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924962
1700924963
1700924964
1700924965
1700924966
1700924967
1700924968
1700924970
大爆炸简史:一场伟大的比赛,赛场就是宇宙本身 第2章:宇宙理论
1700924971
170092497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能是有史以来人类理智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
1700924973
1700924974
——伯特兰·罗素
1700924975
1700924976
这就好像一道将我们与真理隔开的坚壁倒塌了。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宝藏现在已暴露在探索者面前,对这一领域我们甚至没有一点预感。我们已处在比以往更接近于掌握一切物理过程发生这一机制的境地。
1700924977
1700924978
——赫尔曼·外尔
1700924979
1700924980
但是,经年累月地在黑暗中焦急地寻找一项真理,你可以感觉到它,但却不能表达它,强烈的欲望,信心与担忧的交替呈现,最后眼前突然闪现一道光——只有经历过这一切的人才能够真正欣赏它。
1700924981
1700924982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700924983
1700924984
不可能比光速更快,而且你肯定也不愿意这样,当你不想让帽子被吹走的时候。
1700924985
1700924986
——伍迪·艾伦
1700924987
1700924988
在20世纪的早期进程中,宇宙学家发展并检验了各种各样的宇宙模型。这些候选模型的出现得益于物理学家对宇宙及其运行的科学规律的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构成宇宙的物质是什么,它们是怎么运动的?是什么产生出引力以及引力是怎么支配恒星与行星之间的互动的?宇宙是由空间构成的并随时间演化,那么在物理学家看来究竟什么是空间和时间?最重要的是,要回答所有这些基本问题,只有在物理学家们解决了一个看似简单而又天真的问题后才有可能。这个问题是:什么是光速?
1700924989
1700924990
当我们看到一道闪电,那是因为闪电发光,这道光可能要走几千米才能到达我们的眼睛。古代哲学家就琢磨过光速是如何影响到看这一行为的。如果光是以有限的速度飞驰的,那么它就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到达我们这里,所以当我们看到闪电的时候,它可能已经不再是实际存在了。另外,如果光传播得无限快,那么光将会瞬间到达我们的眼睛,我们就会看到雷击,因为它正在发生。到底哪一种情形是正确的,这似乎已超出了古人的智慧。
1700924991
1700924992
对声音我们可以问同样的问题,但这次的答案要显然得多。雷声和闪电是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在看到了闪电之后才听到雷声。对于古代哲学家们来说,假设声音具有有限的速度,而且跑的肯定比光慢得多是合理的。因此,他们基于下列不完整的推理链建立了光和声的理论:
1700924993
1700924994
1.雷击产生光和声音;
1700924995
1700924996
2.光速要么非常快,要么无限快传向我们;
1700924997
1700924998
3.我们在事件发生后很快,或立即看到闪电;
1700924999
1700925000
4.声音以较慢的速度传播(大约1000千米/时);
1700925001
1700925002
5.因此,我们要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听到雷声,至于这段时间是多长,这取决于雷击发生处与我们的距离。
1700925003
1700925004
但与光速有关的基本问题——它到底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仍继续折磨着世界上最伟大的头脑达几个世纪。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认为,光以无限大的速度飞驰,因此事件和对该事件的观察会同时发生。公元11世纪,伊斯兰教科学家伊本·西纳(Ibn Sina)和海赛姆(aI-Haytham)则采取了相反的观点,认为光速虽然非常大,但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事情都只能在发生了一段时间之后被观察到。
1700925005
1700925006
两种观点显然存在着分歧,但无论哪种,争论仍属于哲学范畴,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1638年。这一年,伽利略提出了一种测量光速的方法。两个观察者带上提灯和快门装置分别站在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地方。第一个观察者向第二个观察者发送一个闪光信号,后者看到闪光后立即回复一个光信号。由此,第一观察者可以通过测量从发送到接收到回闪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来估计光速。不幸的是,伽利略想出这个想法时已经失明,而且被软禁在他的寓所里,因此他没能够进行自己的实验。
1700925007
1700925008
1667年,伽利略去世25年后,佛罗伦萨著名的实验学院(Accademia del Cimento [4])决定将伽利略的想法付诸检验。起初,两个观察者站得比较近。一个提灯人向另一个人发送一个灯光信号,后者看到后立即发出回复信号。然后第一个人估计从发送原始闪光到他看到回复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结果发现这个时间间隔只有几分之一秒。而且,就是这么短暂的时间还可能主要是两人的反应时间。实验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两个人分开的距离越来越远,如果光往返的时间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那么这将表明光速相对较低并且确实是有限的。但实际上往返时间保持不变。这意味着,光速要么是无限大,要么是快到光在两地之间走个来回的时间比起人的反应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实验者只能得出有限的结论,即光速在10000千米/时与无穷大之间。如果再慢一点,他们就能检测到一个随两人分开距离稳定增长的时间延迟。
1700925009
1700925010
光速到底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直到几年后才被一位名叫奥勒·罗默的丹麦天文学家解决。罗默当时是一个年轻人,供职于第谷·布拉赫以前所在的乌勒尼伯格(Uraniborg)天文台,负责测量该天文台的确切位置,这样第谷的观察就可以与欧洲其他地方的天文台的观测数据取得相关。1672年,罗默作为出色的天文观测员赢得了声誉,他在著名的巴黎科学院获得了一个职位。这个学院的成立是为了让科学家能够独立从事研究,不必迎合率性的国王、王后或教皇。正是在巴黎,罗默得到了科学院院士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的鼓励,开始研究与木星的卫星——特别是木卫一——相关的一种奇特的异常现象。木星的每颗卫星原本应以完全规则的方式环绕木星作轨道运动,就像我们的月球围绕地球做规则的轨道运行一样。但天文学家震惊地发现,木卫一的运行步调稍有些不规则。有时,木卫一出现在木星后方的时间比预期的提前了几分钟,而在另一些时刻,又推迟了几分钟。在天文学家看来,卫星不应该表现出这副模样,他们对木卫一的漫不经心的态度感到莫名其妙。
1700925011
[
上一页 ]
[ :1.70092496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