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096974
1701096975
4.以守为战思想
1701096976
1701096977
(1)守、战、款三策:守,“以守为战”,这是最基本的思想,是积极防御思想的萌芽。守有两政策,“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
1701096978
1701096979
战,也是必要的,战的策略包括以夷攻夷,以及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701096980
1701096981
款,如和谈与妥协,获得和平共处的最终结果。
1701096982
1701096983
(2)守内河海口思想。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只能实行防守战略,进行以守为攻的积极防御。守的关键区域是内河与海口,当时我们对付英国舰船的战法主要是炮击和火攻两种。
1701096984
1701096985
5.水陆并举与重点设防思想
1701096986
1701096987
(1)水陆并举思想,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就已提出。
1701096988
1701096989
(2)重点海口设防战略,就是在大陆海岸线上建立边防线思想的具体体现。
1701096990
1701096991
6.海权思想萌芽
1701096992
1701096993
1907年练兵处提调姚锡光主持制定海军发展战略,他在筹海军会议中说:“方今天下,海权争竞剧烈之场耳。古称有海防而无海战,今寰球既达,不能长驱远海,即无能控制近洋,……盖海权者,我所固有之物也,彼虽欺我,焉能禁我之治海军?”这是第一次明确使用海权的概念。
1701096994
1701096995
7.海防地利思想
1701096996
1701096997
魏源总结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验,对沿海各地区的防御地理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各地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防御利用“地利”问题,即海防布局地理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根据当时的军事力量、武器性能和作战方法等因素提出的。
1701096998
1701096999
五、中国古代的世界地理思想
1701097000
1701097001
中国古代的世界地理思想与中国人的大地观、民族观、国家观、疆域观和文明观等有直接联系。
1701097002
1701097003
(一)大地观:本土的与传入的
1701097004
1701097005
1.天圆地方与“地法覆盘”
1701097006
1701097007
中国古代的大地观一直是以“天圆地方”的思想占主导地位。《晋书·天文志》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种观念起源很早,在良渚文化中有一种玉器叫“琮”,其形制为外方内圆,考古学家认为《周礼》中所说的“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就是指这种礼器。后来的明堂设计、钱币的形制、星图与地图的外形、天坛与地坛的轮廓等等都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1701097008
1701097009
2.《禹贡》和《周礼》中的同心方世界结构
1701097010
1701097011
《禹贡》提出理想的行政区划是五服制,它是以王都为中心,按照距离王都的远近,以五百里为单位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即五个同心方。
1701097012
1701097013
《周礼》提出“九服”的概念,即将京都之外按远近分为九等。“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1701097014
1701097015
3.“大九州”与“小九州”
1701097016
1701097017
中国早期认为世界是由“大九州”组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由此可知,中国所在的赤县神州只是81(9×9)块大陆中的一个,而且也不一定在中央。
1701097018
1701097019
4.大地的大小尺度
1701097020
1701097021
虽然中国古代一直还没有将大地作为一个行星天体,但是已经知道天、地是有别的。作为一个物体应该有自己的大小,古人对大地的大小就进行了探讨。
1701097022
1701097023
《山海经》描述地域之广,不但包括了中国的广大地区,还论及中亚、东亚的部分地区。《山海经》曰:“大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山海经·海外东经》还有另一数据曰:“帝命坚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
[
上一页 ]
[ :1.701096974e+09 ]
[
下一页 ]