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926052
总之,当物体在向着观察者运动的过程中发出一个波,那么观察者将感觉到波长的缩短;而当物体远离观察者运动时发出一个波,那么观察者感觉到的将是波长的增加。反之,发射器可以是静止的,而观察者在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结果显而易见是一样的。
1700926053
1700926054
1845年,荷兰气象学家克里斯托弗·白贝罗(Christoph Buys-BaIIot)最先对声波的多普勒效应进行了检测。实际上他是试图否定这种效应的存在。吹奏小号的号手被分成两组,要求演奏降E大调的音符。一组号手乘坐在新开行的从乌得勒支到马尔森的敞篷列车车厢内演奏,而另一组号手则在月台上演奏。当两组乐手均固定不动时,他们演奏的音符听上去是一样的。但当列车车厢向着月台开过来时,对乐音敏感的耳朵可以听出演奏的音符变高了,而且车行的速度越快,音调变得越高。而当列车离开时,音符变得低沉。音高上的这种变化是与声波波长的变化相关联的。
1700926055
1700926056
今天我们可以从救护车的警笛声中听到同样的效果。当救护车开来时,警笛声似乎较刺耳(波长较短),而当救护车驶离时,其声调则较低沉(波长较长)。当救护车经过我们面前时,警笛声的这种从高到低的变化是相当明显的。F1赛车,由于其较高的速度,当它经过时多普勒效应则表现得更加清晰——发动机的声音明显有一个“eeeeeeeeyoooooow”的从高到低的转变过程。
1700926057
1700926058
借助于多普勒提出的方程,波长和音高的这种变化是高度可预测的。接收到的波长(λr)取决于初始的发射波长(λ)和波发生器的运动速度(νe)与波速(νw)之间的比值。如果波发生器是朝向观察者运动,则ve取为正,如果远离观察者行进,则其速度取为负:
1700926059
1700926060
1700926061
1700926062
1700926063
现在,我们可以对救护车呼啸而过时警笛声的波长变化做一个粗略的计算。空气中声波的速度(νw)大约是1000千米/时,救护车的速度(νe)可计为100千米/时,因此波长增加或减少10%,具体取决于救护车的运动方向。
1700926064
1700926065
类似地,我们可以对救护车上闪烁的蓝光波长的变化进行计算。这里,波以光速传播,因此vw大约为30万千米/秒,即10亿千米/时,而救护车的速度(ve)仍然维持在100千米/时。因此,波长的变化只有0.00001%。人的眼睛是觉察不到波长和颜色的这种差异的。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来感觉不到与光有关的任何多普勒频移效应,因为与光速相比,我们开的最快的车也是非常非常缓慢的。然而,多普勒预言,光的多普勒频移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效应,可以被检测到,只要光发射器移动得足够快,且检测设备足够灵敏的话。
1700926066
1700926067
果然,1868年,威廉和玛格丽特·哈金斯夫妇成功地从天狼星的频谱中检测出多普勒频移。天狼星的吸收线几乎与太阳光谱中的那些吸收线相同,区别仅在于每条线的波长增加了0.015%。这可能是因为天狼星正远离地球行进。记住,光发生器远离观察者的运动使得它发出的光看上去具有更长的波长。这种波长的增加通常称为红移,因为红色处在可见光谱的长波长一端。同样,光发生器趋近造成的波长的变短称为蓝移。这两种类型的频移见图59所示。
1700926068
1700926069
图59 3个谱显示出恒星发射的光的视波长是如何依赖于其径向运动的。光谱(a)表示某个既不移近也不远离地球的恒星(例如太阳)的吸收线波长。谱(b)表示一个离地球远去的恒星所发出的吸收线波长具有红移——各线均相同,只是全部向右移。谱(c)表示一个趋近地球的恒星所发出的具有蓝移的吸收线——各线均相同,只是全部向左移。蓝移星趋近我们的速度比红移星退行的速度大,因为蓝移比红移大。
1700926070
1700926071
虽然考虑到爱因斯坦理论,多普勒方程需要修改,但就哈金斯的目标而言,19世纪的版本已足以令人满意。他可以计算出天狼星相对于地球的退行速度。他测得的天狼星发出的光的波长增加了0.015%,因此接收到的波长与标准波长之间的关系是:λr=λ×1.00015。他知道,这里的波速就是光速,因此νw是30万千米/秒。通过重组方程并插入所需数字,他可以证明天狼星的退行速度为45千米/秒:
1700926072
1700926073
1700926074
1700926075
1700926076
威廉·哈金斯,这位一心追求实践天文学的前布店老板,已经证明他可以测量恒星的速度。每颗恒星含有的都是地球上找得到的普通元素(例如钠),它们发射特定的标准波长,但这些波长将因为恒星的径向速度而存在多普勒频移,通过测量这些频移,我们就可以计算出该恒星的速度。他的方法有巨大的潜力,因为任何可见的恒星,或星云,都可以用分光镜来分析,从而测得它的多普勒频移和由此所确定的速度。除了恒星在天空中的自行,现在我们还可以测量其朝向或远离地球的径向速度。
1700926077
1700926078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利用多普勒频移来测量速度是一项陌生的技术,但它确实有效。事实上,它是如此可靠,使得现今警察都采用多普勒频移来确定行车是否超速。警察向接近的汽车发射一束无线电波(光谱中的一种不可见的部分)脉冲,然后检测汽车对它的反射波。返回脉冲被移动物体(例如汽车)有效地反射回来,因此其波长对汽车的速度有一定量的频移。车的速度越快,频移就越大,超速罚款就越高。
1700926079
1700926080
一个高大上的故事诠释了一位天文学家在开车去天文台的路上如何试图利用多普勒效应来瞒过警察。在闯红灯被抓后,这位天文学家争辩道,他看到的交通信号灯是绿色的,因为他向它开过来时出现了蓝移。警官原谅了他闯红灯,但给了他一张超速罚单对他加倍罚款。要实现这样一种夸张的波长偏移,这位天文学家的车速得开到大约2亿千米/时才行。
1700926081
1700926082
到20世纪初,分光仪器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并能够与新建的巨型望远镜和最新的高灵敏度的感光材料实现良好的结合。这种三位一体技术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探索恒星组分及其速度的机会。通过确定特定恒星的大量缺失的波长,天文学家能够确定它的成分,结果发现这些成分竟然主要是氢和氦。接着,通过测量这些谱线的移动,天文学家能够看出,某些恒星正朝着地球运动,而另一些则背离地球远去。它们最慢的以每秒几千米的速度在磨蹭,最快的速度则达到50千米/秒。为了对这个速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们想象一架飞机能以最快的恒星的速度飞行,那么它跨越大西洋只需几分钟。
1700926083
1700926084
1912年,一名前外交官转行的天文学家将速度测量拓展到未知领域。维斯托·斯里弗成为第一个成功测量星云的多普勒频移的天文学家。他用的是克拉克望远镜,就是那台位于亚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的洛厄尔天文台的24英寸口径的折射望远镜。该望远镜是由帕西瓦尔·洛厄尔资助建造的。洛厄尔是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贵族,他执着于这样一个信念:火星是智慧生命的家园,因此他急于找到火星文明的证据。斯里弗的兴趣比起洛厄尔要合主流一些,只要可能,他总是将望远镜指向星云。
1700926085
1700926086
斯里弗连续好几个夜晚都对仙女座星云(后来被证实为一个星系)微弱的星光进行拍摄,曝光时间长达40小时,测得的多普勒蓝移相当于300千米/秒,比任何恒星快6倍。1912年,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仙女座位于我们自己的银河系内,因此天文学家无法相信这样一个局地对象会有这么高的速度。甚至连斯里弗自己都怀疑测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他反复检查,没发现犯什么错误。于是他又将他的望远镜对准了现称为草帽星系的星云。这时他发现,这个星云表现出红移,而不是蓝移,而且多普勒效应甚至更加极端。草帽星系的红移量大到这样一个程度,由此推算出的它飞离地球的速度达到1000千米/秒。这个速度几乎接近光速的1%。如果飞机能飞得这么快,那它从伦敦飞往纽约只需6秒。
1700926087
1700926088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斯里弗测得了越来越多的星系的速度,而且很显然,它们都以惊人的高速度飞行。然而,一个新的难题开始显现。前两次测量的数据表明,一个星系正在趋近(蓝移),而另一个星系则在退行(红移),而且前十几次测量的结果表明,退行的星系要比趋近的星系多得多。到1917年,斯里弗已经测得了25个星系,其中有21个退行,只有4个是正在趋近。在接下来的10年里,又有20多个星系被添加到列表中,每个星系里的单个恒星都在后退。几乎所有的星系似乎是比着远离银河系,仿佛我们银河系有宇宙狐臭似的不招人待见。
1700926089
1700926090
一些天文学家曾预计,星系大致是静止的,实际上它们是漂浮在虚空中。但现在来看显然不是这样。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的速度分布总体上是平衡的,有些趋近,另一些退行。但实际情形似乎并非如此。星系都有一个明显的退行而不是趋近的倾向这一点与所有的预期相冲突。斯里弗和其他人试图对正在显现的这一图像做出说明。各种怪异和奇妙的解释纷纷出笼,但没有一个能达成共识。
1700926091
1700926092
星系退行的谜团直到埃德温·哈勃运用他的头脑和望远镜到这个问题上后才有了起色。当他进入这场争论时,他并不看好各种理论,特别是当强大的威尔逊山的100英寸望远镜的威力使新数据的可信性得到保证后就更是如此。他的口头禅很简单:“除非实证结果已经穷尽,否则我们不需要借助于思辨的梦幻般玄想。”
1700926093
1700926094
不久哈勃就做出了一项重要观察。这项观察结果让天文学家心悦诚服地将斯里弗的测量结果嵌入到新的宇宙统一模式中。哈勃不知不觉地为支持勒迈特和弗里德曼的宇宙创生模型提供了第一个重大证据。
1700926095
1700926096
哈勃定律
1700926097
1700926098
在测量了星云的距离并证明其中许多是独立星系多年后,埃德温·哈勃在天文学世界里再次展现了自己的权威。与此同时,他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见到并爱上了格蕾丝·伯克,一位当地百万富翁银行家的女儿。据格蕾丝所言,她是在参观了威尔逊山时迷恋上哈勃的。当时她看见他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张显示恒星星场的底片看。后来,她还记得当时的情形,他看起来就像“一个奥运选手,高大、强壮、英俊,有着一副普拉克西特列斯[8]的赫尔墨斯的肩膀……感觉有一股力量,一种在历险途中寻找出路和方向的力量,而且这种历险与个人的抱负和它带来的焦虑以及内心缺乏平静都没有关系。我竭力集中注意力,但还是会走神,这种力量总算得到了控制。”
1700926099
1700926100
当格蕾丝第一次见到哈勃时她已经结婚,但自1921年她丈夫厄尔·莱布去世后就一直寡居。莱布是一位地质学家,在一次收集矿物样品时不慎从竖井摔了下去,失去了生命。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和热恋,哈勃与格蕾丝于1924年2月26日结婚。
1700926101
[
上一页 ]
[ :1.7009260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