪乙未,据《长历》三月丙申朔,帝纪误。”《考异》所言,甚是。又《帝纪》载“夏四月乙卯”、“五月乙卯”、“六月癸巳”,亦误。设四月朔为乙卯,两大月则五日晦为甲寅,五月不得有乙卯,六月不得有癸巳也。《长历》乙未晦食,所述良是,《朔闰表》从之。《可见日食表》合,作:41.4.19 乙未1736142。
1700888271
1700888272
11.光武帝建武十九年二月乙卯朔。
1700888273
1700888274
公元43年2月28日。按:《可见日食表》作:43.2.28 乙卯1736822。北京、大同见,余十一名城不见。《续汉书》、《光武帝纪》俱未载。
1700888275
1700888276
12.(7)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五月乙未晦,日有食之,在柳七度。
1700888277
1700888278
公元46年7月22日。按:《光武帝纪》、《长历》俱与之合,《朔闰表》从之。《可见日食表》合,作:46.7.22 乙未1738062。十三名城只杭州不见,余都见。
1700888279
1700888280
13.(8)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三月戊申晦,日有食之,在毕十五度。
1700888281
1700888282
公元49年5月20日。按:《光武帝纪》、《长历》俱与之合,《朔闰表》从之。《可见日食表》合,作:49.5.20 戊申1739095。
1700888283
1700888284
14.(9)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二月丁巳朔,日有蚀之,在东壁五度。
1700888285
1700888286
公元53年3月9日。按:《光武帝纪》、《长历》俱与之合,《朔闰表》从之。《可见日食表》合,作:53.3.9 丁巳1740484。
1700888287
1700888288
15.光武帝建武三十年五月戊寅晦。
1700888289
1700888290
公元54年7月23日。按:《可见日食表》作:54.7.23 戊寅1740985。洛阳、南京、杭州、江陵、宝鸡、西安不见;安阳、北京、曲阜、郑州、太原、开封、大同都见。《续汉书》、《光武帝纪》俱未载。
1700888291
1700888292
16.(10)光武帝建武三十一年五月癸酉晦,日有食之,在柳五度。
1700888293
1700888294
公元55年7月13日。按:《光武帝纪》、《长历》俱与之合,《朔闰表》从之。《可见日食表》亦合,作:55.7.13 癸酉1741340。
1700888295
1700888296
17.(11)光武帝中元元年十一月甲子晦,日有食之,在斗二十度。
1700888297
1700888298
公元56年12月25日。按:《光武帝纪》、《长历》俱与之合,《朔闰表》从之。《可见日食表》亦合,作:56.12.25 甲子1741871。
1700888299
1700888300
18.(12)明帝永平三年八月壬申晦,日有食之,在氐二度。
1700888301
1700888302
公元60年10月13日。按:《孝明帝纪》、《长历》俱与之合,《朔闰表》从之。《可见日食表》亦合,作:60.10.13 壬申1743259。
1700888303
1700888304
19.明帝永平四年八月丙寅晦。
1700888305
1700888306
公年61年10月2日。按:《可见日食表》作:61.10.2 丙寅1743613。杭州、江陵、宝鸡、西安不见,余九名城都见。《续汉书》、《孝明帝纪》俱未载。惟刘昭注引《古今注》曰:“四年八月丙寅时加未,日有蚀之。”足补其失。
1700888307
1700888308
20.明帝永平五年二月乙未朔。
1700888309
1700888310
公元62年2月28日。按:《可见日食表》作:62.2.28 乙未1743762。宝鸡不见,余十二名城都见。《续汉书》、《孝明帝纪》俱未载,惟刘昭注引《古今注》:“五年二月乙未朔,日有蚀之。京师候者不觉。”云云,足补其失。
1700888311
1700888312
21.明帝永平七年六月庚辰晦。
1700888313
1700888314
公元64年8月1日。按:《可见日食表》作:64.8.1 庚辰1744647。十三名城都见。《续汉书》、《孝明帝纪》俱未载。
1700888315
1700888316
22.(13)明帝永平八年十月壬寅晦,日有食之,既,在斗十一度。
1700888317
[
上一页 ]
[ :1.7008882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