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91929e+09
1700919290
1700919291
1700919292 图10-5 在飞向伦敦途中的世界线。我在A点起飞,之后很快睡着(B点),并在着陆前醒来(C点)。尽管我在C点的意识感知不管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与B点相去甚远,但它感觉起来却与我睡觉前的最后一份意识感知(B点)无缝连接,而与其他人(比如其他乘客)的意识感知不相连,尽管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比B点更靠近C点。
1700919293
1700919294 这说明,提及连续性只是在转移话题,我们并没有发现什么新的物理过程,让你对观察者的感觉是连续的,从而解释我们对时间流逝的熟悉感觉。幸运的是,有一个简单的解释,不需涉及任何新的物理概念,现在我们就来探索一番。数学宇宙假说与我们的主观经验相结合,告诉我们时空中存在着一种非常复杂的辫子状的结构——人类,他们拥有自我意识,并仿佛能感觉到观察者时刻。我们知道,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范围都非常有限——你的大脑所占的空间只比一升多一点,它产生一个单独的想法或感觉通常需要0.1秒,误差在10倍以内。这意味着,观察者时刻的主观感觉只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时空局域内有什么东西,而不取决于空间中的其他区域(比如你所见的周遭外部实在),也不取决于时间中的其他时刻(比如你几秒前的经历)。但是,你的意识感知包含了以下两个重要的部分:你意识到面前摆着的这本书以及5秒前读过的那句话,尽管二者都不属于你观察者时刻的小小时空区域。也就是说,你的观察者时刻的主观感觉包含了时间和空间中的其他地方——尽管它本不应将其包含进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1700919295
1700919296 我们在第8章曾讨论过这个矛盾的空间部分。当时我们总结到,你的意识并不是在观察外部世界,而是在观察你脑中形成的一个精妙的实在模型。由于你的感官不断输入各种信息,这个模型也在不停更新,并用这些信息来追踪外部世界发生的事情[59]。所以,你当前的观察者时刻的时空模式也包含了你当前脑中实在模型的状态。正如图10-6所示,时间的部分也十分类似,你对世界的模型不仅包括当下周遭的信息,还包括你对过去周遭环境的记忆。这8条胶片中的每一条都代表了一个单独的观察者时刻。每一个都包含一张清晰的图片,表示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还包含一串逐渐消隐的记忆,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在现在这个时刻,你就能感受到一整个时间序列的事件。因此,你的空间实在模型让你产生了一种主观感觉,好像你正在观察一个三维的空间,但实际上你的思维只是在观察你脑中的一个关于实在的模型;同样,你的时间实在模型也一样,它的一连串记忆序列让你产生了一种对时间的主观感觉,仿佛时间在一系列事件中流淌向前,但实际上,你的思维只是在观察大脑中一个观察者时刻的实在模型而已。换句话说,你对时间流逝的主观感觉来自你现在所拥有的记忆之间的关系。
1700919297
1700919298 让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在我睡觉时,有人对我进行了完美的克隆,这个克隆人拥有我所有的记忆,并且醒来时感知到了一个观察者时刻。他依然会感觉到时间从一个复杂有趣的过去流淌而来,即使他实际上只有片刻经历。这意味着,对“时段”和“改变”的主观感知都是感质,是基本的瞬时感知,就像红色、蓝色和甜蜜一样。
1700919299
1700919300
1700919301
1700919302
1700919303 图10-6 一个潜水者和一个滑雪者在4个不同时刻对时空的主观感知(观察者时刻)。每条胶片都对应着一个观察者时刻,包括一张清晰的照片(代表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逐渐消隐的记忆(代表过去发生的事情)。如果我打乱这8条胶片的顺序,你也可以很轻易地将其重新进行排列,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关联——某些观察者时刻的当下视觉印象(最右帧)与其他时刻的记忆相符合。
1700919304
1700919305 这个数学宇宙假说的推论十分激进,所以现在请放下书,停下来想一想。此时此刻,你所意识到的一切感觉起来并不像一张照片,而像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并不是实在本身,它只存在于你的大脑中,作为你脑中的实在模型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大量关于真正的外部物理实在的信息,只要你不是在做梦或产生幻觉。但它所组成的依然是一个经过了大量剪辑的版本,就像电视里的晚间新闻一样,主要特写了某些亮点,而这些亮点都是发生在附近的时间和空间内的模式。你的大脑认为这些模式对你有用,于是选择让你知晓。
1700919306
1700919307 当你看电视新闻时,你并不能直接看到空间中那个遥远的部分,你只是在观看一段与那部分空间有关的、经过了剪辑的电影。同样,你也并不能直接看到过去,只能看到一段与过去有关的、经过了剪辑的电影。但是,与几分钟就能看完的新闻节目不同,你同时观看着大脑中的所有影片,也就是说,你同时意识到现在和过去的事件。一秒钟后,你又看了一遍脑中的影片,它和一秒钟前的那段影片几乎完全一样,就像电视节目的重播,但经过了略微的编辑,在末尾加上了一秒钟的新材料,并缩短了之前的部分。也就是说,即使一个观察者时刻在客观上只占据了小于一升的空间和短于一秒钟的时间,它主观上也会感觉自己占据了你所意识到的所有空间,以及你所能回忆起来的所有时间。你觉得,你正从此时此地观察时间和空间,但那部分时间和空间都只是你所经历的实在模型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你从主观上感觉到时间在流逝,尽管它并没有。
1700919308
1700919309 自我意识,源于一个你自己的模型
1700919310
1700919311 此外,你自己也身处这部电影中,因为你的实在模型包含了你对自己的模型。这就是为什么你不仅只拥有意识,还拥有“自我意识”的原因。这意味着,当你感觉你正在读这本书时,实际上只是在你脑中的实在模型中,一个你自己的模型正在看着这本书的模型(见图10-7)。这就引出了一个关于意识的终极问题:到底是谁在看着你脑中的实在模型,从而产生了主观意识?我的猜测是:没有人!如果你脑中真有另一个部分在看着你的实在模型,并感知到其中的所有信息,那么这个部分必须将这些信息全部传送到它自己的局域副本中。从进化论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神经科学中也没有发现任何与之有关的证据。此外,它也无法解决以下这个问题:如果真需要一个旁观者,那么,这个实在模型副本又需要另一个旁观者才能被主观感知到……周而复始,将引发一个无穷后退问题。
1700919312
1700919313 当然,我猜答案很简单,也很美丽——不需要任何旁观者,因为从根本上说,你的意识就是你的实在模型。我认为,意识是信息以某些复杂的方式加工时的感觉。因为,你大脑的不同部分之间会相互交流,你的实在模型的不同部分之间也会彼此沟通,所以,你的自我模型会与你的外部世界模型相互交流,于是就产生了“前者感知到后者”的主观感觉。当你看着一颗草莓时,你主观上会觉得脑中的红色模型非常真实。同样,你主观上也会觉得脑中心灵之眼模型的主观视角非常真实。
1700919314
1700919315 我们知道,一束神经元中,同一种基本电信号可能会被极富创造力的大脑解读为不同的感质,你主观上会觉得这些感质完全不同——根据神经束来源(眼、耳、鼻、口或皮肤等)的不同,我们会把它们感知为颜色、声音、气味、味道或触觉。最重要的区别并不在于携带这些信息的神经元不同,而在于它们连接的模式不同。尽管你对自我的感知与对草莓的感知有着天壤之别,但它们本质上都一样,都是时空中的复杂模式。也就是说,我认为,你所拥有的自我,也就是那个你称为“我”的主观视角,也只是感质,同你对“红色”和“绿色”的主观感知没什么两样。简而言之,红色和自我意识都是感质。
1700919316
1700919317
1700919318
1700919319
1700919320 图10-7 我认为,意识是信息以某些复杂方式加工时的感觉。人类主观感知到的那种意识,来自脑中的自我模型与世界模型的交互。图中的箭头符号表示了信息的流向。比如,感官不断输入着信息,帮助你的世界模型不断追踪外部实在中发生的事情,而信息输出通过运动皮质控制着你的肌肉,从而影响外部实在,比如,翻开这本书。
1700919321
1700919322 预测你的未来
1700919323
1700919324 科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其实也是拥有大脑的主要目的之一,即预测我们的未来。但是,假如时间并不流逝,那所谓的预测未来又指的是什么呢?
1700919325
1700919326 从图10-6中可以看出,即使变化和时间流逝的概念并不存在,我们也可以将其修改为一个合理的问题。图中的8个观察者时刻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人,其中一人在潜水,另一人在滑雪,每个人都对应着时空中一个长长的辫状模式。对这8个观察者时刻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出它们之间的一些有趣的关系:在某些观察者时刻中,当下的视觉印象(每条胶片的最右帧)与另一些观察者时刻的最新记忆(中帧)相匹配;而某些观察者时刻的最新记忆(中帧)与另一些观察者时刻的较早记忆(左帧)相匹配。这唯一地确定了两个单独的观察者时刻的时间序列,分别对应着左右两列胶片,并且越往上,时间越靠后。
1700919327
1700919328 考虑所有时空中的所有观察者时刻。你在未来的感知也能以相同的方式与你当下的观察者时刻相匹配,像拼图一样吻合在一起。尤其是,它们会以正确的次序共享你当下的记忆(允许某些合理的遗忘和记错的情况),并在序列的末尾加上额外的最新记忆。
1700919329
1700919330 比如,假设你就是图中那位潜水者,刚刚看见一只巨大的海龟向右上方游过去(见图10-6,左列,从上往下数第二个观察者时刻),此时,你想要预测你的未来。由于这只是一个思想实验,我们还可以假设你智力超群,已经搞清楚了我们宇宙的数学结构,也已经计算出了它的所有观察者时刻是什么样,以及它们主观感觉起来怎么样。你意识到,唯一与你当下的观察者时刻相匹配的观察者时刻位于图片的左上方,并在末尾处添加了1秒钟的新感知。于是,你预测道,这就是你1秒钟后将会感知到的东西:1秒钟后,你将看到一只巨大的海龟向你游过来。用这种方式,你就发现了传统科学中的“因果关系”概念,因为你能从过去预测未来。
1700919331
1700919332 你在哪里
1700919333
1700919334 我们已经看到,我们的物理实在可能是一个数学结构,包括时间、空间、物体,甚至你自己。我们还看到,你能够怎样分析观察者时刻,并像拼图一样将其匹配起来,从而预测自己的未来(至少本质上可以)。在实践中,如果要预测未来,这个观察者时刻的方法常被降为“一如往常”的物理学方法。比如,假设你做图9-2中的实验,扔出一个篮球并研究它的轨迹。如果你作出如下两个假设:
1700919335
1700919336 ●它的运动由爱因斯坦的万有引力方程描述;
1700919337
1700919338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与你的主观感觉完全相同,并拥有相同的人生记忆。
1700919339
[ 上一页 ]  [ :1.7009192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