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079973
1701079974
【50】《墨经·经说下》。
1701079975
1701079976
【5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3卷333页。
1701079977
1701079978
【52】《左传·昭公元年》
1701079979
1701079980
【53】《左传·昭公元年》。
1701079981
1701079982
【54】《孟子·离娄下》。
1701079983
1701079984
【55】《荀子·礼论》。
1701079985
1701079986
【56】《荀子·天论》。
1701079987
1701079988
【57】《庄子·天运》。
1701079989
1701079990
【58】《荀子·不苟》。
1701079991
1701079992
【59】《庄子·天下》。
1701079993
1701079994
【60】《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1701079995
1701079996
【61】《慎子》。
1701079997
1701079998
【62】《庄子·天下》。
1701079999
1701080000
【63】《管子·内业》。
1701080001
1701080002
【64】《荀子·王制》。
1701080003
1701080004
【65】《管子·内业》。
1701080005
1701080006
【66】《尸子》。
1701080007
1701080008
1701080009
1701080010
1701080012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第四章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
1701080013
1701080014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701080015
1701080017
一 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
1701080018
1701080019
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和车轨,下令摧毁战国时代在各国边境所修筑的城郭,拆除了在险要地区建立的堡垒,大规模移民于西北与五岭等边远地区,修筑堤防,疏浚河道,兴建驰道,整治长城。这些措施对巩固全国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有重要的意义,对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秦王朝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滥用人力和物力,实行严厉的思想统制,焚书坑儒,致使民怨鼎沸,在农民起义的猛烈打击下,二世而斩,迅速覆亡。
1701080020
1701080021
汉承秦制,汉王朝继续采取巩固和发展封建制的政策。西汉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汉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提倡农桑,鼓励增殖人口和土地开垦,减徭薄赋,使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文帝、景帝时出现了封建“治世”的初步兴盛景象。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文景之世“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不可校。大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西汉初还冲破了秦代思想禁锢状态,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余波仍在荡漾。这些对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之达到并开始超越战国时期的水平。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各种精美文物,正反映了西汉初年科学技术发展的景象。
1701080022
[
上一页 ]
[ :1.7010799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