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09689e+09
1701096890
1701096891 (七)三千年军事地理的总结——《读史方舆纪要》
1701096892
1701096893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顾祖禹(公元1631~1692年)编撰的一部综述自上古至明代域内域外历史地理的不朽名著,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军事地理的首选参考文献。
1701096894
1701096895 该书着重记述历代兴亡大事、战争胜负与地理形势的关系,全书排列次序及内容颇具深意:“首以列代州域形势,先考镜也;次之以北直,尊王畿也;次以山东、山西,为京室夹辅也;次以河南、陕西,重形胜也,次之以四川、湖广,急上游也;次以江西、浙江,东南财赋所聚也;次以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自北而南,声教所为远暨也;又次以川渎异同,昭九州之脉络也;终之以分野,庶几俯察仰观之义欤!”书中认为:“阴阳无常位,寒暑无常时,险易无常处。”
1701096896
1701096897 (八)《戊笈谈兵》
1701096898
1701096899 《戊笈谈兵》,清汪绂编。作者从军事的角度详细地论述了古今舆地、疆域形势、京都要津和南北方的战略地位、省府州县道里远近、田赋数额、水陆路程等。
1701096900
1701096901 书中认为:雍为中原之首,冀为中原之脊,幽为天下之要膂,浙闽为天下之尾。雍冀燕辽是天府,荆州是战场,洛兖是冲地,甘肃蒙古是雄地,蜀滇两粤闽中是守地,青齐东吴是安地,豫章两浙是散地。居雍则重洛,居冀则重雍,居幽则重辽、齐,居洛则重雍,居汴则重洛、兖,居吴则重荆、襄,居蜀则重雍、荆,居荆则重蜀、洛。
1701096902
1701096903 (九)行政区划原则中的军事地理思想
1701096904
1701096905 中国古代有两个重要的行政区划原则,这就是“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
1701096906
1701096907 1.山川形便
1701096908
1701096909 所谓“山川形便”就是以天然山川作为政区的划界,使政区与自然地理相一致。宋以前的政区划界,主导性原则是“山川形便”。
1701096910
1701096911 对中央集权制而言,山川形便原则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完全以山川作为边界的政区,会成为一个完善的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如果这个政区的幅员是够大的、政区长官又有一定权力的话,那就很可能出现凭险割据的现象。东汉末年各地州牧的自雄,接踵而来的三国鼎立,唐后期的藩镇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基本上都能从山川形便的大政区中找到深层的原因。
1701096912
1701096913 2.犬牙交错
1701096914
1701096915 为了抗衡由于山川形便原则而促成的地方割据,统治者便有意采用犬牙交错原则划分政区。《史记·文帝纪》载:“高齐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磐石之宗也。”
1701096916
1701096917 元明清时期,犬牙交错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以至部分政区尤其是大政区与自然地理区域、军事地理区域严重背离。元代行政的划界最能体现犬牙交错原则及其极端化: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合岭南岭北为一而南岭之险失,合太行东西为一而太行之险失。
1701096918
1701096919 明朝建立后,改革了行政制度,元省犬牙相错之区只留下陕西一省。然而,明朝从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新的犬牙相错区域:首先是搞出了一个跨江越淮的大南京(南直隶),其次是太湖流域一分为二,分属南直隶与浙江,另外河南兼有河北富庶之地,四川属地如同一柄尖刀从北面直插贵州的腹心。
1701096920
1701096921 清代省界基本上沿袭明代而来,没有大的变动,湖广、陕西一分为二,其边界不尽合理;而最值得注意的则是南京(清初改称江南)东西剖分。江南省之分成江苏、安徽两省,不采用历史上横向划分,以符合自然地理区域的做法,却切成东西两半,两省都包有淮北、淮南和江南三部分地,显然有悖于山川形势。之所以这样做,有可能是为了使富庶的江南、稍次的淮南,经济相对落后的淮北捆绑在一起,以肥瘦搭配,从而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701096922
1701096923 (十)明朝海防战略
1701096924
1701096925 明建国之初对进犯的倭寇,实行水陆并防的方略,首先是派出水军在沿海巡逻,遇有倭寇进犯即行歼灭。倭寇如登岸,则以卫所军进行追剿歼灭之。
1701096926
1701096927 到嘉靖年间,人们提出了更加完整的海防战略,即海陆结合,攻守结合,相互支援,军民协力,守之于海,守之于岛,守之于海岸,守之于内河,战之于原野,守之于城郊,守之于城下。
1701096928
1701096929 当时的战略是纵深防御战略,即:御海洋、固海岸、守河港、守内河、战原野、严城守、保要地。
1701096930
1701096931 (十一)清代前期的海防思想
1701096932
1701096933 1.海防观念
1701096934
1701096935 清代自康熙皇帝开始有海防观念,提出了“海防为急务”的思想。乾隆皇帝提出“国家兵制,水师与陆路并重”,“捍御海疆,巡哨洋面”的思想。嘉庆皇帝的海防观念已经包括海疆、海防、海战等概念,并且形成了守海岸和海上设防的纵深部署思想。
1701096936
1701096937 2.海禁措施
1701096938
1701096939 (1)海禁思想。清代前期,为了防范海上反清势力,继承了明海禁政策。海禁实际不是禁海,而是“禁人”。
[ 上一页 ]  [ :1.701096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