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891257e+09
1700891257
1700891258 文中所引五个“宫”字,都是“官”字之误,理由是:
1700891259
1700891260 1.钱大昕《史记考异》云:“此中宫、东宫、南宫、西宫、北宫五宫字,皆当作官。下文云:‘此天之五官坐位也。’可证。”又云:“《司马相如列传·大人赋》、《正义》引此文正作‘中官天极星’,则张所见本与小司马同。”
1700891261
1700891262 2.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于《天官书》开端《索隐》曰“按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下校云:“据此则小司马所见史本中东西南北并作官字,尚未误也。”
1700891263
1700891264 3.杨树达《积微居金石论丛》卷一云:“两《汉书》各传,学官恒作学宫。”可见古时“官”常误作“宫”。
1700891265
1700891266 根据下文:“紫宫,房、心,权、衡,咸池,虚、危,列宿部星,此天之五官坐位也。”按之文理,首句疑作:“中官,天极,紫宫。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隋书·天文志》云:“北极五星,皆在紫宫中。”与此语意相类。此句意为中官为紫宫。天极旁有明星,是太乙之神常居之所。若云天极星,天极星无有其一其二之称,“其一明者”四字,便成赘辞。
1700891267
1700891268 “西宫,咸池”疑为“西官,白虎,咸池”。西官下脱白虎两字。根据《索隐》注释条例可证。
1700891269
1700891270 “太一常居也”下《索隐》曰:“案《春秋合诚图》云:‘紫微大帝座,太一之精也。’”
1700891271
1700891272 “东宫,苍龙,房、心”下《索隐》曰:“《文耀钩》云:‘东宫苍帝,其精为龙。’”
1700891273
1700891274 “南宫,朱鸟,权、衡”下《索隐》曰:“《文耀钩》云:‘南宫赤帝,其精为朱鸟也。’”
1700891275
1700891276 “西宫,咸池”下《索隐》曰:“《文耀钩》云:‘西宫白帝,其精白虎。’”
1700891277
1700891278 “北宫,玄武,虚、危”下《索隐》曰:“《文耀钩》云:‘北宫黑帝,其精玄武。’”
1700891279
1700891280 据此,“西宫”下,显然脱了“白虎”二字。所以,古代流传下来的资料,须经复核;否则,容易发生误解。
1700891281
1700891282 《天官书》将浑天星象划分五区,即所谓五官。中官是“紫微大帝”及其子属、正妃与藩臣所居,东、南、西、北四官为苍龙、朱鸟、白虎、玄武四象,即为大帝的四神所守的区域。朱鸟或称朱雀,玄武或称灵龟。张衡《灵宪》云:“紫宫为皇极之居,太微为五帝之廷,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这张星图,看来很像上帝统治的天国的组织图:北极圈内的“紫宫”是天上最高统治者所居,南宫太微垣的五帝座,是天上次一等的统治者所居。黄道二十八宿分野区域,是由它的四种动物的神守卫着的。张衡《灵宪》云:“文曜丽乎天,其动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日者阳精之宗,月者阴精之宗。五星五行之精。众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攸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庶物蠢蠢,咸得系命。”由此可知,这张星图,俨然又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组织在天上的反映。
1700891283
170089128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一个人,如果想在天国的幻想的现实中寻找一种超人的存在物,而他找到的却只是自己本身的反映。……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但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因此,我们研究这张星图,天上与人间的关系,应当遵循马克思这一教导去获得理解。
1700891285
1700891286 黄道二十八宿,古时分为四区,称为四象。四象又称四灵,在天上尊为四神。它的来历,这里需要作些说明。
1700891287
1700891288 中国古代曾将动物总称为虫。根据《说文》解释,虫是“裸、毛、羽、鳞、介”五类动物的总称。虫分大虫与小虫两类,大虫实即大兽,大兽古代分为裸虫、毛虫、羽虫、鳞虫、介虫五类,相当于今日的人类、兽类、鸟类、鱼类、龟鳖类五类。人类属于兽类的一类,也即虫中一类。汉代王充在《论衡·遭虎篇》中说:“夫虎毛虫,人倮虫。”虎是毛虫,人是倮虫。在这毛、羽、鳞、介四类中,各有它的代表最灵的“精者”:麟、凤、龙、龟。而人类在这五类中又有人的最灵的“精者”:圣人。人是万物之灵。
1700891289
1700891290 《大戴礼·曾子天圆》中说:“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大戴礼·易本命》上说:“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这是说明在这四类中各有“精者”:麟、凤、龟、龙,而“倮虫之精者”就是“圣人”[63]。这四类“精者”及人类的“圣人”上升于天,就成为“四灵”、“四神”与“天帝”说的理论根据。张衡《灵宪》因说:“人之精者作圣,实始纪纲,而经纬之。”因此“天帝”就有资格居于紫宫,或为天极,“居其所,而众星拱之”[64],成为天上最尊贵的神。天帝与四神结合,形成天上的星象的组织系统。五官成为“天数五”,与五行说符合,可见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说,主要是占星术,是受到阴阳五行说和儒家学说等影响的。
1700891291
1700891292 黄道二十八宿分为四区,另一方面,又与中国古代观测中星,分黄道附近诸星为四陆,从而确定四时、八节、廿四气有其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黄道二十八宿作为观测日月五星视位置的背景,在科学上有其成就与贡献。《尚书·尧典》云:
1700891293
1700891294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1700891295
1700891296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1700891297
1700891298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1700891299
1700891300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1700891301
1700891302 日永即夏至,日短即冬至,日中即春分,宵中即秋分。《左传》昭公四年有虚为北陆、昴为西陆之说。四陆之名,始见于《续汉志》,但《左传》既有北、西两陆之说,循理当有南、东两陆之分,这点可能由于历史失于记载。鸟为南方之星,火为东方之星。古代观察四陆中星,以定二分二至。四陆中有鸟星,余星称火、称虚、称昴。甲骨文中已有鸟星、火星。火作中星,《左传》常见。昭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哀十二年:“火伏而后蛰毕。”《公羊传》昭公七年:“大火为大辰。”四陆观察中星,由来已久,那时尚无四象的名称。发展一步,成为四象。古代又曾观测“大火、伐、北极”的南中及其所指方位,以辨季节、定农时。此处北极即指北斗。《夏小正》中常记四时斗杓所指,可见古时重视。《天官书》云:“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汉书·律历志》云:“玉衡杓建,王之纲也。”古代在科学仪器尚未完备之时,是常以北斗为验时记日的标准的。这些观察成果,成为《天官书》中的科学内容与贡献。今将《天官书》的恒星部分略述如次:
1700891303
1700891304 中官、紫微垣
1700891305
1700891306 《天官书》所述中官,即指北极圈紫微垣及其附近诸星。《天官书》云:“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北天天极附近有太子、帝星、庶子、后宫、天枢及四辅、勾陈一、天皇大帝、右枢、左枢、天乙、太乙诸星。今将诸星星数、西名、星等列表于次。[65]
[ 上一页 ]  [ :1.7008912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