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071987e+09
1701071987 技术的发展会让传感器在将数据传送到云端之前就能做很多分析和处理工作,然后一个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为什么我们还要把数据传送到云端而不是直接传给那些需要数据的物体?
1701071988
1701071989 第二个发展方向与第一个正好相反,是“万物互联”,大公司们正计划为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提供全球网络连接,比如Facebook的Internet.org会使用无人机和卫星星座,谷歌的Project Loon会使用氦气球,高通的OneWeb同样会使用卫星星座(预计2018年发射)。
1701071990
1701071991 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机构于2015年发布的《信息社会衡量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的信息社会发展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相比西方世界80%的互联网接入率,目前只有7%的发展中国家的家庭拥有互联网。不过,这恰恰可能是物联网将首先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的原因。要打造物联网需要无数的硬件和软件服务,很多都需要从零开始,然而,发达国家已经拥有很多提供网络服务的基础设施,要将原有的服务全部清除,重新换上互联互通的各种物体比从零开始的阻力更大。因此,我认为发展中国家会在全球首先大范围应用物联网,就像非洲第一个应用手机支付一样。
1701071992
1701071993 2014年,GSMA估计,大概52%的蜂窝M2M(机器对机器)连接是在发展中国家。2015年,麦肯锡的一项研究——《发掘物联网潜力》——也显示,2015~2025年,物联网40%的价值会在发展中国家体现出来。
1701071994
1701071995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有足够的动力来应用物联网,这些城市承受着污染、拥挤以及随之带来的各种不健康因子,他们比发达国家更需要用物联网来高效解决各种问题。比如,物联网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为城市中的大量老年人提供看护和紧急情况呼救,可以缓解过度拥挤的道路交通等。总之,“万物互联”带来的全球村里,物体们会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宜居的社会。
1701071996
1701071997 [1]http://m1.paperblog.com/i/203/2031190/open-data-big-data-oceanografia-marinexploreo-L-SNRI3L.jpeg.
1701071998
1701071999
1701072000
1701072001
1701072002 人类2.0:在硅谷探索科技未来 [:1701070890]
1701072003 人类2.0:在硅谷探索科技未来 物联网下的“地球村”是你想要的吗
1701072004
1701072005 物联网会将我们带回真正的“地球村”。只不过,当原来友谊和亲情的情感纽带被无数个物体的连接迅速弱化乃至取代后,当隐私一去不复返后,你确定这一切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
1701072006
1701072007 智能城市的想象空间
1701072008
1701072009 “智能城市”很可能会是物联网第一个可预见的大范围内的应用。当然,这里的“智能城市”概念不同于以往,这个术语已经被滥用了(尤其是在亚洲),它之前往往简单指的是一个具有快速网络(速度快且市民能在很多公用场合无线上网)、环境宜居、低污染的城市。在物联网的时代,“智能城市”指的是一个物物相连的城市,街上的红绿灯、停车位、餐厅、电影院等都全部连接在一起,它要求城市能为所有的物体提供普遍的、随时随地的计算能力。
1701072010
1701072011 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将不再适合需要在智能城市中变得小而轻又便宜的各种物体了,智能城市中的连接和通信需要的是一种耗电量极低,同时又能大范围传输的通信技术。传统移动通信时代崛起的电信公司们思考最多的是“宽带”:他们想提供能够传输大量数据(通常是你的照片和视频)的基础设施,于是他们不停地投资3G、4G,乃至5G、6G。
1701072012
1701072013 但是,这正是连接家庭和城市中的物体时不能良好运行的技术,现在的智能手机需要每天晚上充电,更别提连接更多物体之后了,更强大和持久的电池无疑是物联网发展的先决条件。
1701072014
1701072015 欧洲正在领先发展长波、远程、低电池能耗的无线电传输网络。这正是物联网时代“智能城市”所需要的。“智能城市”需要最长的传输波长,而且传输需要是安全和双向的。
1701072016
1701072017 最终,城市中的无线传输网络要能具备追踪移动物体的能力,即具有移动和定位能力,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低功耗,要足够省电。这种通信技术被称为超窄带(ultra-narrow band)通信技术,欧洲已有几家在这方面广为人知的领袖企业,它们被称为物联网专用网络商,如英国的Telensa,法国的Sigfox和Actility等,它们的技术水平比现有移动通信技术要省电几千倍。也就是说,物联网涉及的无数设备,如汽车、玩具、交通信号灯等,这些设备的连接用一块小容量的电池就足够应付。
1701072018
1701072019 Telensa被标榜为“低功耗超窄带无线技术端对端智能城市系统提供商”,它从1990年就开始发展自己的无线技术,在全球多个城市已累计安装300万余盏LED(发光二极管)路灯,低成本无线网络与路灯相连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延伸出智能停车等应用,Telensa的磁传感器(基于磁电转换原理的传感器)可以探测到附近的汽车,并通知它目前哪些车位可用。中国深圳也是应用Telensa的城市之一。法国的Actility在这方面也有很大潜力,因为它背后是物联网联盟LoRA(http://lora-alliance.org)的支持,该联盟是由多家业界领袖(包括思科、IBM等)打造的号称最大的物联网联盟。
1701072020
1701072021 韩国在“智能城市”领域目前全球领先,比如,它在仁川郊外建造的松岛国际商务区(Songd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就是一座“智能”新城。
1701072022
1701072023 对物联网技术的巨大潜力,业界和学界已达成了共识。20世纪50年代时,美国的城市是以汽车为中心建立的,随着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高速公路网络(freeways),相对富有的家庭逐渐迁到郊区去住,市中心反而变成了“穷人”集中的地方,富有的家庭在郊区往往可以给家里每个孩子都提供单独的卧室,后院和草坪也是“标配”,郊区经济成了美国五六十年代经济繁荣的标志,即美国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接下来几十年的美国经济都极大地受到居住方式的影响。接下来几十年里,美国将围绕智能网络重新设计和建造城市,这给美国带来的影响很可能会跟50年代的“高速公路网”一样深远。美国政府在2015年发布“智能城市挑战”(https://www.transportation.gov/smartcity)时就已经在考虑未来的城市再造了,印度也紧接着发布了类似的项目(http://www.smartcitieschallenge.in/)。
1701072024
1701072025 目前的这些进步都会刺激当政者重新认真思考物联网到底会如何改变城市,尤其是交通和建筑的关系。创业者对“智能城市”的看法会稍有不同,他们更多地想要在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上增加更多应用和服务。
1701072026
1701072027 对智能城市创业者的投资和服务早已兴起,比如,智能城市技术孵化器Urban-X 2016年创立于纽约,由宝马MINI团队和与知名硬件孵化器HAX合作建立,目的就是寻找和支持助力未来智能城市的创业者。
1701072028
1701072029 真正的“地球村”
1701072030
1701072031 当物联网全面实现后,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会带来什么影响
1701072032
1701072033 当收音机和电视机被发明出来并开始连接世界后,麦克卢汉在(Mcluhan)1962年写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 unding Media:the Extentions of Man)一书,创造了“地球村”这个词,意指整个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小村庄。当诸如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后,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又开始喜欢这个词了,总是声称我们生活在“地球村”里。这种说法某种程度上是不对的,因为生活在“小村庄”里意味着你出门不需要上锁,意味着你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拜托你周围的邻居和亲戚帮忙解决,没有某种食材的时候可以向邻居借,要出门几天的时候孩子可以送到亲戚家,甚至运的东西太重时也能招呼几个村民帮你一起搬。
1701072034
1701072035 今天我们的“地球村”是这样吗?家里巴不得用最好的防盗系统,吃饭、洗衣和出行等都需要不同程度地依赖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照顾孩子这种大事更别提了,住在你周围的人恐怕没有一个肯帮你,如果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只能求助于警察局或医院……我们不是生活在“地球村”里,我们是生活在“全球大都市里”,这个世界是被智能手机、电脑、路由器和卫星连接起来的,但这些装备将我们的真实世界巧妙地向别人隐藏了起来。当你用skype(一种即时通信软件)或微信跟家人或朋友通话的时候,他们只能看到你的脸和背景墙,看不到你房间其他地方正在发生什么,看不到你的窗外又是什么,如果你的家里正有小偷光顾或你的孩子突然醒来大哭,你的家人或朋友也帮不上什么忙。
1701072036
[ 上一页 ]  [ :1.7010719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