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095502e+09
1701095502
1701095503 中国之赤道坐标。古代中国一直使用赤道坐标,即以地球赤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为基准的坐标系。这个基准面可以通过观测特定恒星围绕北天极的周日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转造成的)来确定。中国传统的天球坐标系统即“二十八宿”体系,其中“入宿度”相当于现代的赤经,“去极度”对应于现代的赤纬。
1701095504
1701095505 中国古代的“伪黄道坐标”。传统中国天学虽一直使用赤道坐标体系,但并非不知道黄道。黄道作为日月运行的轨道,只要天文学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可能不被知道。但是古代中国人却一直使用一种与西方不同的黄道坐标(如图2.1所示),现代学者称之为“伪黄道”。“伪黄道”虽然有着符合实际情况的黄道平面,却从来未能定义黄极。“伪黄道”利用从天球北极向南方延伸的赤经线与黄道面的相交点,来量度天体位置,这样所得之值与正确的黄经、黄纬都不相同。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古代中国在几何学方面不够发达。
1701095506
1701095507
1701095508
1701095509
1701095510 (三)中国二十八宿天球坐标体系及其起源问题
1701095511
1701095512 对于二十八宿体系的起源问题,李约瑟持巴比伦起源说甚力,他认为二十八宿“是中国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的天文学所共有的。……二十八宿的发源地可能不是这几个地方当中的任何一个,它们关于二十八宿的概念统统是从巴比伦传去而衍生的”。当代中国学者中涉及二十八宿起源问题而其论述又值得注意者为郭沫若和竺可桢。郭沫若虽主张以黄道十二宫为特征的巴比伦天学早在殷初或此前已输入中土,并成为上古中国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信二十八宿体系起源于中国;竺可桢就二十八宿起源问题先后至少发表过四篇专题论文。初时他主张中国起源说,但后来观点有所改变,倾向于接受巴比伦起源说。
1701095513
1701095514 如果不拘泥于“二十八”这一数字,则类似中国二十八宿之天球坐标系统在巴比伦天学中确实是存在的。在塞琉古(Seleucid)王朝时期,一直有两套天球坐标同时并存于巴比伦天学中。一套即众所周知之黄道十二宫,另一套则不太被注意。其法以三十一颗恒星构成参照系(如图2.2所示),以描述月球及行星位置,谓之“标准星”。该坐标系统有如下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1701095515
1701095516
1701095517
1701095518
1701095519 (1)黄经分布很不均匀。
1701095520
1701095521 (2)黄纬分布范围:—7°30′,10°。
1701095522
1701095523 (3)三十一星多为著名亮星。
1701095524
1701095525 (4)三十一星中有六颗与中国二十八宿之距星重合,列出如次:
1701095526
1701095527 βAri(娄),
1701095528
1701095529 μGem(井),
1701095530
1701095531 θCnc(鬼),
1701095532
1701095533 χVir(角),
1701095534
1701095535 αLib(氐),
1701095536
1701095537 βCap(牛)。
1701095538
1701095539 (5)在使用该系统描述天体位置时,不用角距离,而是给出长度单位“腕”(cubif)和“指”(finger)。30指为1腕,与角度之对应关系则为:12指=1度。
1701095540
1701095541 可简要讨论如下:
1701095542
1701095543 经度分布不均匀,此恰为中国二十八宿系统最显著之特点,三十一标准星系统同样有此特点,不能不说是意味深长的。
1701095544
1701095545 纬度分布问题。很多学者都相信中国的二十八宿是以赤道为准,但就二十八宿各宿的“距星”(每一宿的基准星)的分布而言,与黄道的吻合情况明显优于赤道。例如:胃宿距星赤纬达27°有余,尾宿距星赤纬更达—37°有余,而诸距星之黄纬则绝无如此大者。即使以公元前2400年的赤道来参照,吻合程度稍好一些,但仍与黄道情况不相上下。况且二十八宿在中国的历史能否追溯到如此之早,还大成问题。与三十一标准星的黄纬分布相比,二十八宿诸距星的黄纬分布更弥散些。
1701095546
1701095547 三十一标准星多为著名亮星,这与二十八宿诸距星的情况不同。
1701095548
1701095549 三十一标准星与二十八宿距星中有六颗重合,约占20%左右。如纯以偶然巧合解释之,这个百分比似乎偏大;作其他解释无疑也可以,但这一百分比又显得小了一些。此点大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
1701095550
1701095551 中国二十八宿系统确立年代的下限,目前已由实物史料定为公元前430年(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漆箱(如图2.3所示),上书全部二十八宿名称。注意此与前述竺可桢最后对二十八宿体系在中国出现年代的推定仅差30年)。而其上限,不确定因素很多,目前还难以确定。
[ 上一页 ]  [ :1.7010955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