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073511
未来,3D扫描和打印普及后,带来的影响将不仅是制造业、医学等领域,我们社会和生活的很多方面可能都会被改变。
1701073512
1701073513
拿我喜欢的艺术来说,现在已经有很多艺术家使用3D打印进行创作了。当更多人使用这种技术后,可以想象,原来需要大量练习才能胜任的雕塑、陶艺等制作艺术首先会被重塑,艺术的“门槛”会大大降低,那些对艺术和时尚拥有良好“感觉”的人们都可以在设计软件和3D打印机的帮助下迅速成设计师了,包括设计珠宝、衣服等。艺术和科技的深度融合还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更有趣的改变。
1701073514
1701073515
比如,未来有一天,3D打印会变成一种家庭爱好,人们就是纯粹拿它来玩。就像现在这一代的孩子都在玩乐高积木,未来一代的孩子会直接3D扫描某个喜欢的东西,然后按自己的意愿修改,再直接3D打印出来玩。以前孩子们在学校里都会比赛画画,画得最好的作品会在教室的墙上展出。而未来一代的孩子们在学校里会被老师要求制造一个有创意的物体,而那些做得最出色的会在学校展览厅里展示。
1701073516
1701073517
再比如,人们会将3D打印技术用于社交软件中,我将自己设计的一款玩具的3D模型用手机发给你,你接收后直接下载打印出来,现在流行“表情包”,以后可能会流行“三维模型包”(意大利的Solido3D推出的OLO Message已经在尝试了)。
1701073518
1701073519
3D打印普及更多普通家庭后,人们就会3D打印需要的家具或者就是打印着玩。你一定有很多次希望自己最喜欢的椅子可以再高一点,或者电视柜再低一点等,这在以后都不是问题,你可以3D扫描、修改和打印很多实体物品。人类将回到很多个世纪之前的“工匠社会”。不同的是,在这个全新的工匠社会里,我可以将某个物品的3D数字文件传给你,比如我家的复古花瓶,几分钟内,你就可以下载并将这个花瓶3D打印出来,就像现在你打印一封邮件一样便捷,同样,你可以打印出任意数量的一模一样的花瓶。
1701073520
1701073521
当然,3D打印并不能打印一切东西,很多东西依然要求非常复杂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也依然需要大工厂来制造,但3D打印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1701073522
1701073523
这些还都是我们能够想到的,但我不太确定人们只会用3D打印来打印我们已有的东西。3D打印和其他科技一样,它更大的魅力在于,人们很有可能会将它用在我们今天完全想不到的用途上,从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冲击和震动,因为今天还没有人能想到的东西,明天往往才会变成真正的革命!
1701073524
1701073525
1701073526
1701073527
1701073529
人类2.0:在硅谷探索科技未来 太空探索篇
1701073530
1701073531
我们知道存在新的边界,
1701073532
1701073533
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
1701073534
1701073535
我们一次次穿过小径,
1701073536
1701073537
直到我们确认,
1701073538
1701073539
它真的是一条通道,
1701073540
1701073541
一个方向,
1701073542
1701073543
而不仅是一个光的反射。
1701073544
1701073545
——皮埃罗
1701073546
1701073547
1701073548
1701073549
1701073551
人类2.0:在硅谷探索科技未来 星际穿越:人类永恒梦想谁能实现
1701073552
1701073553
公众对太空探索的理解显然与它带来的实际价值不成正比。GPS、天气预报、卫星电视乃至有些地区的互联网等都依赖于太空技术。2009年发明的开普勒望远镜以及NASA火星探测器“好奇号”2012年登陆火星都是21世纪最顶尖的技术成果。未来太空技术能带来的价值更无须赘言,就好像你问哥伦布发现美洲到底有什么意义一样,在太空探索的上,限制我们的确实只有想象力。
1701073554
1701073555
太空探索的重重障碍
1701073556
1701073557
埃隆·马斯克和杰夫·贝索斯的太空探索计划每一步都“举世瞩目”,不过,当埃隆·马斯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的SpaceX时,杰夫·贝索斯显得低调得多,但蓝色起源在2002年就成立了,比SpaceX还要早两年。这两个人都证明了“固执”又极具创造性的个体更能在该领域有所成就。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开发软件什么的,要玩太空探索,你首先要特别有钱才行,别指望在车库里就捣鼓出来点东西。
1701073558
1701073559
2015年11月,蓝色起源成为第一家成功发射火箭进入太空,安全着陆后又安全返回地球的公司。紧接着,SpaceX也成功实现了火箭垂直着陆回收。短短几个月内,这两家公司都证实已掌握火箭回收地球再利用技术。这将会大大降低太空探索成本,甚至有望带来一个“廉价太空”时代。
1701073560
[
上一页 ]
[ :1.7010735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