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96705e+09
1700967050
1700967051 [2] 密立根和他的合作者在三部系列文章中概述了能量和宇宙射线方向的研究计划:Millikan and Bowen,“Origin I,”Phys.Rev.27(1926):353-361;Millikan and Otis,“Origin II,”Phys.Rev.27(1926):645-658;Millikan and Cameron,“Origin III,”Phys.Rov.27(1926):28(1926):851-868.在X射线著作中将本技术的类似物描述成一个标准程序,参见Wheaton,Tiger(1983).
1700967052
1700967053 [3] Jeans,Cosmogony(1919),286;Eddington,Constitution(1926),chap 11.引用参见Millikan and Cameron,“Creation of Elements,”Proc.Nat.Acad.Sci.14(1928):445-450;之后又被引用,参见Millikan and Cameron“Interstellar Space,”Proc.Nat.Acad.Sci.14(1928):639。了解更多密立根早期关于放射性的想法可参考Kargon,“Birth Cries,”Analytic Spirit(1981).
1700967054
1700967055 [4] 更多关于早期前量子力学聚变想法的信息,参考Bromberg,“Particle Creation,”Hist.Stud.Phys.Sci.,7(1976):161-191,esp.165 and 171ff.
1700967056
1700967057 [5] Millikan and Cameron,“Origin III,”Phys.Rev.28(1926):868.
1700967058
1700967059 [6] Millikan and Cameron,“Origin III,”Phys.Rev.28(1926):868.
1700967060
1700967061 [7] Millikan and Cameron,“Bands,”Phys.Rev.31(1928):921-930.
1700967062
1700967063 [8] Millikan and Cameron,“Bands,”Phys.Rev.31(1928):926.
1700967064
1700967065 [9] Millikan and Cameron,“Bands,”Phys.Rev.31(1928):927.
1700967066
1700967067 [10] Millikan and Cameron,“Bands,”Phys.Rev.31(1928):927.
1700967068
1700967069 [11] 密立根未标日期手稿大约完成于1928年早期,现于加州理工学院,罗伯特A.密立根图书馆,档案资料,内尔论文,1.6号架,架上标有“Electroscope No.3.”
1700967070
1700967071 [12] Millikan and Cameron,“Origin,”Phys.Rev.32(1928):534.
1700967072
1700967073 [13] Millikan and Cameron,“Origin,”Phys.Rev.32(1928):534.
1700967074
1700967075 [14] Millikan and Cameron,“Instellar Space,”Proc.Nat.Acad.Sci.14(1928):637-641.Millikan and Cameron,“Origin,”Phys.Rev.32(1928):533-557.
1700967076
1700967077 [15] 密立根和卡梅伦在狄拉克方程式基础上用类似质量吸收定律公式替换了康普顿公式(修改后的公式用来描述光的质量吸收定律)。其他方面的吸收理论也是一样的。
1700967078
1700967079 [16] Oppenheimer to Millikan,12 February 1929,MC,roll 23,file 22.1
1700967080
1700967081 [17] Millikan to Oppenheimer,11 March 1929,MC,roll 23,file 22.1.
1700967082
1700967083 [18] 1966年C.韦纳对安德森的采访。副本收藏于纽约美国物理学会。
1700967084
1700967085
1700967086
1700967087
1700967088 实验是如何终结的? [:1700965606]
1700967089 实验是如何终结的? “原子初啼”背后的信念
1700967090
1700967091 密立根和卡梅伦于1926年发表的论文是密立根之后数年一直不懈追求的主题的早期展示。除了他周围的学生和同事之外,这一理论几乎无人认可,那么该理论为何对他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几方面的因素在其中起到了作用。在初诞生理论的发展中,密立根对原子核结构和元素转变(或进化)的早期兴趣起到了何种作用,罗伯特·卡巩(Robert Kargon)曾进行了阐释。[1]罗伯特·赛德尔(Robert Seidel)认为,在20世纪20至30年代早期之间,密立根提出的观点引人注目,对于宇宙射线研究的支持基础而言,具有十足的诱惑力。[2]
1700967092
1700967093 另一方面的因素也必须被考虑在内:密立根的宗教思想与他的元素起源理论间的联系。密立根同亚瑟·康普顿(Arthur Compton)、亨利·罗兰(Henry Rowland)、埃德温·肯布尔(Edwin Kemble)等其他当时的美国物理学家一样,也是牧师的儿子。实际上,密立根认为自己所受的宗教教育对之后的人生而言至关重要,在余下的人生中,他的著作中一再显示出了这一主题:尝试在对上帝的信仰与对科学的探究之间进行调和。用他本人的话来说,“一个有思想的人若真正理解了科学与宗教的含义,就会明白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无抵触,于我而言这一点是很明显的、无可争辩的”。[3]
1700967094
1700967095 密立根在其撰写的《科学与生活》(Science and Life)一书中,曾有过以下的表述,这也是他在这些问题上的典型观点:
1700967096
1700967097 在世界史中,曾出现过两次重大影响,它们将美德变成了上帝观念中的突出特点。第一次影响是拿撒勒的耶稣,另一次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进化论的发展。[4]
1700967098
1700967099 因此,“进化”在密立根的思想中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地位。密立根通过它不仅了解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盲目变异和选择性保留,而且对更为普遍的、适用于有机和无机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念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广泛传播的美国式用法推广了生物学概念,使其与社会和智力变化方式相融合,对进化的阐释可以轻易地与此用法达成一致。因此,密立根将达尔文捧上了物种进行性变化之发现者的神坛时,这位《物种起源》(Origin of Species)的作者却将自己的荣誉分给了伦琴、居里夫人和发现元素进化的亨利·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5]
[ 上一页 ]  [ :1.700967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