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92009e+09
1700920090
1700920091 物理实在应当是这样一种东西,至少有一个观察者能够从本质上观察它的全部。
1700920092
1700920093 看完了反对多重宇宙的论证,让我们更严密地分析一个支持多重宇宙的例子。我将论证道,如果我们接受外部实在假说——存在一个完全独立于我们人类的外部物理实在,那么所有尚存争议的问题都会消融。假设这个假说是正确的,那么,大多数对多重宇宙的批判意见都基于三个似是而非的假设的某种组合。
1700920094
1700920095 教育实在假设
1700920096
1700920097 物理实在应当是这样一种东西,所有合理知情的人类观察者都觉得他们能从直觉上理解它。
1700920098
1700920099 全景假设和教育实在假设似乎只反映了人类的傲慢自大。全景假设实际上重新定义了“存在”这个词,让它等同于人类可观测的东西,就像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一样。而那些坚持教育实在假设的人则通常会拒绝他们童年时期熟悉的慰藉概念,例如圣诞老人、欧几里得空间、牙齿仙子和神创论。但是,他们真的已经将自己从牢牢深植的慰藉概念里解放出来了吗?我个人认为,我们科学家的职责就是弄清楚世界运行的规律,而不是用我们的哲学偏见来解释它。
1700920100
1700920101 不可复制假设
1700920102
1700920103 没有任何一个物理过程可以复制观察者,或者创造出主观上不可区分的观察者。
1700920104
1700920105 如果全景假设是错误的,那么从定义上说,一定存在本质上不可观测的事物。由于“我们的宇宙”的定义只包括了那些本质上可观测的万物,这意味着我们的宇宙并不是所有存在,因此我们栖身于一个多重宇宙中。如果教育实在假说是错误的,那么,那些声称多重宇宙太诡异的说法在逻辑上不合理。如果不可复制假说是错误的,那么,就没有理由认为外部实在中不存在众多你的版本——实际上,我们已经在第5章和第7章中见过永恒暴胀和不坍缩的量子力学是如何产生出那些“你”的。
1700920106
1700920107 此外,我们在第9章论证过,外部实在假说中暗示了数学宇宙假说,即我们的外部物理世界就是一个数学结构。在第11章中,我们看到了它又是如何暗示了第四层多重宇宙的存在,这一层多重宇宙将其他层级的多重宇宙都囊括在内。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同意“存在一个独立于我们的外部实在”,那从根本上说,我们就无法摆脱这些平行宇宙。
1700920108
1700920109 总结而言,综观这本书,我们看到了人类自我意象的变迁。长期以来,人类都难以克服傲慢的倾向,自大地想象自己拥有中心地位,认为其余万物都是围绕着我们而旋转。但是,我们也一次又一次证明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其实是我们围绕着太阳旋转,而太阳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银河系位于一个充满无数星系的宇宙,而这个宇宙又只是四个多重宇宙层级中小小的一个。我希望这能让我们保持谦卑。然而,尽管我们高估了人类在万物图景中的物理力量,但我们却总是低估我们的精神力量!我们的祖先认为他们永远受限于地面上,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天上星星的本质。然后,他们意识到自己不用飞入太空就能研究天体——只需放飞人类的心智,而非身体。得益于物理学的进展和突破,我们对实在本质的洞察变得越来越深邃。我们发现自己栖身于一个祖先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宏大实在中,这意味着人类未来生活的潜力也一定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不可限量。在未来,有了几乎无穷无尽的物理资源,人类的天赋和创造力一定会变革一切。所以,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1700920110
1700920111 唯一能限制我们的,是人类自己的想象力
1700920112
1700920113 如果我错了,如果数学宇宙假说是错误的,这意味着基础物理学必将遭遇到一个障碍,如果不克服它,我们就无法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物理实在,因为它缺乏数学描述。如果我是正确的,这个障碍就会烟消云散,万事万物从本质上都可以被我们理解。我想,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因为那时候,唯一能限制我们的,就是人类自己的想象力。
1700920114
1700920115 更准确地说,唯一能限制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想象力和完成艰苦任务的决心。道格拉斯·亚当斯对“生命、宇宙和万物的终极问题”所给出的答案(见第9章),并不能算一个答案,也无法安抚所有提出问题之人。同样,关于实在终极本质的问题,我所提出的答案(“全是数学”,或者更具体地说是“第四层多重宇宙”)也无法回答大部分传统的宏大问题。与直接回答不同,大部分问题都被改述,重新措辞。例如,“量子引力学的方程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我们在第四层多重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这个问题与原来的问题一样难以回答。所以,关于物理实在的终极问题一直在改变。我们抛弃了“哪一些数学方程描述了我们的实在”这样误导性的问题,转而发问“如何从飞鸟视角中计算出我们的宇宙在青蛙视角中的样子”——也就是我们的观测。这将决定我们是否能揭开这个宇宙的真实结构,并帮助我们弄清楚我们的家园位于数学宇宙中的哪个角落。
1700920116
1700920117 基本问题比那些不那么基本的问题更容易回答,这在物理学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如果我们发现了描述量子引力学的正确方程,它们就能让我们对空间、时间和物质的理解更深入,但无法帮助我们建立更精确的全球气候变化模型,即使它们已经从本质上解释了与天气有关的所有物理学。魔鬼就藏在细节之中,要搞清楚这些细节需要大量与终极基本理论无关的艰苦工作。
1700920118
1700920119 本着这样的精神,本书剩下的部分将探索一些更具体的宏大问题,带领我们越来越远离基本物理学,但越来越靠近我们自己的家园。由于本书前面的部分花了太多精力来讨论我们的过去,那么,用展望未来作为旅程的终结,再合适不过了。
1700920120
1700920121 我们宇宙的未来——它将如何终结
1700920122
1700920123 如果数学宇宙假说是正确的,那么总体来说,我们物理实在的未来并没有太多东西可以说——由于它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外,它终结或消逝的方式与它创生和变化的方式并没什么不同。但是,如果我们拉近镜头,仔细观察我们栖居的这个包含时间和空间的数学结构,那么一切就会变得更加有趣。在我们这里,万事万物仿佛是在我们这样的观察者的着眼点上展开,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最终会发生什么。
1700920124
1700920125 那么,数十亿年之后,我们的宇宙将如何终结?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宇宙末日,我有5个主要的猜想,都画在图12-2中了,并在表12-1中进行了总结——大冷寂、大挤压、大撕裂、大断裂和死亡泡泡。
1700920126
1700920127
1700920128
1700920129
1700920130 图12-2 我们知道,我们的宇宙开始于140亿年前的一场炙热的大爆炸,它先膨胀,然后冷却,将它的粒子变为原子、星星和星系。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终极命运。人们提出的终极情景包括大冷寂(永远膨胀)、大挤压(再次坍缩)、大撕裂(无穷大的膨胀率将万物撕裂)、大断裂(空间被拉伸过多时,它的结构展现出了致命的颗粒性质)和死亡泡泡(空间“冷冻”入致命的泡泡中,并以光速膨胀)。
1700920131
1700920132 表12-1 空间在5种宇宙末日情景中的不同未来
1700920133
1700920134
1700920135
1700920136
1700920137 我们的宇宙已经膨胀了约140亿年。大冷寂是指我们的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稀释为一个冷寂黑暗、最终死亡的地方。这让我想到艾略特所说的:“这就是世界完结的方式,不是砰的一声垮掉,而是轻轻啜泣着消亡。”如果你像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一样,更喜欢世界终结于烈火中而非冰冻中,那么请双手合十,祈祷大挤压的出现吧。在大挤压中,宇宙膨胀最终将反向进行,万事万物被再次压缩在一起,导致灾难性的坍缩,很像大爆炸的倒播。而大撕裂在无耐心的人眼里与大冷寂十分相似,在其中,我们的星系、行星甚至原子都将在有限时间后的一场终曲中被撕裂。
1700920138
1700920139 这三个结局,你会赌哪一个发生呢?这将取决于暗能量随空间膨胀将发生什么事。我们在第3章曾提到过,暗能量占宇宙质量的约70%。如果暗能量保持不变,那将发生大冷寂;如果暗能量稀释为负密度,将发生大挤压;如果暗能量“反”稀释为更高的密度,将发生大撕裂。
[ 上一页 ]  [ :1.700920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