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961107e+09
1700961107 气浪四处流散
1700961108
1700961109
1700961110
1700961111
1700961112
1700961113
1700961114
1700961115
1700961116
1700961117
1700961118
1700961119 啊各族人民,呼啸而过的
1700961120
1700961121
1700961122
1700961123
1700961124
1700961125
1700961126
1700961127
1700961128
1700961129
1700961130
1700961131 是伟大的撒旦(1)
1700961132
1700961133
1700961134
1700961135
1700961136
1700961137
1700961138
1700961139
1700961140
1700961141
1700961142
1700961143 然而,在哥本哈根派聚集力量的同时,他们的反对派也开始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对于爱因斯坦来说,一个没有严格因果律的物理世界是不可想象的。物理规律应该统治一切,物理学应该简单明确:A导致了B,B导致了C,C导致了D。环环相扣,每一个事件都有来龙去脉,原因结果,而不依赖于什么“随机性”。至于抛弃客观实在,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些思想从他当年对待玻尔的电子跃迁的看法中,已经初露端倪。1924年他在写给波恩的信中坚称:“我决不愿意被迫放弃严格的因果性,并将对其进行强有力的辩护。我觉得完全不能容忍这样的想法,即认为电子受到辐射的照射,不仅它的跃迁时刻,而且它的跃迁方向,都由它自己的‘自由意志’来选择。”
1700961144
1700961145 旧量子论已经让爱因斯坦无法认同,那么更加“疯狂”的新量子论就更使他忍无可忍了。虽然爱因斯坦本人曾经提出了光量子假设,在量子论的发展历程中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现在他却完全转向了这个新生理论的对立面。爱因斯坦坚信,量子论的基础大有毛病,从中必能挑出点刺来,迫使人们回到一个严格的、富有因果性的理论中来。玻尔后来回忆说:“爱因斯坦最善于不抛弃连续性和因果性来标示表面上矛盾着的经验,他比别人更不愿意放弃这些概念。”
1700961146
1700961147 面对量子精灵的进逼,爱因斯坦也在修炼他的魔杖。他已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定要恢复旧世界的光荣秩序,让黄金时代的古典法律再一次获得应有的尊严。
1700961148
1700961149 两大巨头虽未能在科莫会议上碰面,然而低头不见抬头见,命运已经在冥冥中注定了这样的相遇不可避免。仅仅一个多月后,另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到来了,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这一次,各路冤家对头终于聚首一堂,就量子论的问题做一个大决战。从黄金年代走来的老人,在革命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反叛青年,经典体系的庄严守护者,新时代的冒险家,这次终于都要做一个最终了断。世纪大辩论的序幕即将拉开,像一场熊熊的大火燃烧不已,而量子论也将在这场大火中接受最严苛的洗礼,锻烧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1700961150
1700961151 布鲁塞尔见。
1700961152
1700961153 饭后闲话:科学史上的神话(一)
1700961154
1700961155 阿基米德的浴缸,牛顿的苹果,瓦特的茶壶,爱因斯坦的小板凳……科学史上流传着太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它们带着强烈的传奇色彩,在孩提时代曾那样打动我们的心灵,唤起对于天才们的深深崇敬和对于科学的无限向往。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再度回头审视这些传说,却会发现许多时候,它们的象征意义过分浓厚,从而不可避免地掩盖住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掺入了太多情感的成分。令人吃惊的是,大家从小所熟悉的那些科学家的故事,若是仔细推敲起来,几乎没有多少是站得住脚的。传奇最终变成了神话(myth),而我们也终究长大。
1700961156
[ 上一页 ]  [ :1.7009611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