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918252e+09
1700918252 那么,埃弗雷特的激进想法到底是什么?出人意料的是,它可以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来概括:波函数永远不会坍缩,从来都不会。
1700918253
1700918254 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有没有观察的动作发生,那个描述我们宇宙的波函数都在发生着明确的变化,永远遵循着薛定谔方程。所以,薛定谔方程毋庸置疑占领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意味着,你可以把埃弗雷特的理论看成“量子力学简化版”,对教科书上讲的知识,你只需要抛弃那些与概率和波函数坍缩有关的假设就好了。
1700918255
1700918256 这让我大为吃惊,因为我之前听说的流言称,埃弗雷特假想出了某些听起来十分疯狂的念头,比如平行宇宙,每当你进行一次观察,我们的宇宙就会分裂成若干个平行宇宙。实际上,一直到今天,我的许多同行们都还以为这就是埃弗雷特的理论。读埃弗雷特的书教会了我两件事,一件是物理学,另一件是社会学。我认识到,亲自去读一读原始资料是多么重要,仅仅依靠二手信息则会让人误入歧途。人们被误解、误传和错误引用的事情不仅发生在政治领域,还发生在其他领域,埃弗雷特的博士论文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当时,物理学领域的几乎所有人对它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却几乎没有人真正把原文找来读一读[31]。
1700918257
1700918258 我废寝忘食地读着埃弗雷特的书。他的逻辑十分美妙,他根本没有假设出那些听起来疯狂的东西,它们只是随假设而来的结果而已!一开始,它听起来过于简单,仿佛根本行不通。毕竟,尼尔斯·玻尔和他的合作者们都是聪明人,他们并非凭空捏造出波函数坍缩的想法,而是为了用它来解释为何实验看起来有确定的结果。但是埃弗雷特意识到了某些令人惊讶的事情:即使实验并没有确定的结果,它也会看起来好像真的有!
1700918259
1700918260 图7-1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称这个实验为“量子扑克牌”(Quantum Cards):你拿起一张下边缘极其锐利的扑克牌,把它完美地竖立在桌子上,并赌100美元它倒下时会正面朝上。接着你闭上眼睛,等你听见扑克牌倒下的声音时,才能睁开眼睛查看结果。根据经典物理学,它会永远保持完美的平衡状态[32]。但是根据薛定谔方程,不管你做得多么完美,扑克牌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倒下,因为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说,物体不可能保持在同一个地方一动不动(此处指保持竖直状态)。由于初始状态是左右对称的,最终状态也应该如此。这意味着,扑克牌将同时向左右两个方向倒下,处于这两个状态的叠加态。
1700918261
1700918262
1700918263
1700918264
1700918265 图7-1 “量子扑克牌”思想实验:在上午10:00,你将一张扑克牌竖立在桌子上,赌100美元它倒下时会正面朝上,然后闭上眼睛。10秒后,扑克牌处在同时向左和向右倒下的叠加态,所以,波函数描述了扑克牌同时处于两个地方。10秒后,你睁开眼睛,查看扑克牌,此时,波函数描述了你同时处在高兴和沮丧两个状态。尽管依然只存在一个波函数和一个量子实在(在其中,组成你和扑克牌的粒子同时处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埃弗雷特意识到,这实际上好像我们的宇宙分裂成了两个平行宇宙(下图),每个平行宇宙中都有着确定的结果。
1700918266
1700918267 当你睁开眼,查看扑克牌时,你就进行了一次观测。那么,根据哥本哈根解释,波函数将在此刻坍缩,你会看见扑克牌要么正面朝上、要么正面朝下,每种结果的概率为50%。于是,你有可能喜笑颜开地拿走100美元,也可能会懊悔自己竟然为这个可恶的物理实验浪费了整整100块钱。根据哥本哈根解释,物理定律无法预测究竟会发生哪种结局,因为它具有内在的随机性。
1700918268
1700918269 然而,埃弗雷特怎么说呢?在埃弗雷特看来,观察并不具备神奇的能力:它只是一个普通的物理过程,和其他过程没什么两样,但它拥有一个特点,即信息传递。在这个例子中,信息从扑克牌传递到了你的大脑。如果波函数让扑克牌正面朝上倒下,你就会很开心,反之亦然。将这些事实与薛定谔方程结合起来,他很容易就计算出了波函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它会发生改变,变成描述一个叠加态,这个叠加态由两个状态叠加而成,每个状态对应扑克牌和你身上所有粒子的一种配置方式:一个是扑克牌正面朝上然后你很开心,一个是正面朝下所以你很失望。以下是三个关键点:
1700918270
1700918271 ●这个实验让你的思维同时处在两种状态。本质上说,这类似薛定谔的猫,只不过把猫换成了你,但是该实验并不会让你像薛定谔的猫一样丧命。
1700918272
1700918273 ●这两个思维状态完全意识不到彼此的存在。
1700918274
1700918275 ●你的思维状态与扑克牌的状态相连,这样,万事万物都是一致的。(即波函数并不会描述一个“扑克牌正面朝下而你却看见正面朝上”的粒子配置。)
1700918276
1700918277 薛定谔方程将让事物的发展保持连贯一致,这一点很容易证明。比如,你正在做量子扑克牌实验时,你的损友恰好走进房间问你在干什么。此时,所有粒子(包括扑克牌、你和你朋友身上的所有粒子)的状态都被演变成了一个叠加态,分别是“扑克牌正面朝下/你很沮丧/你朋友安慰你”和“扑克牌正面朝上/你很开心/你朋友向你借钱”。
1700918278
1700918279 将这些综合在一起,正如图7-1所展现的那样,埃弗雷特意识到,尽管只存在一个波函数和一个量子实在(在其中,我们宇宙中的许多粒子都同时处在两个位置),但这一切看起来就好像我们的宇宙分裂成了两个平行宇宙一样!实验结束的时候,将出现有两个不同版本的你,每一个你主观上都觉得很真实,但对另一个你的存在毫不知情。
1700918280
1700918281 想到这里,我的脑袋开始天旋地转,因为量子扑克牌实验只是微观量子怪诞性被放大到宏观世界的一个小小的例子。我们在上一章曾讨论过,这种微小差异被放大到宏观世界的过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比如,一次宇宙射线粒子的撞击可能引发或未引发某人的癌变,今天的大气条件可能演变或不会演变成明年的一场4级飓风,还有当你通过神经元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发生的种种。
1700918282
1700918283 也就是说,平行宇宙的分裂持续不断地在进行着,使得量子平行宇宙的数量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由于这种分裂从大爆炸的时刻就开始了,很有可能,你所能想象到的所有宇宙历史都已经在量子平行宇宙中变成了现实,只要它们不违反物理定律就行。这样一来,平行宇宙的数量,远远大于我们的宇宙中所有砂砾的数目。简而言之,埃弗雷特告诉我们,如果波函数永不坍缩,那么我们所感知到的熟悉的现实世界只是冰山一角——这座存在论的冰山极其庞大,由数不胜数、真实存在的量子实在构成。
1700918284
1700918285 可能你还记得,我们在第5章里讲到过另一种平行宇宙。为了防止混淆,先让我们来复习一下第5章讲过的概念。当我提到“我们的宇宙”时,我指的是一个球形空间区域,球面上发出的光线在大爆炸140亿年后能够到达我们,我们观测到了它的一些经典性质(有哪些星系、分布在什么地方、有怎样的历史,诸如此类)。在第5章里,我们讲到,在我们的球形空间区域之外,在广袤无垠的空间中,在遥不可及的地方,还存在着其他球形空间区域,根据它们与我们的有效物理定律相同或不同,把它们称为第一层平行宇宙或第二层平行宇宙。
1700918286
1700918287 现在,让我们把埃弗雷特发现的量子平行宇宙称为“第三层平行宇宙”,所有的第三层平行宇宙组成了“第三层多重宇宙”。这些平行宇宙在何处呢?第一层和第二层平行宇宙虽然与我们相去甚远,但终究都位于我们所熟悉的三维空间中,但是,对于第三层平行宇宙来说,如果考虑到三维空间的话,它就位于此处,而并非远在他乡。它与我们的分离发生在所谓的“希尔伯特空间”(Hilbert space)中,这是一种抽象的空间,拥有无限多的维数,波函数就栖身于其中[33]。埃弗雷特关于量子力学的观点几乎被完全忽视了,直到10年后,著名量子引力理论家布莱斯·德维特(Bryce DeWitt)发掘了这个理论,并将它变得流行起来。他把这个理论称为“多世界诠释”(Many Worlds interpretation),这是个有点儿拗口的名字。
1700918288
1700918289 后来,我见过布莱斯,他告诉我,他一开始向休·埃弗雷特抱怨说,尽管他喜欢埃弗雷特的数学方法,但直觉上很难接受,因为他没法感觉到自己不断分裂成许多个自己。他告诉我,埃弗雷特用一个问句来回答他:“那你能感觉到自己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着太阳旋转吗?”“讲得好!”布莱斯大喊一声,并乖乖认输。
1700918290
1700918291 经典物理学同时预测了两个事实:我们正在围着太阳转;我们丝毫感觉不到这件事。与之类似,埃弗雷特告诉我们,永不坍缩的量子物理学也同时预测了两个事实:我们正在分裂;我们丝毫感觉不到这件事。
1700918292
1700918293 有时候,我的信念与感觉很难统一。时间快进到1999年5月,我正在等待第一个儿子的降生。我感到很紧张,希望妻子分娩一切顺利。但是,在同一时刻,我所相信的物理学却说服我,幸运和不幸的结果将同时存在于不同的平行宇宙。在这种情况下,我所谓的“希望”又意味着什么呢?或许,我是在希望我自己出现在一切顺利的那个平行宇宙中?不,这是废话,因为我将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平行宇宙中,在一些平行宇宙中,我会欣喜若狂,而在另一些平行宇宙中,我会伤心欲绝。或许,我希望的是在所有平行宇宙中,分娩都会一切顺利?不,这也是废话。因为顺利的可能性本质上是可以用薛定谔方程计算出来的,对一件事先已经决定好的事情抱以希望并不符合逻辑。但是很明显,或许也很幸运,我的情感并不完全符合逻辑。
1700918294
1700918295 随机性的幻觉
1700918296
1700918297 我还有更多问题。大家都知道,如果你重复做一个量子实验,那么一般来说,你会得到看似随机的不同结果。比如,有一些以相同的方式预先准备好的原子,你要测定它们的自旋方向,结果你会得到一系列看似随机的结果,比如,“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顺时针”“逆时针”等。量子力学不能预测你的实验结果,只能预测不同结果出现的概率。但是,这种与概率有关的说法,来源于哥本哈根解释的波函数坍缩假设。那么,在埃弗雷特眼里,量子力学为什么会出现随机性呢?其实,根据薛定谔方程,根本不存在随机性这种东西——如果你知道我们宇宙此时此刻的波函数,本质上来说,你就能预测出未来任何时刻的波函数。
1700918298
1700918299 1991年秋天,我报名参加了一门不寻常的课程,由我的研究生同学安迪·埃尔比(Andy Elby)讲授量子力学的各种诠释。他的宿舍曾经就在我女朋友宿舍的隔壁,宿舍门上经常装饰着一些有用的建议,比如“7个步骤让你变拖延”。和我一样,埃尔比也对量子力学的真正含义十分着迷。在课程中,他请我讲了两堂课,主题就是埃弗雷特的研究。这是我人生中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演讲物理方面的内容。
1700918300
1700918301 演讲中,我花了很长时间来讲埃弗雷特对随机性的解释。首先,如果你做了量子扑克牌实验(见图7-1),两个版本的你(在各自的平行宇宙中都是有效的)都会看见一个确定的结果。两个你都会感到结果是随机的,因为没办法进行预测——不管你预测到什么结果,在另一个同样真实的平行宇宙中,都有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
[ 上一页 ]  [ :1.7009182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