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891295
1700891296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1700891297
1700891298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1700891299
1700891300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1700891301
1700891302
日永即夏至,日短即冬至,日中即春分,宵中即秋分。《左传》昭公四年有虚为北陆、昴为西陆之说。四陆之名,始见于《续汉志》,但《左传》既有北、西两陆之说,循理当有南、东两陆之分,这点可能由于历史失于记载。鸟为南方之星,火为东方之星。古代观察四陆中星,以定二分二至。四陆中有鸟星,余星称火、称虚、称昴。甲骨文中已有鸟星、火星。火作中星,《左传》常见。昭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哀十二年:“火伏而后蛰毕。”《公羊传》昭公七年:“大火为大辰。”四陆观察中星,由来已久,那时尚无四象的名称。发展一步,成为四象。古代又曾观测“大火、伐、北极”的南中及其所指方位,以辨季节、定农时。此处北极即指北斗。《夏小正》中常记四时斗杓所指,可见古时重视。《天官书》云:“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汉书·律历志》云:“玉衡杓建,王之纲也。”古代在科学仪器尚未完备之时,是常以北斗为验时记日的标准的。这些观察成果,成为《天官书》中的科学内容与贡献。今将《天官书》的恒星部分略述如次:
1700891303
1700891304
中官、紫微垣
1700891305
1700891306
《天官书》所述中官,即指北极圈紫微垣及其附近诸星。《天官书》云:“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北天天极附近有太子、帝星、庶子、后宫、天枢及四辅、勾陈一、天皇大帝、右枢、左枢、天乙、太乙诸星。今将诸星星数、西名、星等列表于次。[65]
1700891307
1700891308
中名 星数 垣名 西名 星等 右枢 右垣一 1 紫微 αDra 3.6 左枢 左垣一 1 紫微 αDra 3.5 太子 北极一 1 紫微 rumi 3.1 帝 北极二 1 紫微 βumi 2.2 庶子 北极三 1 紫微 5umi 4 后宫 北极四 1 紫微 4umi 5 天枢 北极五 1 紫微 322H Cam 5 四辅 4 紫微 Cam 6 勾陈一 6 紫微 αumi 2.2 天皇大帝 1 紫微 Cep 1.9 天乙 1 紫微 KDra 3.8 太乙 1 紫微 iDra 4.8 由于北极绕着黄极旋转,凡25800年而一周,北极位置逐渐变动而生岁差。今之北极为小熊座αumi,即勾陈一;公元前2000年在小熊座β星,即帝星;公元350年,在322HCam,即天枢,北极五;今后8000年将在天鹅座α星,即天津四;12000年在天琴座α星,即织女一;25800年以后又回复今日的位置。[66]右枢在公元前三千年曾为北极。《星经》在紫微垣右垣外右枢、天一旁有一星曰太乙。这二星分别为3.6及4.8等星,与《天官书》所述“其一明者”不是一星,而见天极旁帝星独为2.2等星,较为明亮。此处所说‘太乙神常居之所’,当指北极第二星,即帝星。《天官书》以帝星为北辰,且为奉祠最尊的天神。《索隐》引《春秋合诚图》云:“紫微,大帝室,太一之精也。”张守节云:“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尚书·尧典》云:“肆类于上帝。”马融云:“上帝,太一神,在紫微宫,天之最尊者。”《诗·大雅·文王》云:“文王涉降。在帝左右。”《史记·封禅书》云:“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可见周代郊祀、宗祀,奉祀太一,祀天也,即神化人间帝王。《楚辞·九歌》有人以为即是楚郊祀歌。迎神曲是祠“东皇太一”,天地的总神,其余诸神陪祭[67]。《汉郊祀歌》云:“合好郊欢虞(娱)太乙。”《汉书·郊祀志》云:“居紫宫之神,其神最贵者。”这里又见楚汉之时,还是郊祀泰一之神的。从郊祀中,可以说明奉祀紫宫太一之神由来已久,而与神化人间统治相联系,这可说明其中含有特定的政治的现实意义。
1700891309
1700891310
《天官书》云:“旁三星三公,或云子属。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宫之属也。”旁三星即后宫、庶子及太子。三公:周代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一说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此以“三公或曰子属”并举,下文且以正妃四星为后宫之属。那么:“三公”、“子属”两说,当以后说为主。后句四星与前三星皆为太一神的眷属甚明。这四星孰指?古有两说:《星经》以为四辅,《援神契》以为勾陈。王元启《史记正讹》云:“四辅甚微暗,无大星。”《援神契》说为是。四辅皆为六等星,甚暗。勾陈本六星,四星斜指帝星。其一、二、三、四星星等为二、三、四、四。余两星勾陈五、六为六、四等星,勾陈五、六不计。勾陈一在四星中独为二等星(2.2),故大星正妃指勾陈一。《王莽传》云:“平帝元始元年授四辅之职。”张晏云:“莽为太傅,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是为四辅。”四辅之职,是王莽时事。《礼记·檀弓》郑注:“帝喾立四妃,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为正妃,余三小者为次妃。”从这两条材料看,“后句四星”为勾陈,而非四辅,说亦符合。《天官书》云:“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晋志》:“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藩七,东藩八。”王元启云:“考之天象,作十五星为是。”这十五星,东藩八为:上丞、少卫、上卫、少辅、上辅、少宰、上宰、左枢。西藩七为:少丞、少卫、上卫、少辅、上辅、少尉、右枢。东藩、西藩以(一)上丞、少丞,(二)少卫、少卫,(三)上卫、上卫,(四)少辅、少辅,(五)上辅、上辅,(六)少宰、上宰、少尉,(七)左枢、右枢对称。这些僚属藩卫天帝,职务当是反映国家中央一级的。丞相始于战国,为百官长。秦后为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西汉初称相国,后改丞相。卫尉始于战国,汉时为九卿之一,掌管宫门警卫。汉景帝时改称中大夫令。辅指辅弼。宰乃殷代始置,掌王家内外事务,西周沿袭,春秋称太宰,《周礼·天官》云:“乃立天官冢宰。”尉在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设尉;秦以国尉为武官之长。秦代以后,中央设太尉,郡设都尉,县设县尉。枢是天的枢纽的意义。右枢、帝星勾陈一(即纽星)先后为天之北辰。这二星名枢,可能古时因其极,曾为北辰,在星象的题名上,因而留有这个痕迹。《天官书》称“紫宫”,后世改称紫微。古代尚紫,《论语》云:“红紫不以为亵服。”古代紫衣作为君服,见《左传·哀公十七年》“紫衣”杜预注。在人间,紫宫指王宫,在天上即为天帝之宫。张衡《灵宪》云:“紫宫为皇极之居。”微有精妙、玄妙的意思。紫宫称为紫微,又见中国古代天文学受有道家学说的影响。紫宫称为紫微,北辰因又称为紫微星。
1700891311
1700891312
《天官书》云:“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否,曰阴德,或曰天一。”《晋志》:“天一星在垣外,阴德二星在垣内。”与此不合。此云:“阴德,或曰天一。”当为一星。天一为五等星,看起来时“若见若否”,司马迁说“直斗口三星”,王元启因疑三为羡文。《天官书》云:“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五星曰天棓。后六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王元启云:“星象,枪居西垣之外,棓居东垣之外。当云:右枪左棓。此云左枪右棓者,盖就星座南向者言之,则右枪左棓;就北向观星者言之,则枪反居左,棓反居右矣。”棓,《广雅·释器》:“棓,杖也。”俗字作棒。天枪、天棓当为捍卫宫垣的武力。《索隐》引《诗纬》:“主枪人棓人。”又引《石氏星赞》:“备非常之变。”左枪右棓当为天帝执戟之士,是皆以武力卫捍宫垣之证,故下文云:“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阁道六星,二、三、四在银河中,余在河旁,意谓渡河的通道。《索隐》云:“绝,度也。”《正义》谓:“营室七星,天子之宫。”“阁道六星,在王良北。飞阁之道,天子欲游别宫之道。”阁道启自宫垣,下至营室。故曰:“绝汉抵营室,曰阁道。”阁道六星,与下文北官阁道六星重出。根据《天官书》的星象划分,当入北官。竺可桢师谓:“古代阁道,或原在北官,至司马迁时代,因以西北天空过于空虚,而加入中官,亦未可知也。”[68]余疑司马迁写天帝出巡,涉及通道,随笔及之,未必以阁道六星入中官。《天官书》云:“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即天枢、天璇、天机、天权、天衡、开阳、摇光七星。《天官书》云“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即以斗杓来测知晚上的时间。杓星指示黄昏,衡星指示夜半,魁星指示黎明。[69]《天官书》云:“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匡即筐,为竹制方形藏器。《易》:“女承筐无实。”郑本作匡。[70]文昌六星类方形器,晋灼曰“似戴”,故曰:“斗魁戴匡六星。”《春秋·元命苞》云:“上将建威武,次将正左右,贵相理文绪,司禄赏功进士,司命主老幼、司灾咎也。”郑众注《周礼》司命为文昌第四星,与《天官书》合。《天官书》云:“在斗魁中,贵人之牢。”王元启云:“在上当有四星二字。星名天理,与斗魁第三星相近而侧立。”是也。天理四星,苏颂星图中尚存,《明史》无,以为古有今无。《天官书》云:“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辅星明近,辅臣亲强,斥小,疏弱。”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云:能,“假借为台,实为枱,或为臺。《汉书·天文志》:‘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曰三能。’《书纬·刑德》:‘放三公,象三能矣。’《史记·天官书》:‘三能色齐,君臣和。’”台“又为枱。天文斗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曰三台,亦谓之三阶。按古耕必耦。两耜相比,星形似之,因以为名”。三能源于三枱,像耦耕,转为三能、三台,引申为三阶、三公。王元启云:“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东二星,直轩辕北,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抵太微西垣,曰下台,为司禄,主兵。”辅星,孟康曰“在北斗第六星旁”,《宋史·天文志》云:“(北斗)第九星曰辅星,在第六星左,常见。”西属81uma,是六等星,甚暗。占星术因说:“明近”显示“辅臣亲强,斥小疏弱”。《天官书》云:“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锋。”此以矛、盾,招摇、天锋对举。《天官书》两名并举,是两存其说。招摇、天锋或为矛、盾的旁注误入正文。天锋在苏颂星图疑为玄戈。《天官书》云:“有句圜十五星,属杓,曰贱人之牢。”贯索九星,此云十五星,若连七公为十六星,稍有出入。《天官书》云:“其牢中星实则囚多,虚则开出。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诸星皆司守卫天帝,故云“动摇,角大,兵起”。自科学言之,此说纰缪,角指星光的芒角,恒星都是自己发光。中国古代早有所知。或问朱熹:“星受日光否?”曰:“星恐自有光。”[71]每颗恒星,实为一个遥远的太阳,由于距离远,看去只是小星,恒星用肉眼遥望,都呈细细光芒。这是眼睛纤维组织形成的错觉。此云角大,即指所见星的辐射状的光芒。动摇是由于大气上下翻腾动荡所致。大气密度不同,透明度亦异,看来好像星在眨眼动摇,实际恒星本身无所谓“动摇”、“角大”,此云“囚多”、“兵起”,是占星术的附会“不经之谈”。惟贯索中,薄树人先生云:“有三个显著的变星R、S、T”,“变幅分别为5.8m—12m,2.0m—9.5m,都是变化于可见和不可见的变星”,“可以解释《天官书》的星实、星虚的话了。显然当时已观测这几个变星后才会有这种占文”。从中官看,紫微是天帝及其后宫、僚属、卫士所居、所守。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李璠《大象赋》云:“俨阊阖之洞开。”阊阖即指紫宫的天门。天门是不易开的,因而天帝屈原是见不到的。
1700891313
1700891314
中官星图
1700891315
1700891316
1700891317
1700891318
1700891319
中官、紫微垣星名及星数表
1700891320
1700891321
1700891322
1700891323
1700891324
东官、天市垣
1700891325
1700891326
《天官书》云:“东宫苍龙。”《索隐》引《文耀钩》云:“东宫苍帝,其精为龙。”张衡《灵宪》云:“苍龙连蜷于左。”古人以为东方七宿,其形似龙。《天官书》云:“房、心。心为明堂,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属。不欲直,直则天王失计。房为府,曰天驷。其阴,右骖。”房宿四星,在黄道上,故与天驷联想。《律书》又云:“房者言万物门户也。”心宿三星,中央色最明。心宿二,旁两星,星等是3.1及2.9,较暗。心宿二西名a s c o,星等1.2,是一颗红色的恒星。古称大火,用为大辰,设立火正。”观察它的出没、南中,在定农时季节上起大作用。星的亮暗,主要在于星与地球的距离远近所决定,不在星的大小。此云:“心为明堂,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属。不欲直。”亦属占星家无稽之谈。
1700891327
1700891328
《天官书》云:“旁有两星曰衿,北一星曰舝。”衿,《索隐》引《元命苞》作:“钩钤两星,以闲防神府。”舝,《正义》引《星经》云:“键闭一星,在房东北,掌管籥也。”《天官书》云:“东北曲十二星,曰旗。”王元启云:“此所谓旗,在房心东北。盖即天市之左右垣。《晋志》云‘一曰天旗’,是也。东西各十一星,凡二十二星。曰十二者,十上脱二字也。”说是。旗即后世之天市垣。天市垣中有帝座,旁为左右垣,用地名代号。左(东)垣是魏、赵、九河、中山、齐、吴越、徐、东海、燕、南海、宋;右(西)垣是河中、河间、晋、郑、周、秦、蜀、巴、梁、楚、韩。地名代号有些规律,但有些乱。周是王朝;魏、齐、宋、晋、郑、秦是周所封古国;赵、中山、梁、楚、韩是战国国家;河间是汉高帝所置郡,文帝改为诸侯国;河中是唐开元所置府名,或为至德方镇名;九河,战国时黄河下游诸水之称;东海、南海是战国时黄海、南海之称,天上在银河滨;吴越指吴与越,还是吴越国,不明确。这二十二个地名不是一个时代的,地理位置多不准确。推其原因,或者由于古代巫咸、甘德、石申夫三家星说流传下来,后世把它们揉在一起,或者另有原因。《天官书》云:“旗中四星曰天市,中六星曰市楼。市中星众者实,其虚则耗。”天市四星,王先谦说即列肆、车肆各二星。市楼六星《新仪象法要》在车肆二星东北。《天官书》云:“房南众星曰骑官。左角李,右角将。”骑官,《新仪象法要》二十七星,三三相连,在阵车三星南,为帝宿卫的骑士,今1975年3月《考古》星图作十星。骑官下疑脱“角为天关”一语,补之语气始足。《晋志》云:“角二星为天关。”角二星,在黄道上,故有“左角李,右角将”之说。《索隐》引《元命苞》云:“左角理物以起,右角将率而动。”又引《石氏》说:“左角为天田,右角为天门。”角的上下,《新仪象法要》有天田、天门各二星。《天官书》云:“大角者,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帝廷,《索隐》引《援神契》云:“大角为坐候。”宋均云:“坐,帝座也。”天上有帝座多处,这是其一。帝座必有屏障,故以角为天关。摄提左右各三星,夹大角,古时用以观察时节。《离骚》云:“摄提贞于孟陬兮。”即指此事。失此不用,《史记·律书》因说:“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此语今人未能重视。《天官书》云:“亢为疏庙,主疾。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亢四星。疏庙,《索隐》引宋均以为疏外也。庙或为朝也。南门二星,在库楼南,天之外门。由此可见天国处处设立门关。《天官书》云:“氐为天根,主疫。尾为九子,曰君臣,斥绝不和。箕为敖客,曰口舌。”氐宿四星,尾宿九星。斥绝不和,王元启云:“斥远隔绝大小不相承,则君臣不和。”箕宿四星,似箕。《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载翕其舌。”又《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古人以箕为天口,主出气。《天官书》云:“火犯守角,则有战。房、心,王者恶之也。”火指行星荧惑。犯、守是天文术语。下文“其入守犯太微”,韦昭曰:“自下触之曰犯,居其宿曰守。”角指芒角。荧惑逆行,视其分野所属图,占星术以为“其舍命国”受兵之地。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火星云:“其出东方,反行一舍。所去者吉,所居之国受兵。”[72]《天官书》下亦云:“反道二舍以上,居之三月,有殃。五月受兵。”故“火犯守角则有战”。《春秋说题辞》云:“房心当明堂,天王布政之宫。”故荧惑反舍“房心,王者恶之也”。此亦是占星家的胡言乱语。自《天官书》至《开元占经》、《观象玩占》,此说曾迷惑当世,风行一时。
1700891329
1700891330
东官、天市垣星名及星数表
1700891331
1700891332
1700891333
1700891334
1700891335
东官星图
1700891336
1700891337
1700891338
1700891339
1700891340
南官、太微垣
1700891341
1700891342
《天官书》云:“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廷。匡卫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中端门。门左右掖门。”《索隐》引《文耀钩》云:“南宫赤帝,其精为朱鸟。”张衡《灵宪》云:“朱雀奋翼于前。”古人以为南方七宿,其形似鸟。权,孟康曰:“轩辕为权。”说是。下文:“权,轩辕。”轩辕十七星,形似权石,因有此称可证。衡,孟康曰:“太微为衡。”太微在黄道旁,日、月、五星所经。故曰:“衡,太微三光之廷。”三光,日月星也。太微左右垣,今各五星。东上将、东次将、东次相、东上相、左执法;西上相、西次相、西次将、西上将、右执法。《晋志》:东藩四星、西藩四星、南藩二星。《步天歌》:太微垣,“两面宫垣十星布,左右执法是其数”。皆云十星。司马迁独以太微匡卫十二星,并云:“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东西藩仍为八星,执法独有四星,多出两星,不知所指。《天官书》云:“门内六星诸侯。其内五星五帝座。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旁一大星,将位也。”门内六星诸侯,《晋志》、《隋志》、《宋志》皆作门内诸侯五星。《正义》云:“内五诸侯五星。”《新仪象法要》内五诸侯五星,与此异。五帝座五星,在五诸侯西。郎位十五星在五帝座东北。郎将一星,在郎位东北。《天官书》云:“月五星顺入轨道,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诛也。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命之。中坐成形(刑),皆群下从谋也。金、火尤甚。”顺入轨道,王念孙以为顺入一事,轨道为又一事。轨道即循道。“谓月、五星皆循道而行不旁出也。”[73]这也是占星家迷信之说,认为观察月亮、五星经过太微庭的动态,顺入、逆入、出、守、循道、不循道,可以判断吉凶祸福,而定刑戮。《天官书》云:“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月五星守犯者,如衡占。”少微《汉志》四星,《正义》曰:“廷,太微廷。藩,卫也。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第一星处士、第二星议士、第三星博士、第四星大夫。”轩辕,《正义》:“十七星。”大星为轩辕十四,近黄道,是浑天最亮二十颗一等星中最暗者。旁小星御者为轩辕十七,即御女。月、五星守犯,衡占与轩辕占同。这也可见占星家重视黄道列宿,把它作为背景,观察月亮、五星的动态,来判断国家的休咎。
1700891343
1700891344
《天官书》云:“东井为水事。其西曲星曰钺。钺北,北河;南,南河。两河、天阙间为关梁。”东井八星,在银河旁。钺一星。北河、南河各三星。分隔东井,中为黄道。南河西南有阙邱二星,近赤道。《正义》以为“天子之双阙,诸侯之两观”。《天官书》云:“舆鬼,鬼祠事。中白者为质。”舆鬼四星即鬼宿四星。最亮的星等只有3.8。在没有月亮的晴朗之夜,可见一个雾状斑点,即所谓“质”,后世称为“积尸气”:“白如粉絮者,谓之积尸气。如云非云,如星非星,见气而已。”明陈子龙曰:“旧传鬼宿中积尸气如云耳。近测得二大星中间实有三十六小星,此皆古人仪器未精之故耳。”今知是由一个350多颗星组成的疏散星团,名曰蜂巢星团。这样的星团,今已发现1000多个。[74]《天官书》云:“火守南北河,兵起谷不登。”王元启云:“此十字作小注,当著关梁之下。”《天官书》云:“故德成衡,观成潢,伤成钺,祸成井,诛成质。”这里占星家概述衡、潢、钺、井、质诸星或气,在占星术中所起的作用,亦是不经之谈。《索隐》曰:“衡能平物,故有德公平者,先成形于衡。潢为帝车舍,故王者游观,亦先成形于潢也。伤败也,王者败德,亦先成形于钺。”晋灼曰:“东井主水事,火入之,一星居其旁,天子且以火败,故曰祸也。”荧惑入舆鬼。《天质占》曰:“大臣有诛。”观成潢,王元启云:“天五潢在毕东北,西宫咸池之舍。又天潢八星即天津,在虚、危北,北宫玄武之舍,皆非本宫之宿。或云:井南有四渎星,此潢字盖系渎之讹。”王说是也。
[
上一页 ]
[ :1.7008912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