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891349
1700891350
1700891351
1700891352
1700891353
南官、太微垣星名及星数表
1700891354
1700891355
1700891356
1700891357
1700891358
西 官
1700891359
1700891360
1700891361
1700891362
1700891363
《天官书》云:“西宫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火入旱,金兵,水水。中有三柱,柱不具,兵起。”咸池三星,王元启云:“《晋志》亦云:咸池在天潢南。然考诸星距度,天潢五星距西北,去极五十八度。咸池三星距南,去极五十一度。咸池南一星较天潢西北一星相去七度,则应在天潢之北。今咸池星自明季已无,无从定其孰南孰北。”咸池,《新仪象法要》在天潢北,今图无。“西宫,咸池”,咸池非西官诸宿之总名。循苍龙、朱鸟、玄武之例,疑脱“白虎”二字。说已见前。“火入旱,金兵,水水,中有三柱”,王念孙谓:“火入五潢则为旱,金则为兵,水则为水也。”[75]《汉书·天文志》:“辰星入五车,大水。中有三柱者,谓五潢中有三柱也。”《天官书》云:“奎曰封豕。为沟渎。娄为聚众,胃为天仓,其南众星曰积。”奎十六星,娄三星,刍藁六星,在天苑西,主积藁草者。《正义》以为积,如淳曰:“刍蒿积为也。”《天官书》云:“昴曰髦头,胡星也。为白衣会。毕曰罕车,为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旁小星为附耳。附耳摇动,有谗乱臣在侧。昴毕间为天街。其阴,阴国;阳,阳国。”昴七星,明陈子龙曰:“近测实三十六星。”昴宿为散开星团,从望远镜视之,有四百以上的星体密集着,全部被星云所包围。[76]髦头或白衣会,是星体密集的形象描写。毕八星,似掩兔之毕。汉代画像石等所见之毕,状如细长的网。毕宿五为毕星团的首领,星等1.1,色赤。附耳一星在毕宿五房。昴、毕间黄道所经,《新仪象法要》有天街二星,《索隐》引《元命苞》云:“毕为天阶。”又引孙炎云:“昴、毕之间,日、月、五星出入要道,若津梁。”《天官书》云:“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下有三星兑,曰罚,为斩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曰觜觿,为虎首,主葆旅事。”参三星,罚三星,左右肩股四星,觜三星。参宿三星,为白虎七宿代表,排列成线,平直像秤衡。衡石下有三小星,上两暗,下一较亮,上小下大,形锐利,称为罚星,或称伐星,古代用以占卜国家杀伐或治理的事:“为斩艾事。”艾通乂,治理的意思,合称参伐。如把参宿看作白虎,参宿四、五、六、七成为虎的两肩、两股。参宿上部觜宿三星成为虎首,伐星则为虎尾,主持保障军旅的事。参宿古称大辰,为定季节的重要星辰。《天官书》云:“其南有四星,曰天厕。厕下一星,曰天矢。矢黄则吉,青、白、黑凶。其西有句曲九星三处罗(《汉志》下有列字)。一曰天旗,二曰天苑,三曰九游。”天厕四星,天矢一星。陈子龙曰:“旧传觜南四星,共天矢为五星。近测之,实二十一星。”天旗,即参旗九星。天苑十六星,如环状。九游,九星。《天官书》云:“其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下有四星曰弧,直狼。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附耳入毕中,兵起。”狼即天狼,一星。陈子龙曰:“近测云星大者,莫过于狼与织女;其体大于地径六十余倍也。”天狼,西名Sirius。陈遵妫《星体图说》云:“就全宇宙言之,天狼决非最大之太阳,然在太阳系所占之空间,则可谓最大之太阳。”[77]又陈遵妫《恒星图表》云:“放青白光,为全天第一光辉明恒星,实际光度约为太阳之四十八倍。为目视双星,伴星光度8.4等,相距10″.8(1925年),周期49.32年。”[78]天狼光度为-1.46等。双星转动,星呈变光现象。“狼角变色”,说明古人早已察觉,但云“多盗贼”,又为占星家胡言。弧即弧矢,《晋志》云:“弧九星。”其四、五、六、七、八、九六星,弯似弓及矢,余三星,一、二、三似直矢。此云四星,不知所指。南极老人星,《晋志》:“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老人星在天狼南约距36°,西名Canopus,“光度当比天狼强数千倍,约一万年后为南极星,故有南极老人之称”[79]。实际,古人只知此星极南,不知一万年后为南极。“附耳入毕中,兵起”,王元启云:“此七字亦后人增入者。”恒星不动,附耳岂能入毕,当是肉眼错觉所致。此云兵起,说也荒谬。
1700891364
1700891365
西官星图
1700891366
1700891367
1700891368
1700891369
1700891370
西官星名及星数表
1700891371
1700891372
1700891373
1700891374
1700891375
北 官
1700891376
1700891377
《天官书》云:“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虚为哭泣之事。其南有众星,曰羽林天军。军西为垒,或曰钺。旁有一大星为北落。北落若微亡,军星动角益希,及五星犯北落,入军,军起。火、金、水尤甚:火,军忧;水,(水)患;木、土,军吉。”《索隐》引《文耀钩》云:“北宫黑帝,其精玄武。”张衡《灵宪》云:“灵龟圈首于后。”古人以“北官七宿,其形如龟”。危三星,虚二星,羽林天军四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出垒壁阵南。斧钺三星,旁一大星为北落。张守节以为:“长安城北落门,以象此也。”北落若微亡,王元启云:“微谓不光明,亡谓伏匿不见。”军星动角益希,王云:“军星谓羽林军之四十五星,动摇光角,或星不备而益希。”火,军忧。王云:“火星入军,则有忧也。”水[水]患,王云:“《汉志》有复出水字,谓水星入军有水患也。此脱。”木、土,军吉。孟康曰:“木星、土星入北落军,则吉也。”《天官书》云:“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此句有误。《正义》校作“曰司命”。以司空只一星,又不在危东。王元启校作:“司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命、司禄、司非。”以司命等八星,俱在危西,而云危东六星,疑危上脱司字。《天官书》云:“营室为清庙,曰离宫阁道。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马,车骑满野。”营室二星,离宫大星。阁道六星,与中官重出。天驷四星,王良一星,《晋志》合称“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策一星,在王良前。《天官书》云:“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潢。天潢旁江星。江星动,人涉水。杵臼四星,在危南。瓠瓜,有青黑星守之,鱼盐贵。”策一星,《新仪象法要》入中官、紫微垣。天潢八星,宋均云:“天潢,天津也。”江一星,王元启云:“此所谓江,即在天潢旁。据《星经》:天津九星,在虚、危北,横汉中,一曰天江。太史公分潢旁一星曰江,故谓天潢八星。《星经》合而言之,故谓天津九星。天潢,宋均以为即天津者是也。”杵臼四星,在危南,王元启云:“盖所谓败臼是也。”《宋志》云:“败臼四星,两两相对。”瓠瓜五星,在离珠北。集合三四等星,故甚显著。《天官书》云:“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南斗六星,建六星,在斗北。牵牛,此指牛宿,六星。河鼓三星,在牵牛北。此河鼓俗称扁担星或称牵牛、牛郎。王元启云:“《尔雅》河作何、荷,同。荆楚呼牵牛为担鼓,担者荷也,故曰荷鼓。”婺女四星,为女宿,或称须女,或称婺女。织女三星在河北。织女俗称梭子星。河鼓、织女,即俗传七月七日相见的星。牛郎、织女住在银河两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看来距离有限,实际从河鼓飞到织女,至少要费14光年。如乘宇宙火箭,每秒飞行11公里,需要40万年。银河用巨大望远镜观察,可见众星粲然,至少有一千亿颗,每颗星是一遥远的太阳,我们的太阳,是其中之一。
1700891378
1700891379
北官星图
1700891380
1700891381
1700891382
1700891383
1700891384
北官星名及星数表
1700891385
1700891386
1700891387
1700891388
1700891389
总计《天官书》所述星数约545或566。根据现代天文学仔细计数,肉眼可见的星:一等星20颗,二等星46颗,三等星134颗,四等星458颗,五等星1476颗,六等星4840颗,总计6974颗。《天官书》是从一等星数到四等星多一些。《汉志》中外星官有名的118,积数783。《晋志》陈卓总甘、石、巫咸三家星图有名的283,积数1464。《灵宪》同。《隋志》1565星。《明志》1725星。清乾隆《仪象考成·后编》3083星。道光《仪象考成·续编》积数3239。今用望远镜观测,最小的可见五万颗以上,最大的约在十亿颗以上。实际远不止此,遥远的星系,在望远镜中只是一个模糊的光斑,其中却包藏着上千亿颗星球,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1700891390
1700891391
结 语
1700891392
1700891393
通过对于《史记·天官书》的研读,提出几点看法。
1700891394
1700891395
1.《天官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星象的文字记录。司马迁的记录,形象生动,言下见图,通过考察,可以将它复绘。这是一份重要的星象资料。《天官书》对于恒星的位置、大小、颜色、光辉、形状、星组、运动诸方面,有所论述,可供我们研究。由于赤极绕着黄极不断绕转,赤极位置古今不同,恒星的赤经赤纬古今亦异。这种现象称为岁差。《天官书》以帝星为北极,唐初李淳风撰《晋书·天文志》以勾陈一,即纽星为北极。梅文鼎说:二十八宿去极度,唐一行所测与汉测不同。自牵牛、须女至参、东井“十四宿去极之度,皆古测大而唐测小,是所测去极之度少于古测,为其星自南而北也”。自舆鬼、柳至箕、南斗“十四宿去极之度,皆古测小而唐测大,是所测去极之度多于古测,为其星自北而南也”[80]。这一现象也反映在《天官书》五官的划分之中。《天官书》列入中官的星,在《新仪象法要》中,有的列入东官,有的列入南官。《新仪象法要》列入北官的星,《天官书》或列入中官。近人朱文鑫因谓:“招摇、贯索侵入东官,三台侵入南官,是证《天官书》以帝为极星。盖周、秦之际,北极在帝之南约五度,与今极相距二十度。故招摇等星较近于极,自当列入中官。”[81]从这岁差现象,结合其他情况,我们可以进而探索中国天文学及二十八宿产生及确立的时代。《天官书》对于恒星的位置、大小、颜色、光辉、形状、星组、运动作用诸方面有所论述,我们也可从而探索与评价中国天文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成就。如云“狼角变色”,便知古时已知恒星的变光现象,有其科学价值,值得注意与研究。
1700891396
1700891397
2.司马迁学天官于唐都。唐都在太初改历时“分其天部”,看来并不知历。《天官书》中,司马迁引进不少唐都占星、王朔望气、魏鲜占岁的东西,“为后世妄言祸福者所藉口”[82]。清梅文鼎批评《天官书》云:“历学、天文各为一家。治天文者不知七政有一定之行,往往凭臆而谈。而治历者则有理可推,有数可记,可以预知,可以共晓,而影射疑似之见,不可参入,故不道天文灾祥之说。《天官书》曰:心宿不欲直,直则天王失计。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又五星皆有当居不居,不当去去之之占。以历法按之,恒星经纬皆有常度,初无变动。老人星江以南三时尽见,五星之迟留伏逆皆有本行可推步,并无当居不居,不当去去之之事。诸如此者,不可枚举。倘史公知历,必不为此支离之说,以贻讥于后世矣。”[83]竺可桢师亦曰:“梅定九谓:‘司马子长世为史官,而天官、历书殊为阙略。’吾人不能不有同感耳。”[84]《天官书》中,确有不少纰缪应予批判的。
1700891398
[
上一页 ]
[ :1.7008913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