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928057
1700928058
核子 研究原子核的学科。主要研究核的相互作用和核结构。
1700928059
1700928060
核合成 质子和中子的通用术语,这两个粒子是原子核的基本构件。
1700928061
1700928062
原子核 元素通过核聚变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在恒星和超新星爆发时期。最轻的原子核的核合成是在大爆炸之后瞬间发生的。
1700928063
1700928064
奥卡姆剃刀 原子中心的一种致密结构,内含质子和中子,具有至少99.95%的原子质量。
1700928065
1700928066
视差 一条经验法则,它指出,在对现象有多种可替代的、充分的解释时,较简单的一种更有可能是正确的。
1700928067
1700928068
秒差距 当观察者的位置改变时,观测对象的位置的表观移位。在天文学里,恒星视差被用来测量最近的恒星的距离。
1700928069
1700928070
完美宇宙学原理 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约等于3.26光年,简称“秒差距”,即恒星视差为1角秒时对应的距离。100万秒差距的距离称为1个百万秒差距(Mpc)。
1700928071
1700928072
等离子体 宇宙学原理的延伸,它指出,宇宙不仅是均匀的和各向同性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不变的。这一原理是稳恒态模型的基础。
1700928073
1700928074
原始原子理论 物质的高温状态,在此状态下,原子核与其核外电子呈分离状态。
1700928075
1700928076
视运动 乔治·勒迈特提出的一种早期宇宙大爆炸的模型,即在宇宙之初,所有原子都挤在一个致密的“原始原子”内。原始原子的爆炸创生了宇宙。
1700928077
1700928078
质子 恒星在天空中的表观运动,这种运动由其相对于太阳的真实运动引起,其效应非常微弱,直到1718年才被检测到。
1700928079
1700928080
宇宙的托勒密模型 原子核内带正电的亚原子粒子。
1700928081
1700928082
类星体 有缺陷的地心说模型。该模型认为,所有其他天体都围绕着地球做轨道运动,这些轨道由称为均轮和本轮的完美的圆构成。
1700928083
1700928084
准稳态模型 一种极为明亮的天体,看上去像一个恒星(“类星体”),但目前已知它实际上是在宇宙早期就已存在的高亮度的年轻星系。今天可观察到的类星体都处于宇宙最遥远的地方,因为它所发出的光——当时宇宙还非常年轻——要从遥远的宇宙的另一端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才到达我们这里。
1700928085
1700928086
径向速度 稳恒态模型的修订版,它试图修补原模型的一些不自洽的缺陷。
1700928087
1700928088
放射性衰变 恒星或星系飞向地球或飞离地球的速度。恒星的这个速度分量可以从恒星或星系所发出的光或其他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来确定。
1700928089
1700928090
放射性 原子核自发衰变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它会变成一个更轻、更稳定的核。
1700928091
1700928092
射电天文学 某些原子(例如铀)具有的放射性衰变的倾向。
1700928093
1700928094
射电星系 利用射电望远镜而不是光学望远镜来研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射电波)的学科。
1700928095
1700928096
射电望远镜 以发射强大的无线电波(射电波)为特征的星系。这类星系所发出的射频波的强度大约是普通星系(如银河系)的100万倍。在100万个星系中大约只有一个属于这类星系。
1700928097
1700928098
射电波 设计用来探测射电源天体所发出的射电波的仪器。射电望远镜是一种高灵敏的无线电接收器,它有一副呈抛物型或碟形的天线。
1700928099
1700928100
复合期 波长在毫米量级(包括微波波段)的电磁辐射。研究天体发出的射电波的学问称为射电天文学。
1700928101
1700928102
红移 宇宙充分冷却使得电子被原子核俘获的时期。此时宇宙中的物质形态从等离子体态转化为整体上不带电的原子。这个阶段发生在宇宙年龄大约为30万年的时刻,此时温度大约为3000℃。从那一刻开始,电磁辐射便能够几乎无阻碍地在宇宙中穿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探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700928103
1700928104
相对性 波源因退行引起的所发射的光的波长的增加(多普勒效应)。在宇宙学里,这个术语通常指遥远的星系所发出的光波因宇宙膨胀而抻长的效应。这种红移不是因为星系在空间上退行,而是因为空间本身的扩张造成的。
1700928105
1700928106
逆行 请参阅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词条。
[
上一页 ]
[ :1.7009280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