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023629
然而,有些人在分析中使用百分比时却不那么小心。2011年6月,威斯康星州的共和党人发布了一则新闻,大肆吹捧州长斯科特·沃克尔(Scott Walker)创造了就业增长的新纪录。当时,美国经济从整体看延续了上个月的糟糕局面,全国仅增加了1.8万个就业岗位,而威斯康星州的就业增长却表现出好得多的势头,净增9 500个就业机会。这则新闻宣称:“我们发现,全美6月的就业增长,有超过50%要归功于我们威斯康星州。”共和党的政客们对这个观点津津乐道并四处宣传,议员吉姆·森森布莱纳(Jim Sensenbrenner)就曾在密尔沃基的一个郊区说:“上周发布的人力资源报告指出,全美新增1.8万个就业机会,其中的一半来自威斯康星州。这说明我们在这里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效果。”
1701023630
1701023631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如果以百分比的方式报道净增就业机会等既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的数字,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威斯康星州增加了9 500个就业机会,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与此同时,邻近的明尼苏达州在民主党人、州长马克·代顿(Mark Dayton)的领导下,创造了超过1.3万个新增岗位,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密歇根州和马萨诸塞州的增长幅度也超过威斯康星州。的确,威斯康星州这个月取得了不错的就业成绩,但是它所做出的贡献,并不像共和党在新闻中暗示的那样,等于其余各州新增就业机会的总和。原来,其中的奥秘在于,其他各州减少的就业机会几乎正好抵消了威斯康星州、马萨诸塞州、得克萨斯州等地的新增就业岗位。也正因为如此,威斯康星州州长才有可能宣称该州为全美的就业增长做出了一半的贡献。如果明尼苏达州州长愿意,他也可以宣布全美新增就业机会中的70%要归功于他们州。两位州长的说法从技术上讲正确无误,但是从根本上讲却极易误导人。
1701023632
1701023633
接下来,我再以史蒂文·拉特勒(Steven Rattner)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发表的专栏文章为例。该文引用了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和伊曼纽尔·赛斯(Emmanuel Saez)的研究成果,认为美国人从当前的经济复苏中获取的好处并不均衡。
1701023634
1701023635
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富人与其他人在财富上的差距越发地令人吃惊,我们急需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在一个对于收入不均衡已经习以为常的国家,这样的发现也让人震惊。
1701023636
1701023637
2010年,美国经济仍然处于恢复阶段。在2009年的2 880亿美元国民收入基础上的新增收入中,有高达93%(比例之高令人瞠目)的部分被前1%的纳税人收入囊中,而这些人当中收入最低的也有35.2万美元入账……2010年,在排除通胀因素之后,收入排名为后99%的美国人的人均新增收入,只有微薄的80美元。而收入排名前1%的人的平均收入是1 019 089美元,增加了11.6%。
1701023638
1701023639
这篇文章还给出了一个构思巧妙的信息图,将收入增加部分的构成做了进一步细分:37%的新增收入为前0.01%的超级富豪所有,56%属于前1%中的其他富人,而剩余99%的人则只能分享少得可怜的7%。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制作一个简单的饼状图:
1701023640
1701023641
1701023642
1701023643
1701023644
接下来,我们把这幅饼状图再细分一次,考虑前10%中去掉前1%后剩余人口的收入增长情况。这个部分包含家庭医生、非精英律师、工程师与中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占多大比例呢?皮凯蒂与赛斯非常热心,在网上分享了他们收集的数据,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发现,这个答案有点儿奇怪。2009年,这部分美国人的平均收入约为15.9万美元;2010年,他们的人均收入有所增加,略高于16.1万美元。尽管这个增幅与前1%的富人的新增收入相比显得有些寒酸,却为2010~2011年全美收入增长总额做出了17%的贡献。
1701023645
1701023646
饼状图中,在前1%的人口所占93%的份额的基础上再加上17%,你会发现,饼状图无法表示了,因为饼比盘子还大。
1701023647
1701023648
93%与17%相加的和超过100%,怎么可能呢?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在2011年收入排名后90%的人口中,有的人经济状况有所好转,有的则没有起色,他们的总体平均收入实际上比2010年还要低。当混合到一起时,由于负数的存在,使用百分比的方法就会出错。
1701023649
1701023650
在皮凯蒂–赛斯数据中,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同样的问题。1992年,收入排名前1%的人的新增收入占全美收入增长总额的131%!这个数字当然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同时这个数字也表明,百分比的含义与我们惯常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我们无法让131%在饼状图中表示出来。1982~1983年,美国再一次从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国民新增收入总额中的91%应归功于收入排名前10%但不包括前1%的那部分人。这个数字是不是意味着比较富裕的职业人士抓住了经济恢复的良机,而中产阶层与非常富裕的人群则被他们甩在身后了?并非如此,前1%的超富阶层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贡献了国民新增收入总额的63%。对于收入排名前10%的人而言,经济形势一片光明,但是排名后90%的人口却节节败退,收入没有增加。
1701023651
1701023652
这些研究都没有否认经济复苏的曙光照射到美国富人身上的时间要稍早于中产阶层,但是,对美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却有失偏颇。研究似乎表明,经济复苏仅使1%的人受益,而其余美国人都饱受折磨,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排名前10%但没进入前1%的美国人(坦率地讲,很多《纽约时报》专栏评论的读者也包含在内),收入也很高,收入增加的幅度是饼状图所示的7%的两倍还多。前景一片黯淡、看不到一点儿希望的是剩余90%的人口。
1701023653
1701023654
即使所涉及的数字碰巧都是正数,人们仍然有可能曲解百分比。2012年4月,民意测验结果显示,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在女性选民中的支持率很低,于是他的竞选团队发表了一项声明:“奥巴马政府导致美国女性陷入了非常艰辛的境地。在奥巴马总统的领导下,苦苦挣扎、四处找工作的女性人数是有史以来最多的,失业人口中有92.3%的人是女性。”
1701023655
1701023656
从演讲的角度来看,这则声明毫无破绽。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相关数据,2009年1月美国的总就业人口为13 356.1万,而2012年3月仅为13 282.1万,减少了74万。在女性人口中,这两年的就业人数分别是6 612.2万和6 543.9万,因此与奥巴马入主白宫的2009年1月相比,2012年3月的女性就业人数减少了68.3万。拿这个数字与第一个数字相除,就会得到92%这个数字。看起来,奥巴马总统似乎一直在四处奔走,劝说所有的企业解雇所有的女性员工。
1701023657
1701023658
这样的算法并不正确。这些数字都是岗位损失净值,而且我们也不知道在这三年时间里,增加与减少的工作岗位分别有多少,我们只知道这两者的差是74万。岗位损失净值有时是正值,有时则是负值,因此单纯地计算百分比有可能会出问题。假设罗姆尼竞选团队从2009年2月[3]才开始统计美国失业人口,结果会怎么样呢?2009年2月,美国经济没有任何好转,总就业人口跌至13 283.7万。到2012年3月,美国的岗位损失净值为1.6万,女性减少的工作机会为48.4万(不过,这个数字的绝大部分被男性岗位的增加数抵消了)。由此可见,罗姆尼团队错失了一个良机。如果他们在奥巴马就任总统满一个月后,即从2009年2月开始计算美国女性的就业情况,他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指出,在奥巴马任期内,女性损失的工作岗位数在岗位减少总数中占3 000%!
1701023659
1701023660
但是,稍有头脑的选民都能看出来,这样的百分比应该是不正确的。
1701023661
1701023662
那么,从奥巴马宣誓就职到2012年3月这段时间里,男性与女性就业人口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需要分成两个时间段来看。2009年1月~2010年2月,由于受到经济衰退及其余波的影响,男性与女性的就业形势急转直下。
1701023663
1701023664
2009年1月~2010年2月:
1701023665
1701023666
男性岗位损失净值:297.1万
1701023667
1701023668
女性岗位损失净值:154.6万
1701023669
1701023670
第二阶段是后衰退期,就业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1701023671
1701023672
2010年2月~2012年3月:
1701023673
1701023674
男性岗位增加净值:271.4万
1701023675
1701023676
女性岗位增加净值:86.3万
1701023677
1701023678
在就业情况急剧恶化时期,男性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损失的工作岗位数几乎是女性的两倍。而在经济恢复期,男性得到的新工作机会占新增岗位总数的75%。综合考虑这两个时期,男性的就业人数几乎持平。但是,如果认为当前面临糟糕经济形势的只有女性,那么这样的观点非常不明智。
[
上一页 ]
[ :1.70102362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