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082091e+09
1701082091
1701082092 【94】参见《外台秘要·自序》。
1701082093
1701082094 【95】井上清:《日本历史》。
1701082095
1701082096 【96】《唐会要·新罗》。
1701082097
1701082098 【97】金富轼:《三国史记·职官上》。
1701082099
1701082100 【98】井上清:《日本历史》。
1701082101
1701082102 【99】参见日本学士院编《明治前日本天文学史》242-250页。
1701082103
1701082104 【100】参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3卷323-333页。
1701082105
1701082106 【101】《新唐书·摩揭陀传》。
1701082107
1701082108 【102】杜佑:《通典》卷193。
1701082109
1701082110 【103】《新唐书·拂菻传》。
1701082111
1701082112 【104】柳宗元:《天对》。
1701082113
1701082114 【105】柳宗元:《天对》。
1701082115
1701082116 【106】《非国语·三川震》。
1701082117
1701082118 【107】柳宗元:《天对》。
1701082119
1701082120 【108】参见刘禹锡:《天论》。
1701082121
1701082122
1701082123
1701082124
1701082125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1701078188]
1701082126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第七章 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
1701082127
1701082128 (宋辽金元时期,960—1368)
1701082129
1701082130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1701078189]
1701082131 一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
1701082132
1701082133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历时几十年的封建割据局面。这是历史上的所谓北宋。1127年,汴京(又称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被金人攻破,宋王室迁向东南,并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起了南宋王朝。宋朝统治时期,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曾分别在我国北方建立了辽、西夏和金政权。他们相互间,与宋王朝之间虽然进行了频繁的战争,但在战争的间歇期间,不论南方或北方,也都出现过相对稳定的时期。因此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科学和技术也都得到了发展。
1701082134
1701082135 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关系中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完成了唐中叶以来就开始发生的土地占有方式和剥削方式的变革。地主阶级主要以购买土地的方式来占有土地,前代贵族官僚按等级世袭占田制度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基本上消失了。同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主要是通过出租土地榨取实物地租,前代的劳役地租已成为次要的剥削方式。佃客编入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承认了“佃户”的法律地位。
1701082136
1701082137 宋初的实物地租,一般实行分成收租,地租率通常占收获物的一半以上。另有一种定额租制,由地主规定定额的租米。尽管农民受到的剥削并没有比以前减轻,但实物地租使他们对生产的支配权更大了些,生产积极性也高些。宋初,土地兼并之风尚未太盛,太祖和太宗时又鼓励农民“能广植桑枣,垦辟荒田者,止输旧租”,“……分画旷土,劝令种莳,候岁熟共处其利……所垦田即为永业”【1】。因此,自耕农比例增大。生产最为发展的两浙路、江南东路,没有土地的客户(佃农)只占五分之一左右,其他地区客户大约占十分之五至十分之七。即小土地所有制在这时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得宋代前期一百年间,社会生产迅速上升,人口增长,广大农民开垦了大量的农田。特别是从996年至1021年的25年中,农田增加了约200万顷以上,使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为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做了必要的准备。
1701082138
1701082139 江南各地区,在人口增加较多,农业劳动力充实,加上先进的农具——“江东犁”和灌溉工具翻车、筒车等的使用逐渐普遍和生产技术提高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扩大耕地面积的措施。如圩田、柜田、架田、均与江湖争田,涂田则与海洋争地,梯田系与山争地。到南宋时,浙江、江西和湖南的山岭间已到处有梯田了。农田水利的兴修,自北宋以来,江南地区开始超过北方,如江苏、浙江、福建水利工程项目比唐代增加了一倍,南宋增加更多。当时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往往能灌溉田地二三十万亩,甚至上百万亩。宋代,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的农作物品种,特别是南方农民培育出很多优良的稻种,如箭子稻等,提高了农田单位面积产量。传统的精耕细作在江南地区得到高度发展。因此,南宋时出现了我国最早专门总结江南水田耕作技术的陈旉《农书》。
1701082140
[ 上一页 ]  [ :1.7010820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