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927557
1700927558
斯穆特试图找出具有在高海拔条件下长时间滞空能力的飞机,这两个条件是检测CMB有效辐射所必需的。最后,他确定理想的飞行器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U-2侦察机,即冷战期间专事间谍任务的传奇飞行器。他向美国空军打了一份正式报告,让他意外的是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他们很乐意参加这样一个破解宇宙中最大谜团的研究项目。军方高层人物是如此合作,他们甚至告诉斯穆特可以使用U-2上绝密的机顶舱口,这样他的实验将获得一个相当开阔的太空视角。这个舱口最初只是设计用来测试洲际弹道导弹轨迹用的,当时U-2的任务是监测这些导弹再入大气层时的状态。
1700927559
1700927560
以前的气球吊舱实验使用的探测器已显得相当粗糙,因为没有人愿意将大量金钱投入到一台落地时十有八九要毁坏的设备上。现在,斯穆特有了一个更可靠的机载平台,他用最新技术构建了一套CMB辐射探测器。它能够比较来自两个不同方向的CMB辐射,而且灵敏度比以往大有提高。
1700927561
1700927562
1976年,实验在U-2上起步。短短几个月内,斯穆特及其同事就发现了CMB辐射的惊人变化。来自半边天空的辐射的波长要比来自另一半天空的辐射波长长1/1000。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果,但不是斯穆特真正要找的结果。
1700927563
1700927564
在早期宇宙中成为星系形成种子的这种辐射涨落应该是非常不规则的,因此它们在天空中应表现为随机的区域斑块。然而,斯穆特检测到的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二分变化。实际观察结果与宇宙学家真正想看到的结果之间的区别如图100所示。
1700927565
1700927566
斯穆特的测量结果有一个十分显然的解释。宽阔的半球形变化其实是由地球自身的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引起的。当地球在空间穿行时,如果探测器是向前探测入射的CMB辐射,那么辐射波长会略短;如果探测器是向后探测,那么波长将变得稍长。通过测量辐射波长的这种差异,斯穆特实际上可以测得地球在宇宙中的速度。这个速度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与太阳绕银河系转动,以及银河系自身运动活动的综合效应。《纽约时报》于1977年11月14日在头版公布了这一结果:星系在宇宙中的速度被发现超过100万英里/时。
1700927567
1700927568
虽然这是一个有趣的结果,但它对解决大问题——成为星系种子的CMB辐射的变化在何处?——没有什么大的用处。甚至在除去多普勒效应的贡献后,仍然没有看到大爆炸变化的迹象。如果大爆炸模型是正确的,那么它们必定存在,但没有人能找到它们。斯穆特的设备是非常灵敏的,所以他未能看到错落有致的斑块说明这种变化必定小于1/1000。这样微小的变化即使是机载实验也很难探测到,因为那里仍然有一层稀薄的大气,它将使探测器的非常精细的测量变得模糊不清。
1700927569
1700927570
1700927571
1700927572
1700927573
图100 这两个球代表了CMB辐射的两种不同的分布。从我们地球(处于球体的中心)上看,整个球就是我们看到的太空,阴影区表示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的CMB辐射的平均波长。深色阴影表示CMB辐射波长稍长于平均波长,浅色阴影表示CMB辐射的波长稍短于平均波长。
1700927574
1700927575
图(a)所示的变化错落有致,是宇宙学家迫切需要找到的形态。长于平均波长的区域表明这里在早期宇宙时密度稍高,因此可能成为星系形成的种子。宇宙学家不能确定CMB辐射的精确模式可能呈什么形态,但他们知道,它应该相当复杂才能解释星系的现代分布。
1700927576
1700927577
图(b)给出的是简单的结构,一个半球是较短的波长,另一半球的波长较长。斯穆特的U-2实验检测到的正是这种变化模式。它无助于解释宇宙大爆炸模型给出的星系形成所需的复杂变化。
1700927578
1700927579
天文学家开始逐渐认识到,他们寻找这种难以捉摸的变化(如果存在的话)的唯一希望就是得把CMB辐射探测器架到地球大气层之外,就是得安装到空间轨道卫星上才行。星载实验能够排除大气微波的影响,将会是非常稳定的,而且能够对整个天空进行扫描,并能够逐天运行。
1700927580
1700927581
甚至在斯穆特进行机载实验时,他就考虑过卫星可能是检测CMB辐射变化的唯一途径。为此他酝酿了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实验计划。早在197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就曾要求科学家们就如何利用最新的“探测者号”卫星提出想法,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旨在支持天文学研究的相对便宜的项目。包括乔治·斯穆特的伯克利团队提交了关于星载CMB辐射探测器的建议书,但他们不是唯一的申请者。来自加州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一个小组也已提出了类似的建议,此外还有一个叫约翰·马瑟的年仅28岁的雄心勃勃的NASA天体物理学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书。
1700927582
1700927583
热衷于支持这种宇宙学意义实验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将这三项建议统一成一项予以资助,这就是后来被命名为“宇宙背景探测”(首字母缩写为COBE,发音押“托比”韵)卫星的实验研究。此次合作于1976年开始实验的设计,同时斯穆特仍积极参与了U-2间谍飞机的测量。由于现在仍只是初步阶段,所以斯穆特的一心二用没有问题。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将在未来花上6年的时间来搞定如何制作一个探测器,它可以实现发现CMB辐射变化的宇宙学目标,而且既要体积足够小,又要性能足够强,便于被发射到太空后能够稳定运行。
1700927584
1700927585
最终的设计包括三套独立的探测器,每一套测量CMB辐射的不同方面(如图101所示)。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整个项目的基地)的麦克·豪瑟领导的团队负责漫射红外背景辐射实验(DIRBE),约翰·马瑟负责第二套探测器——远红外绝对光度分光光度计(FIRAS)。乔治·斯穆特负责第三套探测器——差分微波辐射计(DMR),这个探测器被专门设计用来发现CMB辐射的变化。DMR探测器,顾名思义,就是同时检测来自两个方向的CMB辐射并测量这两路微波辐射的差异。
1700927586
1700927587
1982年,在项目提出的8年后,COBE终于等来了绿灯。建设终于可以上马了。COBE原定于在1988年由航天飞机送入太空,但在卫星建造了4年后,整个项目陷入危机。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不久爆炸,所有7名宇航员全部壮烈牺牲。
1700927588
1700927589
“我惊呆了,”斯穆特回忆道,“我们所有人都惊呆了。我们为宇航员痛心。这次事故的悲剧是空前的,而且对COBE的影响可能会逐渐显露出来……
1700927590
1700927591
一架损失三架封存,NASA的航天飞行计划被叫停。所有飞行都取消了。谁也不知道COBE的升空会推迟多久,也许是几年。”
1700927592
1700927593
天文学家和工程师花了超过10年设计和建造的COBE卫星,其未来现在看来似乎很黯淡。所有的航天飞机飞行被取消,航天飞机承担的任务很快积压起来。即使恢复飞行,很明显,列在COBE之前的还有诸多任务有待进行。事实上,在1986年底之前,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式宣布,COBE已经从航天飞机的发射计划中划去。
1700927594
1700927595
COBE团队开始寻找替代的运载工具,唯一像样的选择是老式的一次性火箭。最好的发射器当属欧洲的阿丽亚娜火箭,但是资助了COBE的美国航空航天局不准备让外国竞争对手窃取发射卫星的荣耀。一位COBE小组成员指出:“我们与法国人讨论了两三次,但是当NASA总部发现之后,他们命令我们中止接触并取消这一设想,并威胁我们说,如果我们不停止的话,很难保证人身安全。”与俄国人商谈显然就更不可能了。
1700927596
1700927597
火箭业务大大下降,因此很少有其他可供替代的方式。例如,COBE团队曾与麦道公司接洽,但该公司已经暂停了德尔塔火箭的生产线。他们只保留了几个备用火箭,而且全部被指定用于新的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的武器测试。然而,当德尔塔火箭工程师听说了COBE的困境后,他们很高兴看到他们制作精美的太空舱有可能被用于比打靶更具建设性的用途。他们立即提供他们的服务,但仍有一个突出问题有待克服。
1700927598
1700927599
整个COBE卫星将重达近500吨,但德尔塔火箭的有效载荷只有这个重量的一半,因此COBE必须瘦身。COBE团队被迫完全重新设计卫星,大大减小其大小,并做出巨大牺牲放弃以前的工作。同时,团队必须设法确保卫星的科研内容仍完好无损——仍可以探测CMB辐射并检验大爆炸模型。更严苛的是,整个重新设计和建造工作必须在短短的3年内完成,因为1989年将有发射计划,是一个机会,错过这一期限就将受到进一步的严重滞后。
1700927600
1700927601
数百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取消周末,24小时轮班转,以赶在空间探险史上这一最苛刻的期限到来之前完成任务。最后,1989年11月18日上午,即最初提交NASA建议书的15年后,COBE卫星终于待命发射。在此期间,其他人则继续利用地面上的气球和飞机携带的探测器来寻找CMB辐射的变化,但测得的CMB辐射仍保持完美的平滑性。从这点看,COBE卫星多晚发射都不算迟。
1700927602
1700927603
COBE团队没有忘记拉尔夫·阿尔弗和罗伯特·赫尔曼,是他们于1948年最先预言了CMB辐射的存在。卫星发射前,COBE团队邀请他俩到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来亲眼目睹发射过程。两位理论家甚至被允许登上龙门摸一摸火箭的鼻锥。斯穆特也在观看发射的数百人中间。他所有的抱负就取决于COBE和德尔塔火箭了:“在早年旅行时,我曾近距离见过火箭,它看上去破旧不堪,锈迹斑斑地躺在这里和那里,亲眼看到人们用环氧树脂对它进行修补。我们的职业生涯在此达到了顶点。我们没说一句话,只是无声地祈祷。”
1700927604
1700927605
当倒计时到零,德尔塔火箭从发射架腾空而起。在30秒内便突破音障,11分钟COBE便被成功送入轨道。最后一级推动器将卫星提升到900千米高度,然后它遵循极地轨道,每天绕地球转14圈。
1700927606
[
上一页 ]
[ :1.7009275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