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917927
◆为了证明一个理论是科学的,我们并不需要去观测和验证它的所有预测,只需要检验至少一个就可以了。暴胀是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因为它通过了观测数据的检验。而平行宇宙似乎是暴胀“大礼包”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1700917928
1700917929
◆暴胀让可能变成了现实:如果描述均匀空间的数学方程有多个解,永恒暴胀就会创造出无数多个空间区域,将这些解逐个变成现实。这就是第二层多重宇宙。
1700917930
1700917931
◆许多在第一层多重宇宙中保持不变的物理定律和常数,在第二层多重宇宙中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处在不同的第一层平行宇宙中的学生在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是相同的,历史课的内容却不尽相同;而处在不同第二层平行宇宙中的学生在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都有着天壤之别。
1700917932
1700917933
◆这可以解释为何我们宇宙的许多常数都仿佛经过了精细微调。它们实在太精细了,因此只要改变一点点,我们所知的生命形态就不可能出现。
1700917934
1700917935
◆这将赋予物理学的许多测量数据以新的内涵。这些数字不能告诉我们物理实在的本质,只能描述我们所在的这个位置,就像我们在宇宙中的邮政编码。
1700917936
1700917937
◆尽管平行宇宙假说饱受争议,但主流科学家对它的批评已经从“这种想法毫无道理,并且我讨厌它”转变为“我讨厌它”。
1700917938
1700917939
1700917940
1700917941
1700917942
1700917943
穿越平行宇宙
1700917944
1700917945
1700917946
1700917947
1700917949
1700917950
穿越平行宇宙
1700917951
1700917952
1700917953
1700917954
1700917956
1700917957
穿越平行宇宙
1700917958
1700917959
1700917960
1700917961
1700917962
穿越平行宇宙 我们视为真实的万物,都是由那些不能被视为真实的事物所组成的。
1700917963
1700917964
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
1700917965
1700917966
不对,这根本讲不通,一定是哪里出错了!彼时,我还在斯德哥尔摩,正在我女朋友的宿舍里学习,为我的量子力学考试做准备。教科书告诉我,像原子这样微小的物质能同时位于不同的地方,而像人类这种宏观的事物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不可能!我告诉我自己。人类是由原子组成的,如果原子能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我们肯定也可以啊!书上还说,每当一个人观测到一个原子的位置,这个原子就会随机地跳跃到它之前所在的某一个位置。但是,我无法找到任何一个方程来定义什么才算真正的观测。一个机器人算得上观察者吗?那么单个原子呢?书上只是说,每个量子系统都一定遵循着所谓的薛定谔方程。但是,这难道不和随机跳跃的逻辑相违背吗?
1700917967
1700917968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我鼓起勇气敲开了一位著名物理学家的门,他是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成员之一。20分钟后,我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深感自己的愚蠢。这位物理学家说服了我,让我确信之前是我的理解完全错误了。这件事成了一个起点,为我开启了一段至今仍在延续的人生旅途,把我引向了量子平行宇宙。直到几年后,我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士时,才意识到我并不是唯一一个在这上面犯错的人。我发现,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被量子力学所困扰,而我却恰好在撰写该领域的论文中找到了极大的乐趣。
1700917969
1700917970
不过,在我告诉你这一切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第7章的内容)之前,我想带你一起溯时间之流而上,去真正欣赏一下量子力学的疯狂,以及那些恼人之事的根源。
1700917971
1700917972
原子乐高
1700917973
1700917974
2013年,我问我儿子亚历山大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时,他说:“你看着办吧!什么东西都可以,只要是乐高就行……”我也非常喜欢乐高。我觉得,我们的宇宙也一定很喜欢乐高——因为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构件组成的,(见图6-1)。在元素周期表中,80种稳定原子都是由同一套“宇宙乐高积木”组成[20],我认为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正是它们构成了万事万物,从石头到兔子,从恒星到音箱——它们唯一的不同之处只在于,组成它们的“积木”数量和排列方式不同。
1700917975
1700917976
[
上一页 ]
[ :1.7009179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