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096586e+09
1701096586
1701096587 (6)现存最早的世界地图——《华夷图》。《华夷图》于刘豫阜昌七年(公元1136年)即南宋绍兴六年十月刻石,绘制当在公元1117至1125年间。据东京(今河南开封)至南京(今河南商丘)、东京至西京(今河南洛阳)的长度计算,比例尺约为1∶4300000。域外地区大都仅将名称列于图的四方。此图很可能是以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为底图编制的。
1701096588
1701096589 (7)现存最早的印刷地图——《禹贡山川地理图》。《禹贡山川地理图》于南宋程大昌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完成的,有地图30幅。原图用多种颜色彩绘,因当时彩色图的印刷还未出现,故刻印时将多色改为单色。原绘本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一些地理要素,如青色为水,黄色为河,红色为古今州道郡县疆界。刻本则改用不同线条来表示。今存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泉州州学刻本,此刻本虽非彩色套印,但已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刊印年代的一部印刷地图册。
1701096590
1701096591 (8)现存最早的方志地图——《严州图经》。《严州图经》八卷,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董棻撰,已佚。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陈公亮、刘文富重修。现存《严州图经》是经南宋人之手增订过,非陈公亮、刘文富纂修的原本。现存一至三卷。所幸地图都在卷首,故不缺。这是流传至今时代最早的尚保存有地图的图经。一卷卷首计有图九幅。前三幅是《子城图》、《建德府内外城图》(如图2.11所示)和《府境总图》,后六幅皆为县图。
1701096592
1701096593
1701096594
1701096595
1701096596 (9)现存最精确的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平江图》,纵279厘米横138厘米。因图中公署寺观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推定此图当绘于绍定二年。刻石时间亦同。后因年代久远,图碑模糊,民国6年(1917年)曾深刻。
1701096597
1701096598 《平江图》即宋之《苏州城图》。图的内容十分详细,所绘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达640余处,标注名称的有613处。其中人文景观名称572处(包括官廨营寨等军政机构93所,寺庙庵斋等111座,坊65个,桥梁303座),自然景观名称41处(包括山、洲、堆等23处,河、湖、荡、汇等水体18处)。图上注有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全图所绘东西方向略窄,南北方向稍长。据1978年苏州城建局实测,图中南北非正南北,而是南偏东(或北偏西)7°54′(如图2.12所示)。
1701096599
1701096600
1701096601
1701096602
1701096603 (10)现存最大的石刻城市地图——《静江府城图》。《静江府城图》摹刻于鹁鸠山(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鹦鹉山)南麓石崖上。图约绘于南宋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同年刻石。根据图中独秀峰至伏波山,独秀峰至鹁鸠山的距离计算,比例尺约为1∶1000(取平均值)。图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名称共112处,其中军事机构及设施计69处,约占62%,反映出静江府城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图中标明以上方为北(如图2.13所示)。
1701096604
1701096605
1701096606
1701096607
1701096608 4.早期不同文明间的地图交流
1701096609
1701096610 据明确的史料,中外地图交流不晚于宋代。
1701096611
1701096612 (1)现存最早的印度地图——《汉西域诸国图》与《西土五印之图》。宋代志磐《佛祖统纪》中有〈汉西域诸国图》、《西土五印之图》地图,南宋咸淳元年至六年(公元1265~1270年)付梓。《汉西域诸国图》是一幅交通地图,突出了自敦煌,沿蒲昌海(今罗布泊)南、北岸分南、北二路通往中亚、西亚,直至西海(今地中海)的交通路线。相邻两地之间用曲线连接,表示彼此有道路可以通行(如图2.14所示)。《西土五印之图》主要绘自敦煌迤西、新疆、中亚、南亚以及南海和印度洋沿岸一些国家的名称和地名(如图2.15所示)。其中对五印的地名绘得尤为详细,但河流阙如,山脉极少。
1701096613
1701096614
1701096615
1701096616
1701096617 (2)现存最早的圆形世界地图——《圆形地图》。《圆形地图》出自马合木德·喀什噶里(Mahmud Kashghari)编纂的《突厥语辞典》(Diwan lughat al-Turk)。马合木德·喀什噶里出生在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大约生在11世纪20年代,卒于70~80年代之交。图呈圆形,与10世纪以来伊斯兰古典地理学家伊斯塔赫里(al-lstakhri)、伊本·豪卡勒(ibn-Hawqal)所绘制地图的情况相同。图中以高度几何化图形表示山川,为伊斯兰古典地理学家习用绘画地图的方式(如图2.16所示)。
1701096618
1701096619
1701096620
1701096621
1701096622 (3)现存唯一的蒙古绘法地图——《经世大典地理图》。《经世大典地理图》原附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虞集等所撰《经世大典》中。后该书散失,此图系清魏源从《永乐大典》中录出,附于其所撰《海国图志》。此图有以下几个特点:➊画方而不计里;➋地名均置于方格之中;➌将北、南、东、西四个方位标于四隅,右下角为北,左上角为南,左下角为东,右上角为西。这些特点与中国传统绘法不同,可能是受阿拉伯的影响(如图2.17所示)。
1701096623
1701096624
1701096625
1701096626
1701096627 (4)现存最大的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大明混一图》彩绘绢本。图约绘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作者不详。清初,将图内全部汉字地名按等级贴以大小不同的满文标签。此图是一巨幅明王朝及其邻近地区全图。所绘地理范围东起日本,西达西欧,南括爪哇,北至蒙古。方位为上北下南。此图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最早绘有欧洲与非洲的地图(如图2.18所示)。
1701096628
1701096629
1701096630
1701096631
1701096632 (5)现存最完整的航海图——《郑和航海图》。《郑和航海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纵20厘米,横520厘米。原图是“一”字展开式,收入明末茅元仪的《武备志》后,改为书本式。该图共24页,其中有序一页,海图20页,《过洋牵星图》2页,空白1页。该图表现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航路及沿途地理情况,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航海地图。该图属针路图系统,注有针位、更数、航道深度和航行注意事项。图中还绘制了大陆岸线和沿岸的山峰、港湾、河口、居民点及岛礁沙浅。该图在方位上多有变化,比较特殊,从宝船厂到长江口这一段是上南下北,出了长江口是上北下南,过了孟加拉湾以后,方位基本上是上东下西(如图2.19所示)。
1701096633
1701096634
1701096635
[ 上一页 ]  [ :1.7010965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